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蝶

字数:1643

【题解】

本篇包括两个风流放诞的故事,作者都不认可,但由于性质有所不同,解读和评价有所区别。放蝶故事中的王进士置法律量刑于不顾,竟然以自己的好恶“罚令纳蝶自赎”,作者站在保护动物的角度予以批评。于重寅的故事是不合时宜的个人恶作剧酿成了悲剧。由于作者认为无关宏旨,虽有微词,有批评,却也只是当做轻松的故事看待。

【正文】

长山王进士生为令时¹,每听讼,按律之轻重,罚令纳蝶自赎。堂上千百齐放,如风飘碎锦,王乃拍案大笑。一夜,梦一女子,衣裳华好,从容而入,曰:“遭君虐政,姊妹多物故²。当使君先受风流之小谴耳。”言已,化为蝶,回翔而去³。明日,方独酌署中,忽报直指使至⁴,皇遽而出⁵,闺中戏以素花簪冠上⁶,忘除之。直指见之,以为不恭,大受诟骂而返。由是罚蝶令遂止。

【注释】

¹长山:旧县名。明清时代属济南府,在今山东邹平东南一带。王进士(dǒu)生:王生,字子凉,明末进士,曾任如皋县知县。生平详《长山县志》。其将公权力儿戏及放蝶一事,清钮琇在《觚剩·吴觚中·鹤癖》中也有记叙:“长山王进士生,素有鹤癖。谒选得令如皋,皋故产鹤,乃大喜。抵任后,即于署中购蓄十馀只,庭空夜静,唳声彻云。俟其翩跹竟舞,则辍案牍而玩之。忽见一鹤吞蛇,以为鹤故甘带也。乃谕诸丐户,每人日纳一蛇。有罪应罚锾者,亦许以蛇赎。由是一境之内,捕蛇殆尽。后移癖狸奴,见其面空扑蝶,俯仰可观,遂令百姓捉蝶,因此罣吏议罢去。”为令:指其为如皋县知县。

²物故:死亡。

³回翔:盘旋地飞。

⁴直指使:官名。也称“直指使者”。朝廷特派巡视地方或处理特别政务的官员。明清时代指巡按御史。

⁵皇遽:惊恐。皇,通“惶”。

⁶素花:白花。

【译文】

长山县的王生进士担任县令的时候,每逢判案,依照犯罪的轻重,罚犯人交纳蝴蝶赎罪。于是公堂上千百只蝴蝶上下飞舞,如同风吹剪碎的锦缎,王生看了拍案大笑。一天夜里,王生梦见一位女子,穿着华丽的衣服,从容地走进屋来,对他说:“因为遭到你的虐政,很多姊妹都死了。我要让你先受点儿风流的小惩罚。”说完,化作一只蝴蝶,回旋飞翔着走了。第二天,王生正在衙门中自斟自饮,忽然衙役报告,说直指使大人来了,王生慌忙出去迎接,官帽上还插着妻子开玩笑时放上去的一朵白花,忘了摘下来。直指使看见了,认为他对自己不恭敬,把他大骂了一顿,他垂头丧气地回来了。从此以后,罚交蝴蝶的命令就停止了。

【正文】

青城于重寅⁷,性放诞。为司理时⁸,元夕以火花爆竹缚驴上⁹,首尾并满,牵登太守之门¹⁰,击柝而请¹¹,自白:“某献火驴,幸出一览。”时太守有爱子患痘¹²,心绪方恶,辞之。于固请之。太守不得已,使阍人启钥¹³。门甫辟,于火发机,推驴入。爆震驴惊,踶趹狂奔¹⁴,又飞火射人,人莫敢近。驴穿堂入室,破瓯毁甑¹⁵,火触成尘,窗纱都烬¹⁶,家人大哗。痘儿惊陷,终夜而死。太守痛恨,将揭劾之¹⁷。于浼诸司道¹⁸,登堂负荆¹⁹,乃免。

【注释】

⁷青城:县名。现属山东淄博高青管辖。于重寅:明代湖广道监察御史、福建道监察御史于永清之孙,乾隆版和民国版《青城县志》皆称其为清顺治乙亥年进士,且是会魁。按顺治无乙亥年,可能是己亥年(1659)之误。

⁸司理:也称“司李”,主管狱讼刑罚。汉扬雄《廷尉箴》:“殷以刑颠,秦以酷败,狱臣司理,敢告执谒。”《晋书·刑法志》:“夫刑者,司理之官。”明清时指推事,掌狱讼。

⁹元夕:阴历正月十五日。

¹⁰太守:明清时代专指知府。

¹¹击柝(tuò):敲击木梆。柝,旧时巡夜者击以报更的木梆。

¹²痘:也叫“天花”。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发病后全身出现豆状水疱或脓疱,所结的痂脱落后留下的疤痕就是麻子。

¹³阍(hūn)人:守门人。

¹⁴踶趹(dì jué):谓马疾行。《史记·张仪列传》:“秦马之良,戎兵之众,探前趹后,蹄间三寻。”《索隐》:“谓马前足探向前,后足趹于后。趹谓后足抉地,言马之走势疾也。”

¹⁵瓯(ōu):盆盂类瓦器。甑(zèng):古代蒸饭的一种瓦器。底部有许多透蒸气的孔格,置于鬲上蒸煮,如同现代的蒸锅。

¹⁶烬:烧成灰。

¹⁷揭劾:检举其过错而弹劾。

¹⁸浼(měi)诸司道:央求司道官长为他说情。浼,请托,央求。司道,指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及道员。

¹⁹负荆:背负荆条,请求责罚,表示悔罪认错。《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译文】

青城人于重寅,性格狂放不羁。他当司理时,元宵节这天晚上,把烟花爆竹绑在驴子的身上,头上尾巴上都绑满了,牵着驴来到太守门前,敲着梆子请太守开门,说:“我来敬献火驴,请太守出来观看。”当时太守的爱子正出水痘,太守心绪很乱,就推辞了。于重寅不停地请求,太守不得已,就让守门人打开了门锁。门刚打开,于重寅就点燃了驴身上的烟花爆竹,把驴推进门内。爆竹炸响,驴受到惊吓,拼命狂奔,烟花爆竹又向人身上飞射,人不敢靠近。驴子穿堂入室,打破了瓶瓶罐罐,火到哪儿哪里就燃烧起来,窗纱都烧成了灰烬,太守家中乱成一片。出水痘的儿子受到惊吓,折腾了一夜死了。太守十分痛恨于重寅,要弹劾他。于重寅请了许多位司道官员说情,他自己又亲自登门负荆请罪,太守才不予追究。


局诈男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