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臣秀吉入侵时期的明朝与朝鲜关系
从朝鲜王朝早期,在海盗对朝鲜沿海的袭击平息之后,朝鲜与日本的关系为朝鲜东南的有限的贸易,及通过对马岛世袭大名家族的半官方联系。日本商人在熊川、蔚山等地居住经商。1443年签订的一项协议为这种通常保持在低水平的商业订立了贸易规则。日本商人时常向汉城的国王呈送商品;同时,接受作为交换的礼物。1460年以前,朝鲜使者数次访问日本幕府。除此以外,有意义的联系是在朝鲜与对马岛之间进行的。
在丰臣秀吉(1536—1598年)1590年统一日本以前,日本与朝鲜相安无事。丰臣秀吉一经在日本取得确定无疑的霸主地位,立即要求朝鲜支持其经由朝鲜向明朝发动进攻的下一步军事行动。[34]丰臣秀吉如此胆大妄为,令宣祖国王(1552—1609年;1567—1608年在位)大吃一惊,予以拒绝,并从道德和常识两方面进行规劝,敦促他放弃这个计划。宣祖的劝告毫无作用,朝鲜朝廷围绕着丰臣秀吉是否在虚张声势发生分歧。朝鲜派遣使者去刺探丰臣秀吉的真意,然而使者们的看法仍不一致,作出了彼此矛盾的报告。最终,朝廷作出了丰臣秀吉是在虚张声势的结论,未能针对他作出军事准备。这样,当日本1592年5月在釜山登陆时,朝鲜毫无准备,措手不及。
入侵的日本军队分为若干个18000—20000士兵组成的师,共计15万人。小西行长(约1558—1600年)[35]率领一个师首先在釜山登陆,加藤清正(1562—1611年)师第二批登陆,其余部队相继而来。朝鲜人进行了勇猛的、然而败局已定的抵御。釜山战役很快就结束了。日军从半岛的这一立足点分兵三路北上,向汉城前进,粉碎了朝鲜所有抵抗,其中包括在忠州(Ch’ungju)击败了朝鲜的精锐部队。忠州战败的消息传到汉城时,宣祖的大臣们惊慌失措,劝说宣祖逃离首都,北上至平壤安全之地。各路日军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有组织的抵抗就进入汉城,并于1592年6月中占领该城。
朝鲜之所以轻率地过低估计丰臣秀吉的决心和能力,其中一个原因是朝鲜朝廷内部的派别斗争。1590年派去探查丰臣秀吉意图的使团由当权的和在野的两个派别的成员组成。使团中的在野派成员主张政府应当加强朝鲜脆弱的防御,而当权派则认为朝鲜的防御已足够了。政治动机影响了这一决定,而结果却证明当初在野派是正确的。
军事指挥的失误也造成了朝鲜军队的失败。例如,宣祖国王的首席将军申砬(SenIp)争辩说,由于日军船员拥有航行技术优势,在海上抵抗必将失败,他主张朝鲜应等待日军登陆后再进行抵御,然而,他的指挥失误却使朝鲜丧失了保卫自己家园的优势。申将军自己也战死于忠州战役。在陆军被粉碎后,宣祖的谋士提议朝廷北迁,并呼吁明朝进行干预。
宣祖离开汉城之际,任命其子李珲(即光海君,1575—1641年;1608—1623年在位)[36]为王储并负责朝鲜东北部咸镜省的防务。加藤清正穿越汉城尾追王子进至咸镜;小西行长则追击朝鲜主力直抵平壤,迫使宣祖再次逃奔,直至鸭绿江边的义州。[37]在通过汉城之后,日军推进速度逐渐放慢,到达平壤后完全停顿下来了。恶劣的天气、过于漫长的供给线、交通工具的匮乏,以及为了防卫朝鲜地方民团和海军而布置的后卫,这一切迫使小西行长在大同江停顿下来。在东北部,加藤也遭受了同样的困难,而且因地形崎岖不平而更为严重。
