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蒙尼德(1135—1204)
这位最伟大的中古犹太人生于科尔多瓦,系著名学者、医生及法官麦蒙(Maimon ben Joseph)之子。其名为摩西(Moses),故犹太有谚语云:“自摩西至摩西,其间没有一个能如摩西。”他的族人称他为摩西·麦蒙(Moses ben Maimon),或简称为麦蒙尼(Maimuni)。当他成为名重一时的(犹太)拉比时,其头衔及姓名缩写字母就拼成有趣的名字兰班(Rambam),而基督教世界则追溯其家系,称之为迈蒙尼德。一个可能是传奇的故事,谓彼幼时厌恶读书,失望的父亲称他为“屠夫之子”,把他送到从前的老师密加斯法师(Rabbi Joseph Ibn Migas)那里。虽然有这样不堪的开始,这第二位摩西终于熟知《圣经》及犹太文学、医药、数学、天文学及哲学,他是他那一时代最博学的两人之一,唯一能与他抗衡的是亚吠罗。奇怪的是,这两位杰出的思想家是同乡,且年纪只相差9岁,竟像从未碰过头,而且很明显的是,迈蒙尼德于自己的书写成很久以后,直到老年才读亚吠罗的著作。
1148年,“柏柏尔人”的宗教狂热分子攻陷科尔多瓦,摧毁了天主教堂及犹太教堂,要求基督徒及犹太人改信伊斯兰教,否则就遭放逐。1159年,迈蒙尼德偕其妻儿离开西班牙,他们在非斯一住9年,伪装成伊斯兰教徒,因为在那里,犹太人及基督徒亦不许留居。迈蒙尼德辩解说:“我们无须主动服膺异教,只需朗诵空洞的宗教套语而已,伊斯兰教徒也晓得我们不会诚心朗诵,只是为了规避盲信者的注意而已。”由此他主张,住在摩洛哥那些岌岌可危的犹太人表面上信伊斯兰教,并无不可。非斯的首席法师就因不同意他的意见而在1165年殉教。深恐遭受同样的厄运,他乃逃至巴勒斯坦,再转至亚历山大港(1165年)及开罗旧城,后终老于其地。不久他就被公认为是最有能力的良医,成为萨拉丁国王长子阿里及其大臣卡迪的私人医生。他利用在宫中获得的宠幸使得埃及犹太人受到庇护,而当萨拉丁征服巴勒斯坦后,迈蒙尼德就劝他让犹太人再次定居于该地。1177年,他担任开罗犹太社区首领。一位伊斯兰教法学家控告他叛离伊斯兰教,要求处他死刑。经大臣判决,被迫改信伊斯兰教者不宜视为伊斯兰教徒,他这才获救。
他的书多数是在开罗忙碌的几年中编写而成。10部阿拉伯文医学著作把古代名医希波克拉底、盖仑、狄奥科赖德(Dioscorides)、拉齐及阿维森那的医术传了下来。《医学箴言》(Medical Aphorisms)一书将盖仑的医学贡献简化为1 500句的处方,包括各科在内。该书译成希伯来文与拉丁文,在欧洲常被称为《摩西法师处方》(Dixit Rabbi Moyese)。他为萨拉丁之子写了一篇关于饮食的论文,并为萨拉丁的侄子、哈马国苏丹(Sultan of Hamah)慕沙菲一世(al-Muzaffar Ⅰ)写下《论性交》(maqala fi-l-jima)——纵论性交卫生、性无能、阴茎异常勃起(priapism)、壮阳法(aphrodisiacs)……该书引言中有一种很不平常的语调:
我主陛下(慕沙菲一世)——愿上帝延长其力量!——令予编写增长其性能力之著作,因为他……在这方面有些困难……可是在性交方面他不愿放弃他向来的习惯,故于痛感性肌无力后,希望提高(性能力)以增加其女奴的数目。
除了这些论文外,他又写作许多专论——论毒、论哮喘、论痔、论忧郁症——以及一部博学的《药物词汇》(Glossary of Drugs)。和其他著作一样,这些医书某些内容与今日公认正确的医理抵触——例如右边睾丸如比左边大,头胎小孩必为男性等,但是这些书对待相反意见很诚恳、客气,且其处方和劝告颇显智慧和温和,此种诚心协助患者的态度为其特殊之处。只要节食可获得疗效的,他就不肯开药。他警告不要过食:“不宜过食,使胃胀如长瘤。”他认为适量的酒有助健康。他劝人研修哲学,作为精神与道德平衡之训练,俾使获健康长寿。
