木雕美人
【题解】
小小把戏,被蒲松龄叙述得活灵活现,优美生动,不啻一篇绝妙好辞。这不仅因为作者具有极高的文学功底,同时也源于他好奇,浪漫,近于童心的心灵,故能喜爱欣赏,诉之笔端。《聊斋志异》评论家冯镇峦说:“大抵有情人虽遇无情之物亦觉有情,无情人君父且路人视之矣。”可谓本篇一针见血的评论。
【正文】
商人白有功言:在泺口河上¹,见一人荷竹簏²,牵巨犬二。于簏中出木雕美人,高尺馀,手目转动,艳妆如生。又以小锦鞯被犬身³,便令跨坐。安置已,叱犬疾奔。美人自起,学解马作诸剧⁴,镫而腹藏⁵,腰而尾赘⁶,跪拜起立,灵变不讹⁷。又作昭君出塞⁸。别取一木雕儿,插雉尾⁹,披羊裘,跨犬从之。昭君频频回顾,羊裘儿扬鞭追逐,真如生者。
【注释】
¹泺(luò)口:地名。位于今济南北郊。古泺水北流至此入济水,因称泺口。
²簏:竹篾编的盛物器具,形状不一。
³锦鞯(jiān):彩色花纹的鞍鞯。鞯,马鞍垫。
⁴解(xiè)马:即马戏。山东俗称出演马戏为“跑马卖解”。
⁵镫而腹藏:俗称“镫里藏身”。马戏演员脚踩马镫蹲藏马腹之侧。
⁶腰而尾赘:从马腰向马尾滑坠,再抓马尾飞身上马。
⁷讹(é):误。
⁸昭君出塞:历史故事。西汉元帝时,南郡姊归人王嫱(字昭君),被选入宫。竟宁元年(前33),匈奴主呼韩邪单于入朝要求和亲,王昭君嫁与匈奴,称宁胡阏氏。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南有昭君墓。昭君出塞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此指以昭君出塞故事为内容的戏剧。
⁹雉(zhī)尾:野鸡尾羽,可作帽饰。
【译文】
商人白有功说:在泺河口,看见一个人背着竹箱,牵着两条大狗。他从竹箱中拿出一个一尺多高的木雕美人,手能活动,眼能转动,身着艳妆,像活人一样。他又把一个锦制的小鞍垫披在狗背上,便让木雕美人跨上去坐好。安排就绪后,他喝令大狗飞奔。美人自动站起身来,模仿马戏的各种表演动作,时而踩着脚镫子躺到狗腹下,时而从狗腰滑到狗尾,再从狗尾飞身跃上狗背,时而跪拜,时而站起,灵活变化,毫无差错。此人又表演昭君出塞。他另拿出一个木雕男童,帽上插着野鸡的翎子,身上披着羊皮衣,骑在狗上,跟在木雕美人后边。木雕美人频频回顾,木雕男童扬鞭追赶,真是活灵活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