在朝鲜进行的各种抵抗中,最有组织、最有成效的是1592年夏海军将领李舜臣(1545—1598年)指挥的在朝鲜东南沿海的海口和海湾进行的战斗。在日军入侵前,李将军就已进行了建造战舰的试验,造出了称为“龟船”的攻击型战船,一种用金属顶棚保护舱面不受弹丸和燃烧的箭矢打击的划艇。[38]龟船显然要比日本大多数战舰大,许多日本战舰完全不是海军战舰,而是临时征用的沿海运输船或渔船。龟船装备有火炮,尽管船大,但由于线条设计精细,有利达到最高速度,调转灵活。日本舰船难以追上,无法捕捉并登上龟船。日本人在釜山登陆时,李将军已造出若干艘龟船,并有能力阻止丰臣秀吉在当年夏季派遣船队穿越黄海沿朝鲜半岛而给平壤的小西提供补给的企图。据记载,在最初的三次战斗中,李将军击沉了将近100艘日本船只。在1592年7月的闲山岛大战中,70艘日本舰船只有14艘逃脱,未被捕捉或摧毁。闲山岛大战的意义在于它对日军高层指挥的影响,它决定此后对小西和加藤的补给仍由困难重重的陆路进行,打消了由海路到达西海岸的企图,从而大大地减弱了日军向中国边界推进的能力。
在义州,国王的阁员们仍在争论是否要向明朝提出援救的请求。1592年7月的某一天,宣祖打算自己越过鸭绿江到辽东避难,但是代替这一想法的是,他作出派遣使者到明朝京城请求军事援助的决定。这一非常之举,恢复了明朝与朝鲜朝贡关系中的军事防御的内容;它导致了明朝的军事干预,而没有中国的干预,朝鲜也许已被丰臣秀吉的军队征服了。
明朝最初的反应并不积极。明朝一批边境官员曾报告了他们的怀疑,说假使朝鲜没有纵容,日军的推进本不会如此迅速,因此朝廷对于朝鲜的信用尚存怀疑。然而,随着1592年7月21日平壤的陷落,问题已不再是要否支援朝鲜,而是如何防卫明朝边境了。尽管朝鲜拒绝了日本提出的让开一条通到鸭绿江的道路的要求,但中国人知道边境已危在旦夕。
明朝政府为入朝干预调集部队。1592年夏天小西在平壤整编部队之时,一支3000人的中国前锋部队从辽东越境进入朝鲜。这支部队在8月下旬与日军在平壤的第一次交战中遭到沉重打击。9月,中国政府组建了一支由李如松(1549—1598年)[39]指挥的更为庞大的、足以全面抗击入侵的军队。
明朝政府同时还决定进行谈判,希冀就确保与朝鲜边界的安全达成交易,即使可能牺牲朝鲜的利益也在所不惜。兵部尚书石星(1538—1599年)的代表沈惟敬(1540?—1597?年)与小西行长在平壤会晤谈判。双方均未作出让步。沈惟敬要求日本从朝鲜彻底撤军,而小西则要明朝皇帝承认他为丰臣秀吉的附庸。
双方宣布停火,以便使沈惟敬与其政府商议,同时也给双方重新集结力量的时间。当沈惟敬回来没有提出新的东西时,双方再度开战。1593年2月,李如松率领3.6万人的部队与李镒(YiIl,1538—1601年)率领的朝鲜军队围攻平壤,重创小西部队,迫使他放弃这座城市。然而,李如松没有追击,让小西撤离,并使他有时间获得增援,以致三个星期后在汉城附近的碧蹄馆战场上小西得以击败李如松。这次战役后,双方都不能取得决定性的优势,到春天,双方军队停止了战斗。5月,日军撤退到半岛东南部,随后,李如松率领的明朝军队全部从朝鲜撤回。随着大战的结束,宣祖国王也返回首都。
在战争的间歇期,明朝的代表与丰臣秀吉重开谈判,谈判延续至1596年。与此同时,朝鲜的民团与愤怒的农民继续与半岛南部的日本人进行小规模战斗。日本人不得不动用具有压倒优势的部队来维持他们在该地区的地位。例如,日本人攻占晋州,杀死了6万名士兵和城镇居民,制造了这场战争中最为血腥的一幕。
1593年,中国与丰臣秀吉达成交易,但是双方都误解了协议的条文。[40]争议的问题是,册封丰臣秀吉为日本的统治者,及他占有的朝鲜半岛的全部或部分土地的事实。在协议的原文本中也许是一项有交换的安排,但是明朝使者带回北京的文件却说丰臣秀吉愿意从朝鲜撤出,并承认他为明朝皇帝的附属。然而,当明朝1596年派出使团到日本册封丰臣秀吉时,却发现日本还在朝鲜南部驻军。在日本,丰臣秀吉为明朝册封他为附属国国王文告中使用的降尊纡贵的语言所激怒,出使以失败告终。丰臣秀吉意识到,照此解决,他的朝鲜行动将一无所获。