23岁时,他开始评注《查士丁尼法典》的《本文》,在经商、行医及海陆冒险旅行当中笔耕不辍,达10年之久。该书出版于开罗,称为《灯书》(Kitab al-siraj),其明白扼要,广征博引,及审断精深等优点,立使时年23岁的迈蒙尼德成为仅次于拉什的《查士丁尼法典》评释者。12年后,他以新希伯来文写作并发表其最伟大的著作,并大胆称之为《律法本文》(Mishna Torah)。该书依据逻辑顺序及简要清楚之原则,将《摩西五经》重新编排,而《法典本文》及《法典注释》大体亦系如此。该书引文说:“我将本书命名为《律法本文》[法律之复述],理由是凡人读了成文法[摩西五经]再读本书后,就不需读他书,即可完全了解口述律法的内容。”他删掉《查士丁尼法典》中关于预兆、护身符及星相学的规定,他是中世纪排斥星相学的少数思想家之一。他将该法613篇箴言分类归于14个项目之下,每项述说一“书”,不但设法解说每条法规,而且说明其逻辑及历史的必要性。在14“书”中,只有一“书”译成英文,该一“书”构成坚实的一册,我们可借以了解原作之浩瀚精深。
从本书及晚期著作《迷途指南》(Guide to the Perplexed)一书看,迈蒙尼德显然并非公开的自由思想家。他尽力替经文中描述的奇迹找出自然的原因,但是他亦主张《摩西五经》中每个字均是出自神示,而且力主正统犹太教教义,即口述律法系由摩西传予以色列长老。也许他觉得犹太人至少应和基督徒及伊斯兰教徒一样地维护经文,也许他也认为若对道德律神圣渊源失去信仰,社会秩序即无法维持。他是一位严肃而又独裁的爱国者:“每个犹太人均应服从《巴比伦法典》,我们并该迫使每个犹太人遵守《查士丁尼法典》中诸贤立下的习惯。”他较当时多数伊斯兰教徒及基督徒稍开明,认为积善而主张一神的非犹太人亦可上天堂,但是在希伯来民族范围内,对于异端之态度与《申命记》或托吉玛达(Tor-quemada,译按:此人为西班牙负责异端裁判的多米尼克派僧侣)一样严厉;“据我的看法,犹太社区任何成员有敢轻慢或妄自违反神圣道德箴言者,应处以死刑”。他比阿奎那更早主张异端应处死刑,因为“对那些误使人民追寻无价值之理论者残酷,就是对整个世界仁慈”。他并坦然接受经文中对于行使巫术、谋杀、乱伦、偶像崇拜、暴力抢劫、绑架、忤逆、破坏安息日等处死刑的规定。自古埃及向外迁徙,并试图从赤贫的无家可归的部落中重建国家的犹太人的状况,也许可以证明上述法律是有必要的,在基督教欧洲或伊斯兰教非洲,犹太人不时会遭受攻击,被迫改宗或失德等,此种不安全的状况当然需要严刑峻法来维持秩序与统一。但在这方面(以及在异端裁判之前),基督教的理论,也许亦包括犹太人之实际行为在内,均较犹太法更人道一些。此种严厉精神光明的一面见于迈蒙尼德对于当时犹太人之忠告:“假如异教徒对犹太人说:‘把你们当中一人交出来,被处以死刑。’他们应该集体就死,而不可把一名犹太人交给他们。”
他描绘学者成为圣贤颇饶有意趣。他赞赏犹太律法格言:“身为律法学者之私生子,较无知的高级祭司地位为高。”他忠告学者每日花3小时谋生,花9小时研读律法。他相信环境比遗传更有影响力,故建议学生应与好人、贤人为友。学者在学业未竟以前,在能就业谋生之前,在能购屋之前,均不宜成家。学者可以娶四位妻子,但是每个月跟每位只能同居一次。
虽然与妻子行周公大礼在所不禁,但是学者应使此种关系增加圣洁之光辉。他不该像公鸡一样老是和妻子在一起,而应在星期五晚上尽结婚之义务……行房事时,夫妻皆不该现出如醉如痴或冷若冰霜,或伤心郁结的样子。此时妻子不可瞌睡。
