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脱
中世纪的犹太人从神秘学的狂喜中,弥赛亚的幻梦觉醒中,周期性的迫害中,以及困苦的经济生活常规中,在模糊的宗教集会及其礼仪教条的安慰中寻求庇护。他们虔诚地庆祝佳节,借以追念其历史、其苦难及祖先的荣耀,他们耐心地遵行农业时代的盛礼,以调整其都市生活。已渐消失的经文派信徒在黑暗冰寒当中度安息日,唯恐引火或点灯会违反律法,但多数的犹太人,虽然(犹太)拉比表示反对,他们仍然带进基督教朋友或仆人燃火取热、照料灯火。他们慷慨而又盛大地抓住每一个宴会的机会:为儿子举行坚信礼或行割礼,为子女举行订婚或结婚仪式,著名学者或亲属来访,及某些宗教节日来临等情况,家庭中均举行宴会。(犹太)拉比节俭的规定,禁止宴会主人邀请客人超过20位男人、10位妇人、5位小姐,亲属则至第三代为止。结婚盛典有时长达一周,甚至到了安息日亦不会中断。结婚佳偶头戴玫瑰、桃金娘及橄榄枝,通道上撒着硬果及小麦,大麦颗粒丢向他们,暗示丰收多产。婚礼各阶段伴以歌唱及妙语。中世纪晚期,为达到欢乐之境,他们就聘请说笑话者助兴。有时候其笑话竟然残酷得真实。但是通常他接受海勒慈蔼的命令:“每一个新娘都是漂亮的。”
就这样一代代庆祝着,含饴弄孙,隐入烦恼却慈祥的老年。我们可以从伦勃朗的画像看到这些老年犹太人的脸:带着民族及个人历史的面孔,有着智慧的胡须,包含着悲伤的回忆但为挚爱所软化的眼神。伊斯兰教或基督教道德比不过犹太教青年与老年间的感情,比不过无视一切缺点的爱,比不过老练对幼稚的潜移默化之功,亦比不过生活充满了尊严乃至能安然接受死亡。
当犹太人立遗嘱时,他留给后代的不仅有世俗的财物,还有精神上的忠告。美因茨的艾力沙遗嘱说:“在会堂里要做一个优秀分子。祈祷时不要说话,要应答法师祈祷或歌唱,礼拜后要切实行善。”接着就是最后的训示:
替我洁身,为我梳头,修我指甲,就像我平生所做的一样,以使我带着洁净之身前往永恒的安息之所,就像我每逢安息日前往教堂一样。将我葬在我父的右边,即使地方不够大,我相信他的爱心亦会使他愿意让我在他身旁占个位置。
当死者呼出最后一口气时,长子或最杰出的孩子,或亲属应为其将眼皮和嘴巴合上,将其躯体洗净,涂上香油,包于净素的麻布内。几乎每一个人均参加治丧会,该会取走尸体,加以看守,举行宗教告别仪式,并送之至墓穴。在葬礼当中,扶柩者照例赤足而行,妇人走在棺架前面,吟唱挽歌,并敲大鼓。犹太人欢迎碰到送葬行列的陌生人加入,伴灵至墓穴。灵柩通常都置于死者亲属的棺木之旁,男人之入土即是“与他列祖同睡”,“去与他的族人相聚”。哀悼者并未绝望。他们知道虽然个人会死,但是犹太民族将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