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雪

字数:1559

【题解】

夏天下雪是新闻,由于人们“齐呼大老爷”而雪停是小说。具体说,是蒲松龄借以讽刺阿谀奉承世风的玩笑。虽然是玩笑,却也可以当做世俗民风史料来看待。

丁亥年是康熙四十六年,也就是1707年,是年蒲松龄68岁。这是我们已知的《聊斋志异》作品中创作年份最晚的,距离蒲松龄写作《聊斋自志》的己未年已经过去了28个年头。

【正文】

丁亥年七月初六日,苏州大雪。百姓皇骇¹,共祷诸大王之庙²。大王忽附人而言曰:“如今称老爷者,皆增一大字。其以我神为小,消不得一大字也³?”众悚然,齐呼“大老爷”,雪立止。由此观之,神亦喜谄⁴,宜乎治下部者之得车多矣⁵。

【注释】

¹皇骇:惊恐不安。

²大王之庙:指金龙四大王庙,在苏州(今江苏苏州)阊门北。传说金龙四大王为水神。神名谢绪,浙江人,排行第四,金龙山是其读书处。南宋亡,赴水死。明太祖征战群雄时,据说谢的英灵曾骑白马率潮水助阵,遂被封为水神。

³消不得:犹言承受不起。

⁴谄:谄媚。

⁵治下部者之得车多:品格愈低劣待遇愈优厚。下部,下体。《庄子·列御寇》:“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座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

【译文】

丁亥年七月初六这天,苏州下了大雪。百姓十分惊恐,一齐到大王庙祷告。大王忽然附在人体上说了话:“如今称老爷的人,都增加了一个大字。你们以为我这个神小,当不起一个大字吗?”众人都很害怕,齐呼“大老爷”,雪立刻停了。以此来看,神也喜欢别人奉承,难怪越会谄媚的人得到的好处越多。

【正文】

异史氏曰:世风之变也,下者益谄,上者益骄。即康熙四十馀年中,称谓之不古,甚可笑也。举人称“爷”,二十年始;进士称“老爷”,三十年始;司、院称“大老爷”⁶,二十五年始。昔者大令谒中丞⁷,亦不过“老大人”而止,今则此称久废矣。即有君子,亦素谄媚行乎谄媚,莫敢有异词也。若缙绅之妻呼“太太”⁸,裁数年耳⁹。昔惟缙绅之母,始有此称,以妻而得此称者,惟淫史中有林乔耳¹⁰,他未之见也。唐时,上欲加张说大学士¹¹,说辞曰:“学士从无大名,臣不敢称。”今之大,谁大之?初由于小人之谄,而因得贵倨者之悦¹²,居之不疑,而纷纷者遂遍天下矣。窃意数年以后,称“爷”者必进而“老”,称“老”者必进而“大”,但不知“大”上造何尊称?匪夷所思已!

【注释】

⁶司:两司。指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前者主管一省行政,后者主管一省刑名。院:指总督和巡抚,他们分别兼有都察院右都御史和右副都御史的官衔,称之为两院。

⁷大令:古时对县令的敬称。中丞:明清巡抚的别称。

⁸缙绅:也作“搢绅”、“荐绅”。原意是插笏(古代朝会时官宦所执的手板,有事就写在上面,以备遗忘)于带。转用为官宦的代称。缙,也写作“搢”,插。绅,束在衣服外面的大带子。

⁹裁:通“才”。

¹⁰淫史:指《金瓶梅》。林、乔:指《金瓶梅》中的王召宣的夫人林太太和乔大户家的乔五太太。

¹¹张说:字道济,一字说之。原籍范阳(今河北涿县),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家洛阳。历任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左丞相等职,封燕国公。卒谥号文贞。前后三次为相,掌文学之任凡三十年,为开元前期一代文宗。有文集30卷。今通行武英殿聚珍本《张燕公集》25卷。生平详新、旧《唐书》本传。

¹²贵倨:尊贵倨傲。《史记·酷吏列传》:“郅都迁为中尉。丞相条侯至贵倨也,而都揖丞相。”《汉书·酷吏传·郅都》引此文作“贵居”,颜师古注:“居,怠傲,读与倨同。”

【译文】

异史氏说:世上风俗的变化,在下位的人越来越谄媚,在上位的人越来越骄奢。就在康熙皇帝当政的四十多年中,称谓不符合古制,很是可笑。举人称“爷”,从康熙二十年开始;进士称“老爷”,从康熙三十年开始;司、院官员称“大老爷”,从康熙二十五年开始。从前县令拜见中丞,也不过称呼“老大人”而已,现在这个称呼早就废止了。即使是君子,也见惯了谄媚,自己也开始谄媚,不敢有不同意见。如官员士绅的妻子被称为“太太”,才是几年的事。从前只有官员士绅的母亲,才有这个称谓,妻子被称为“太太”的,只有《金瓶梅》中的林、乔家的夫人才这么称呼,其他没有见过。在唐朝,皇帝要封张说为大学士,张说辞谢说:“学士从来没有加大字的,臣不敢要这个称号。”今天这个大,是谁加上的?最初由于小人的谄媚,而得到达官贵人的欢喜,他们以大自居毫无愧疚,于是纷纷加上“大”字,遍天下都如此了。我私下猜想,几年之后,称“爷”的人必定会进一步加上“老”字,称“老”的必定进一步加上“大”字,只是不知道在“大”上还有什么尊称?真是根据常理难以想象!

【正文】

丁亥年六月初三日,河南归德府大雪尺馀¹³,禾皆冻死,惜乎其未知媚大王之术也。悲夫!

【注释】

¹³河南归德府:治所在今河南商丘。

【译文】

丁亥年六月初三,河南归德府下了一尺多厚的大雪,庄稼都冻死了,可惜当地百姓不知道谄媚大王的方法,才遭此祸殃。真让人悲伤啊!


夜明化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