这样终于就会产生圣人。其人极度的谦逊多礼。他不会光头或赤身露体……说话时不会无故提高声调。与任何人说话均温文雅顺……他会避免夸张及装腔作势,言过其实。他会优先考虑每个人。他会强调别人的优点,不会在言辞中轻蔑他人。
除了绝对紧急而必要的情形外,他会避免到饭店用餐,“贤者除自己家中及自己的饭桌外,不会在其他地方吃食”。他每日皆会研究律法,直到寿终。他会小心避开假的弥赛亚,但不会失去其信心,永远相信有朝一日真的弥赛亚会出现人间,促成犹太人回到锡安山,带给全世界真正的信仰、富足、四海一家以及和平。“纵然其他民族消失了,但是犹太民族将永存于此一世界。”
《律法本文》一书惹怒了许多(犹太)拉比,很少有人会谅解这种取代《查士丁尼法典》的意图,而许多犹太人则由于据说迈蒙尼德认为研究律法的人比遵守者更为崇高而感到愤慨。虽然如此,该书使得作者成为当时的犹太领袖。所有东方犹太人皆视他为他们的顾问,问道于他,故阁翁制度似乎又恢复并持续一代之久。但是迈蒙尼德立即着手写作另一本书,并不因盛名而停滞不前。在为正统犹太人编纂及解析律法后,他又试图使埃及、巴勒斯坦或北非为哲学引诱或改信经文派异端的那些犹太人,重回犹太教怀抱。经过10年的努力,他向犹太世界发表了最著名的作品《迷途指南》(1190年)。该书以希伯来字母拼写的阿拉伯文写成,不久就译成希伯来文,并译成拉丁文,从而引发了13世纪一场最激烈的学术风暴。
该书引文说:“我的主要目标,是要解释先知书中的某些言辞,即《旧约》中的一些话。”许多《圣经》名词及文句具有几种意义:直译的意义、隐喻的意义或象征的意义。如果逐字解释,那么其中有些话,对于虔诚信教而又重视人类最高智慧所表现的理性的人,会成为一种障碍。不应强迫这种人在有宗教、无理性,或有理性、无宗教中作一抉择。因为理性是神赐予人的,当然不会违反神意。迈蒙尼德认为矛盾之所以发生,乃因我们将逐字解释而成的意义,强加于《圣经》所要启示的朴质无文者之善于想象而多彩多姿的心灵。
我们的圣哲曾说,要将整个创立故事晓示人类,乃不可能之事……其所以采取隐喻描述的方式,乃是要使未受教育者亦可依据其现有知识及较低的理解力而了解其意义,至于已受教育者应以另一种方式了解之。
由此点出发,迈蒙尼德进而讨论神性。他引自然之结构为证,认为有一种至高无上的智慧统治着宇宙,但他嘲讽万物系为人类而造的观念。事物之所以存在乃造因于神之能源及生命的存在,“假如可以设定它并不存在,则世界上不可能有他物之存在”。因为这样,神的存在就有绝对必要,故其存在就是他的本质所在。“一件事物的本身就有存在的必要性,当然不需再有任何存在的理由。”这些是阿维森那力主之主张,后由阿奎那采纳,斯宾诺莎又将之纳入自我存在本体的观念内。因为神具大智慧,故他必然无形无质,因此经文中神具有人体器官或特质之描述,均应作为象喻来解释。迈蒙尼德认为(或许是接受穆尔太齐赖派之主张),事实上我们除了知道神的存在外,对于其他一无所知。即使我们描述他所用的非物质名词——智慧、无所不能、慈爱、统一、意志——亦是同形异义之名词,它们用于神与用于人有不同之意义。适用于神具有何种意义,我们永远不知道,我们不能给它下定义,我们不应认为它有确定的特性、特质,或遽下任何描述之词。看到《圣经》中神或天使对先知“说话”,别以为真的有语调或声音,“所谓先知实包含想象力的最完整发展”,那是通过梦境或幻境“得自神灵的启示”,先知述及之奇遇并未实际发生,只是幻境或梦境而已,故多数情形皆应作另有寓意之解释。“某些贤哲明白表示,并无约伯其人,是一种富有诗意的虚构人物……借以显示最重要的真理。”任何人如果发展其智能至最高点,就可能会有此种先知的启示,因为人类理性本就是一种不停的启示,基本上与先知生动有力的内在洞察力并无不同。
