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日成和朝鲜战争的爆发
斯大林和毛泽东这两位疑心颇重的绝对领袖彼此以己度人,隔空过招儿,原本可能会斗上好多年。却不料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在此时加入地缘政治的争斗,引起轩然大波。金日成就是斯大林在1949年12月与毛泽东初次会谈时开玩笑提到的人。当时斯大林为回避建立中苏军事同盟的话题,开玩笑说对和平唯一的威胁是来自北朝鲜,如果“金日成要打到中国去”的话。[18]
金日成没有打中国,却发动了统一朝鲜的战争,这一战把大国们推到了世界大战的边缘,使得中美两国陷入了真刀真枪的对抗。
在北朝鲜攻入南朝鲜之前,各国似乎无法想象刚刚摆脱了内战的中国会对有核武器的美国开战。这场战争的爆发是由于中苏两个社会主义大国的互相怀疑,也是由于金日成成功地利用了这种怀疑,虽然他完全依靠这两个比他强大得多的盟友。
朝鲜在1910年被日本吞并,很快就被用做日本入侵中国的跳板。1945年日本战败后,朝鲜的北部被苏军占领,南部被美军占领。南北之间的分界线——三八线,是人为划定的,它只是反映了战争结束时美苏两国军队之间的界限。[19]
1949年,作为占领国的美苏两国分别撤出,被占领区变成完全的主权国家,但南北朝鲜对边界都意有不甘。两国领导人,北方的金日成和南方的李承晚,都是一生为民族事业而斗争的人,自然不会就此罢手。两人都声称对面是自己国家的一部分,边界上冲突不断。
从1949年6月美军撤出南朝鲜到1950年间,金日成一直企图说服斯大林和毛泽东默许他对南方进行全面进攻。开始两人都拒绝了这一建议。毛泽东访苏期间,斯大林问到毛泽东的意见。毛泽东虽然支持进攻的目的,但认为美国干预的风险太大。[20]他认为,任何征服南朝鲜的计划都得等中国拿下台湾,完全结束内战后再说。
中国这个目标恰恰成了促使金日成采取行动的一个诱因。尽管美国的各项表态模糊不清,但是金日成坚信,美国不可能接受共产党接连两次以军事手段夺取土地。因此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实现他征服南朝鲜的目标,以防华盛顿在中国占领台湾之后发生政策之变。几个月后,1950年4月,斯大林改变了原来的立场。金日成访问莫斯科时,斯大林同意了金日成的请求。斯大林强调,他坚信美国不会干预。苏联的一份外交文件记录道:
斯大林同志肯定地告诉金日成说,国际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可以对统一朝鲜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现在中国和苏联签订了同盟条约,美国就更不愿意在亚洲与共产党作对。根据美国来的情报,情形确实是这样。美国的普遍意见是不干预。现在苏联拥有了原子弹,在平壤也站稳了脚跟,使这种意见更得到了加强。[21]
笔者没有找到中苏此后就这个问题直接对话的记录。金日成及其特使成了这两个社会主义大国就朝鲜问题互相交流的中介。斯大林和毛泽东都在想办法谋取对朝鲜的决定性影响,最起码要阻止对方达到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同意把人民解放军中5万名朝鲜族士兵连人带枪拨给北朝鲜。此举是为了给金日成加油打气呢,还是表示中国在意识形态上支持,但军事支持仅限于此呢?无论毛泽东的最终意图如何,实际结果都使得平壤的军事实力大大增强。
在美国国内关于朝鲜战争的辩论中,艾奇逊在1950年1月所作的关于亚洲政策的讲话广受批评,舆论说他把朝鲜放在美国在太平洋的防御圈之外,因而为北朝鲜的“入侵”开了绿灯。关于美国在太平洋义务的表述并不是艾奇逊首先提出的。1949年3月,美国远东军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在东京接受采访时也同样把朝鲜放在了美国的太平洋防御圈外:
现在太平洋成了盎格鲁–撒克逊的内湖,而我们的防线是沿着亚洲海岸穿过一连串的岛屿。
它从菲律宾开始,通过琉球群岛,其主要据点是冲绳岛。然后又转过弯来穿过日本和阿留申群岛到阿拉斯加。[22]
在那以后,美国把大部分军队撤出了朝鲜。提交给国会的一份援助朝鲜的法案也遇到了重重阻力。艾奇逊说,“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安全在于一条沿阿留申群岛到日本,再到琉球群岛……又从琉球群岛到菲律宾群岛的防御圈”。[23]而这不过是重复了麦克阿瑟画出的防线而已。
具体关于朝鲜,艾奇逊的表述语焉不详,这反映了美国当时对这一问题的举棋不定。既然南朝鲜是“一个得到几乎世界上所有国家承认的独立主权国家”,艾奇逊由此声称,“我们的责任就更加直接,我们的机会就更加清楚”(不过艾奇逊没有解释这些责任和机会是什么——具体来说是否包括它遭到“入侵”时为其提供防卫亦不得而知)。如果在太平洋某个地方发生了武装进攻,而该地并非正处于美国防御圈以南或以东的话,艾奇逊建议说:“首先必须依靠被攻击的人民起来抵抗,然后就要靠整个文明世界在《联合国宪章》下担负的承诺。”[24]要达到威慑的效果,需要把国家意图表达得明确无误。从这个意义上说,艾奇逊的讲话完全没有达到目的。