1597年初,丰臣秀吉下令出动14万人的军队,发动第二次侵朝战争,仍由小西行长和加藤清正担任军事指挥。第二次入侵并没有深入到第一次入侵所到达的地方,然而,日军与中朝联合部队在朝鲜南部进行的战斗激烈程度一点也不比第一次差。1597年晚期,丰臣秀吉的部队牢固地盘踞了蔚山、泗川(Sachon)和顺天(Sunchón),并成功地击退了企图将他们逐出的中朝部队。从日本新来的部队有力地打击了补给极其困难的中国军队。防卫战表面上是中朝联合指挥,但实际上是由明朝军官指挥。中朝双方领导人之间存在着尖锐的分歧。是战,还是和,中国不同意朝鲜的看法,并对朝鲜人在战斗中的表现吹毛求疵。一个明朝的军官甚至指责朝鲜利用日本人来帮助他们重占辽东的部分地区,中国真的进行了调查,然后才撤销了这种指责。[41]
1598年9月,丰臣秀吉死去。在这年的夏天,他在朝鲜的部队遭到由明朝将领刘綎(约1550—1619年)[42]、董一元指挥下的中朝联合部队的强有力的抵抗。11月,丰臣秀吉的继承人命令日军全部从朝鲜半岛撤出。此时,日军正卷入在朝鲜南部若干地方的战斗之中,中朝联合部队决心不让日军有秩序地撤离。日军的撤退给防守者提供了在南部海岸以外的海面上发动进攻的机会,许多中朝船只已经各就各位准备打击。当小西企图让其部队在以釜山为基地的日本舰队的掩护下在顺天登陆之时,1598年最重要的海上战斗随即打响。陈璘(死于1607年)[43]指挥下的中朝海军在露梁海峡迎战前来的日军。开战之初,日军顶住了进攻,击败了邓子龙率领的左翼舰队,围攻陈璘的中军舰队。朝鲜海军将军李舜臣见陈璘处于危急之中,驶舰而来,将陈璘解救出来。李将军战死,但他的部下继续给予撤退的日军毁灭性的打击。
战后,明朝政府为陈璘在这次最后的激战中摧毁300多艘日舰颁奖。然而,朝鲜人回想起了当初笼罩在中朝指挥官之间的怀疑与背叛的指责,他们坚持李舜臣应当为最终击败小西的部队受到奖赏,因为正是他和他的部队在露梁海峡解救了陈璘。
1599年,日军全部从朝鲜撤出。中国担心日本发动新的进攻,仍选择在若干地方驻扎,到1601年他们也撤离了。这场战争是完全徒劳无益的。日本史学家普遍认为丰臣秀吉进行的征服中国的战争是个愚蠢的行动。然而,这次战争还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耗尽了明朝国库,转移了原来用于控制满洲的军队。为了抵抗1592—1593年的第一次入侵,明朝投入了20万部队,花费了1000万两银子。1598年的防卫战也花费了相等的银两。[44]国家财政承受了这一负担,再加上建筑万历皇帝陵墓、重修紫禁城宫殿的开销,削弱了政府对于帝国全境的防御。与此同时,满族的头领努尔哈赤在满洲组建了“旗人”制度,为征服中国本土进行谋划。因此,丰臣秀吉发动的战争导致了明朝的垮台,只不过不是以他打算的方式进行。
战争对朝鲜的影响有所不同。一方面,由于日本人被限制在南方诸道,并且最终从朝鲜撤走,因此,朝鲜的保卫战是成功的。但是,成功的代价却是无法计算的。朝鲜政府的政治控制被削弱了,朝廷内部的派别斗争加剧了。朝鲜人感到他们对明朝欠了债,在以后的年代里,他们力图以抵抗满族人来偿还欠债,结果遭受了皇太极在1627年和1636年的入侵的惩罚。同时,朝鲜经济陷入混乱,农业、集市、税收及地租制度都被搅乱了。朝鲜社会经受了家庭破裂,流浪者和强盗大大增加,人们离乡背井,社会大动荡等苦难。
在战争中,对于朝鲜人来说,有时很难区分出作为他们敌人的日本人与作为他们盟友的中国人。中国军队杀死朝鲜平民来扩大杀敌数目。日本和中国的军队都从朝鲜人那里拿走他们能带走的一切,而将不能打进包裹的一切付之一炬,以致所有城镇及朝鲜最壮观的建筑都消失了。朝鲜失去了工匠艺人,特别是陶匠,他们被带到日本强迫劳动。藏书馆、印刷活字、绘画、卷轴书画以及无数宗教的和世俗的制品都被当作战利品带走了。甚至新儒家思想也成为战时的获得物,由被日本人捕获的朝鲜学者姜沆传到日本。可见,朝鲜保卫战的成功只是就军事意义而言。战争的惟一获利者是满洲的努尔哈赤和德川家康,后者在日本的地位由于那些最积极地支持丰臣秀吉战争的日本西部的大名被削弱而得到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