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篇 论假面剧和比武会
第37篇 论假面剧[1]和比武会
与本书其他严肃的篇什相比,此文所谈不过是消遣寻乐,但既然君王们惯于用这些方式解闷,那就当以考究来使其优美典雅,而不该用铺张来使其靡丽俗艳。随歌起舞这种形式既庄重又入耳悦目。我认为声乐应该是合唱,唱班的位置应在廊台,有出色的分解音乐[2]伴奏,而且曲调须适合剧情。剧中歌者伴以动作,尤其是在对唱时,会产生一种出神入化的优雅;我是说动作,不是说舞蹈(因为歌者手舞足蹈俗不可耐)。对唱的声音应铿锵,应有阳刚之气(亦一个低音和一个次中音,不可用最高音部),唱词应高雅严肃,不可妖艳或娇媚。数个唱班,分列于廊台之相对位置,像唱圣诗一般以多声部轮唱,其效果当如闻天籁。至于舞者变化其队形以排出数码或字母[3],笔者认为那是一种幼稚的把戏。概而言之,须注意笔者在此提到的表演均应自然而然地悦人感官,而不可刻意哗众取宠。
毋庸置疑,布景之变换只要能做得无声无息,的确能增加美感和乐趣,因为换景可消除眼睛因久视一物而产生的疲劳,会使人感到赏心悦目。布景应该明亮,尤其是色彩应富于变化;演员下台前应在紧靠布景之亮处做些动作,因为这特别能吸引观者的目光,会使人怀着极大的兴趣想看清其实没法看清的细微之处。歌声应嘹亮而欢快,不应轻柔而哀伤。音乐也应轻快而激越,并起止得当。在烛光下最出效果的颜色是白色、粉红色和一种海绿色。金箔之类的装饰虽不值钱,但却显得光彩夺目。而昂贵的刺绣织品在烛光下则不显其精致华丽。演员的服装应优雅,应在摘下面具后仍显得合身,而且别采用人们所熟悉的土耳其装、水手装和军装等式样。幕间的滑稽节目宜短不宜长,这类过场节目里通常可有弄臣、萨堤尔[4]、笨人、狂人、小丑、野兽、鬼怪、女巫、黑人、侏儒、乡巴佬、小仙人、小仙女、小爱神和活动塑像[5]等等。但把安琪儿放进过场节目并不够滑稽,正如魔鬼巨怪等丑恶形象不宜放在正剧中一样。但首先应使过场音乐具有娱乐性,有某些奇妙的变化。若能使紧张激动的观众中间突然飘过阵阵清香,但头顶上却无任何水珠滴下,那定会使人觉得格外神清气爽。让绅士和淑女同时登台演出,[6]可使场面更为隆重,并多彩多姿。但倘若演出的场馆欠干净整洁,那上述一切努力都将是白搭。
至于马上斗矛和徒步斗剑等比武盛会,其壮观之处主要在于众挑战者进入比武场时乘坐的战车,尤其是当战车由狮、熊、骆驼等奇兽拖曳之时;或在于入场式之排场,或在于众武士的随从服饰之斑斓,或在于马具和铠甲之光亮,然此类装饰点缀已足矣。
[1] 英国的假面剧(Masque)承袭16世纪上半叶唱诗班歌童音乐剧的传统,到17世纪初已成为一种复杂的宫廷娱乐形式,融诗歌、舞蹈、声乐和器乐于一炉,包括布景、服装和舞台装置。随着众多著名诗人、作家和音乐家加入假面剧的创作,至培根写这篇短文(1625)时,假面剧已开始向歌剧靠拢。
[2] 一般用术语“康索特”(consort),只有培根和莎士比亚用“分解音乐”(broken-music),指流行于16世纪和17世纪的一种室内重奏,“康索特”指同类乐器的重奏(即“完整康索特”),“分解音乐”可能包括不同类乐器的重奏(即被错误命名的“分解康索特”)。
[3] 用数码和字母代表君王或某位王室成员的生日或姓名,此乃宫廷假面剧中常有的表演。
[4] 希腊神话中最低级的林神,半人半羊状,其形象早在古代希腊悲剧演出时就被作为幕间过场角色。
[5] 一种滑稽节目,演者原地转圈,听到信号即停,以造成各种各样滑稽别扭的姿势。
[6] 按照传统,一出假面剧的演员皆为同性;另假面剧之正剧多由宫中绅士淑女业余演出,而幕间滑稽节目则由职业优伶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