上帝是否应时创造此一世界?照亚里士多德的想法,充满物质及运动的宇宙是不是永存呢?迈蒙尼德认为,此一问题非理性所能解决,我们既不能证明世界是否永久,亦不能证明创世之事,因此我们只有坚守我们祖先对于创世之信仰。他接着以寓言解释《创世记》造物的故事:亚当代表主动的形式(active form)或精神,夏娃代表受动的物质,系万恶之源,蛇代表想象力。但是罪恶并无真正的实体,仅是善之反面。我们遭遇不幸多因自己有过错,至于其他的罪恶只有从人类或狭窄的观点看才是罪恶,若自宇宙观察之,每种罪恶中皆可发现整体的善良与需要。上帝使人有做人的自由意志,人有时选择罪恶,上帝已预见这种选择,但是并未决定应作此种选择。
人是否可以永生?关于此点,迈蒙尼德尽全力使读者感到神秘莫测。在《指南》一书中,他避开这个问题,仅谓“死后之灵魂并非出生时之灵魂”。后者——潜在智能(potential intellect)——系人体之机能,随人体而死亡。残存者是“取得”或“活动”智能,未有人体前即已存在,非人体之机能。此种亚里士多德、亚吠罗派的理论显然否认人会永生。在《律法本文》一书中,作者否认人体会复活,讥笑伊斯兰教肉身进入乐园的观念,并声称不管伊斯兰教或犹太教,这都是满足人们的想象力及道德需要所作的让步。在《指南》一书中,他又强调:“无形无体之实体,只有当它们是体内的力量时,才可以计数。”不知是否为阿奎那之实质理论(doctrine of matte),即“个体化原理”(Principle of individuation)之渊源所在?那就像是说,在肉体死后存在的无形质之精神并无个别的意识。由于肉体复活乃是犹太教与伊斯兰教之中心理论,故这类怀疑论调引起许多人的抗议。《指南》一书译成阿拉伯文后,阿拉伯世界掀起一场风波,伊斯兰教学者阿布杜勒·拉蒂夫抨击这种说法是“使用似是支持的手段破坏各种信仰的原则”。此时萨拉丁正与十字军进行殊死战斗。他永远赞成并支持正统说,现在处于圣战白热化中,比从前更怨恨异端,认为是伊斯兰教徒士气的一大威胁。1191年,他下令将阐扬神秘异端学说的苏拉俄底(Surawardi)处死。同月,迈蒙尼德发表论文《论死者复活》再次对肉体不朽表示怀疑,但是宣称他采纳为一种信仰的论述。
风波停止了一个时期,他遂忙于医生的工作,并答复来自犹太世界有关神学及伦理的各种询问。当将《指南》译为希伯来文的蒂本(Samuel ben Judah Ibn Tibbon)计划访问他时(1199年),他警告蒂本别寄以期望。
与我讨论任何科学问题,不管白天或晚上,即使一小时亦是不可能,因为下述是我的日常工作。我住在福斯塔特,而苏丹住在开罗,距离为两个安息日的旅程(一英里半)。我对摄政(萨拉丁之子)之责任极为繁重。我每天一大早就须去见他。当他或其小孩,或其宠妾身体不适时,我就不敢离开开罗,白天多半时间都要留在宫中……要到了下午才回到福斯塔特……那时我饿得几乎要死。我发现会客室满是人,神学家、法庭监守官员(bailiffs)、朋友及敌人……我下了马,洗过手后,就请求患者在我用点心时——那是我在24小时内唯一的一餐——忍耐片刻,然后我开始替患者看病……直到夜幕低垂,有时直到深夜2点,甚至还要更晚。我一面开处方,同时靠背躺着稍减疲倦,而当华灯已上,黑夜来临时,我已非常疲倦,几乎不能说话。因此,除了安息日以外,任何犹太人皆无法与我私下约谈。在安息日那天,全部会众,至少是多数会众,都于晨祷后到我这儿来,当我指导他们时……我们在一起研读,直到中午他们离开才停止。
他终于未老先衰,英王理查德一世欲聘他为私人御医,但是迈蒙尼德无力接受这一聘请。萨拉丁之大臣,鉴于他已衰老,遂准其退休养老。他死于1204年,享年69岁。其遗体被送至巴勒斯坦,其墓穴也许至今仍然可以在底比里亚城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