迄今为止,没有一份中国或苏联的文件提到过艾奇逊讲话的这部分内容。然而,最近解密的外交文件显示,斯大林立场转变的原因之一是他看到了由他的间谍网或者叛变的英国间谍唐纳德?麦克林窃取的NSC-48/2号文件。这份报告也明确地把朝鲜置于美国的太平洋防御圈之外。因为它属于高度机密,所以苏联的分析人员一定对它深信不疑。[25]
斯大林变卦的另一个原因也许是他通过之前和毛泽东谈判《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时得出的判断而对毛泽东不再抱幻想。毛泽东明明白白地表示苏联在中国的特权不会维持太久,他声明苏联对大连不冻港的控制只是暂时的。斯大林很有可能由此断定,统一后的朝鲜也许会更愿意满足苏联海军的需要。
老谋深算的斯大林怂恿金日成去找毛泽东谈,说毛泽东“非常了解东方事务”。[26]实际上,斯大林是尽可能把自己身上的担子卸到中国人身上。他告诉金日成不要“指望苏联能提供很大的援助和支持”,因为苏联担心和关注“西方的形势”,还忙不过来。[27]他还警告金日成:“如果你受了欺负,我是不会出手帮忙的,你只能找毛泽东帮忙。”[28]这是典型的斯大林风格:傲慢自大、深谋远虑、善于操纵、狡猾谨慎,外加粗俗冷酷,他为苏联获取地缘政治的利益,却把其中的风险转嫁给中国。
斯大林通过与纳粹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解除了希特勒的后顾之忧,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现在他又故技重施,两边下注以保稳赢不输。如果美国真的插手,对中国的威胁就会增加,那么中国就会更加依靠苏联。如果中国应对美国的挑战,它将需要苏联大量的援助,同样会加大对苏联的依靠。反之,如果中国置身事外,北朝鲜会极为失望,那样苏联的影响力就会增加。
接下来,金日成飞往北京,在1950年5月13日到16日与毛泽东举行秘密会晤。在到达北京当晚与毛泽东的会见中,他转达了斯大林对进攻计划的认可并要求得到毛泽东的支持。
斯大林为了进一步减少风险,在他所鼓励的进攻开始不久前撤走了北朝鲜部队中所有的苏联顾问,以保万无一失。当北朝鲜军队的战斗力因此而受到影响时,他又把苏联顾问派了回去,但却以苏联的新闻通讯社——塔斯社的记者身份为掩护。
两个社会主义巨人的一个小兄弟是如何发动一场影响世界的战争的呢?当时担任毛泽东翻译的师哲就此问题向历史学家陈兼作了描述,陈兼把毛泽东和金日成重要谈话的内容介绍如下:
(金日成)告诉毛泽东,斯大林同意了他进攻南朝鲜的计划。毛泽东请金日成谈谈他认为如果北朝鲜进攻南朝鲜,美国会作何反应。毛泽东强调说既然李承晚政权是美国扶植的,朝鲜又离日本很近,因此不能完全排除美国干预的可能性。但金日成似乎很有信心,认为美国不会出兵,或至少没有时间出兵,因为北朝鲜两三个星期之内就可以结束战斗。毛泽东确实问了金日成是否需要中国提供军事支持,并表示可以在中朝边境上部署3个军。金日成“傲慢”(据师哲说这是毛泽东的原话)地回答说有北朝鲜自己的军队,再加上南朝鲜共产党游击队的配合,他们自己可以解决问题,不需要中国在军事上卷入。[29]
金日成的话显然令毛泽东为之震惊。他早早地结束了会见,命周恩来打电报给莫斯科要求斯大林“紧急答复”,“亲自解释”。[30]莫斯科的回电第二天发了过来,斯大林又一次把责任推还给毛泽东。电文解释说:
在与朝鲜同志的谈话中,(斯大林)和他的朋友们表示如下意见……同意朝鲜人着手重新统一的建议。但有个条件,即问题最终应该由中国同志和朝鲜同志共同来决定。如果中国同志有不同意见,那么这个问题就应延迟决定,进一步讨论。[31]
这就把否决金日成计划的责任全部推给了毛泽东。为防止北京再发电报追问,斯大林还说“会谈中的细节,朝鲜同志可向您转述”。[32]这就进一步撇清了他与此事最后结果的干系(也给金日成提供了夸大和歪曲事实的机会)。
毛泽东和金日成后来的谈话记录现在还无法看到。5月16日金日成返回平壤时,已经得到了毛泽东对进攻南朝鲜的同意——至少他是这么告诉苏联的。毛泽东很可能在考虑他默许征服南朝鲜也许能成为一个潜在条件,即以后中国收复台湾时可据此得到苏联的军事援助。如果是这样,他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即便美国在南朝鲜被征服时袖手旁观,美国国内的公共舆论也绝不允许杜鲁门政府无视共产党在台湾海峡的又一次军事行动。
10年以后,莫斯科和北京仍就“谁给金日成的行动开了绿灯”这一问题各执一词。1960年在布加勒斯特的一次会议上,当时的苏共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对中国政治局委员彭真一口咬定“如果毛泽东不同意,斯大林就不会那么做”。彭真反驳说这种说法“完全错误”,“毛泽东是反对打仗的……是斯大林同意的”。[33]
两个社会主义巨人就这样卷入了一场战争,却没有考虑万一金日成和斯大林的乐观估计落空,这场战争将会在世界上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一旦美国参战,他们不考虑也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