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和尚

字数:1210

【题解】

医药只能医治今世的病,不能医治往日的罪孽,也就是说,医疗手段在命运面前的作用是有限的。这听起来仿佛是医生的托词。但《聊斋志异》既然讲因果,在人生的一切方面自然就一以贯之,紫花和尚的今身诸城丁生也就只能放弃治疗等死了。不过小说也有一些令人困惑之处,正如但明伦所说:紫花和尚“既为高僧,何至与宦家侍儿结怨?又何以迟至今世而乃追报耶?”

【正文】

诸城丁生¹,野鹤公之孙也²。少年名士,沉病而死,隔夜复苏,曰:“我悟道矣³。”时有僧善参玄⁴,因遣人邀至,使就榻前讲《楞严》⁵。生每听一节,都言非是,乃曰:“使吾病痊,证道何难。惟某生可愈吾疾,宜虔请之⁶。”盖邑有某生者,精岐黄而不以术行⁷,三聘始至⁸,疏方下药⁹,病愈。既归,一女子自外入,曰:“我董尚书府中侍儿也¹⁰。紫花和尚与妾有夙冤,今得追报¹¹,君又活之耶?再往,祸将及。”言已,遂没。某惧,辞丁。丁病复作,固要之,乃以实告。丁叹曰:“孽自前生¹²,死吾分耳¹³。”寻卒。后寻诸人,果曾有紫花和尚,高僧也,青州董尚书夫人尝供养家中,亦无有知其冤之所自结者¹⁴。

【注释】

¹诸城:县名。今为山东潍坊管辖。

²野鹤公:丁耀亢,字西生,号野鹤,明末诸生,入清曾任客城教谕、惠安知县。清初文学家,著有《续金瓶梅》、《丁野鹤诗词稿》等。

³悟道:这里指参明佛理。道,在中国哲学中表示终极真理,可以指宇宙法则,也可以指儒释道等宗派所推崇的法规、真理、路径等。

⁴参:参究。玄:深奥,神秘。此处指佛理。

⁵《楞严》:佛经名。全称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简称《首楞严经》、《大佛顶经》、《楞严经》。唐代天竺(古印度)沙门般剌密帝等译。全经分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三部分。第一卷为序分。讲述此经说法因缘。第二卷至第九卷为正宗分。阐述“一切世间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心精遍圆,含裹十方”,众生不明自心“性净妙体”,故流转生死,当修禅定,以破种种“颠例”之见,通过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觉、妙觉等由低至高的种种修行阶次“成无上道”。第十卷为流通分。讲述此经应永流后世、利益众生等。《楞严经》是佛教中极重要的大经,也可说是一部佛教修行大全。

⁶虔:诚敬。

⁷精岐黄而不以术行:精研医学而不行医治病。岐黄,岐伯与黄帝,相传为中医之祖。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传说为黄帝和岐伯所作。后遂以岐黄代指中医学术。

⁸聘:请。

⁹疏方:书写药方。疏,条陈,一条一条地书写。

¹⁰董尚书:董可威,字严甫,号葆元,山东青州人。明万历丁未(1607)进士,考工司主事,后官至工部尚书。

¹¹追报:追逐报复。

¹²孽:罪孽,罪业。

¹³分(fèn):职分,本分。

¹⁴冤之所自结者:结冤的缘由。

【译文】

诸城县丁生,是丁野鹤先生的孙子。这位少年名士得重病死了,隔了一夜又复活过来,说:“我悟道了。”当时有位和尚善于讲解玄妙的佛理,就派人把他请来,让他在丁生床前讲解《楞严经》。丁生每听一节,都说讲得不对,还说:“如果把我的病治好,讲经论道有什么难的。只有某生可治好我的病,请虔诚地请他来。”原来县里有位某生,精通医术但不出来行医,请了几次才来,开了药方给了药,丁生病就好了。某生回到家里,一女子从外面进来说:“我是董尚书府中的侍女。紫花和尚和我有宿仇,如今得以报仇,你为什么又救活他?再去给他治病,你也要遭到灾祸。”说完就不见了。某生害怕了,就不再为丁生治病。丁生的病复发了,一再来请他,某生就把实情告诉了他。丁生叹息着说:“罪孽是前生结下的,死也是命中注定的。”不久就死了。后来向不少人询问,果然曾有位紫花和尚,是位高僧,青州董尚书的夫人曾把他请到家中供养,没有人知道他和这侍女是怎样结下怨仇的。


负尸周克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