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肯尼科特对弗恩·马林斯小姐倒是很亲热,不时逗弄着她,说他还“乐意跟漂亮的女教师一块儿偷偷逃到天涯海角去”,并且向她担保说,要是校董会反对她去跳舞,他就要“敲敲他们的脑瓜儿,老实不客气地跟他们说,眼下他们能有这么一位劲道十足的女教师,已是够走运的”。
但是对埃里克·瓦尔博格,他就根本谈不上什么亲热不亲热了,只是冷冰冰地跟他拉拉手,说了一声:“你好。”
纳特·希克斯在上流社会还算兜得转;毕竟他定居在戈镇已有多年,而且还开设了一个铺子。瓦尔博格只不过是纳特手下的一个小伙计,尽管戈镇历来自诩完全民主平等,可是民主平等这个原则,总也不能不分对象地乱用一气。
眼前这个戏剧社筹备组的碰头会,按理说肯尼科特应该包括在内,但他远远地坐在一旁,用手掩住面孔打呵欠,有时瞅上一眼弗恩的脚踝,有时却会心地微笑着,好像在观看孩子们做游戏。
弗恩真恨不得让满肚子牢骚都给倒出来。卡萝尔只要一想到《来自坎卡基的姑娘》就生气。最后还是埃里克提出了不少建议。尽管他看过的书是那么惊人的广泛,但他就是拿不出惊人的眼力来。他虽然不大会说像流音[13]这一类的字眼,但他常常喜欢滥用“glorious”这个词儿。所以说,凡是转引书上的词儿,有十分之一他都读错了。这一点,当然他自己心里也有数。此刻他态度虽然很坚决,但是也不免有点儿害臊。
当瓦尔博格主张上演由库克和格拉斯佩尔小姐合编的《隐藏在心里的欲望》[14]的时候,卡萝尔对他马上就刮目相看了。他并不是一味喜欢空想的人。他是个艺术家,他也谈出了自己的一家之言。“我要是给这个戏设计布景,那就十分简单。后面只要开一扇大窗子,旁边加上一道耀眼的蓝色弧形背景画幕,窗口探出一条树枝丫来,表示底下是一个花园。吃早餐的桌子,要摆在一个高台上。色彩一定要雅致、充满茶室的气氛——橘红色的椅子,橘红色中带一点儿蓝色的桌子,天蓝色的日本早餐餐具,此外,我大笔一挥,随便往哪儿抹上一大块黑斑——不就大功告成了吗!哦,我真巴不得我们还能上演坦尼森·杰西的《黑面具》。虽然这个戏我并没有看过,但是结局精彩极了:那个女人一看见她的男人整个面孔都被炸烂了,就发出一阵令人心肝欲裂的惨叫声。”
“我的天哪,那就是你认为的精彩结局吗?”肯尼科特大吼一声说。
“那就太残酷了!我虽然非常喜欢艺术,但是那些恐怖的玩意儿,我就不敢苟同了。”弗恩·马林斯唉声叹气地说。
埃里克困惑不解地直瞅着卡萝尔。但她却向他点点头,以示完全赞同。
直到他们的碰头会结束时,什么事情都还没有定论。
[1] 即古代以色列王。
[2] 祆教(在我国亦称火祆教,拜火教)即琐罗亚斯德教。相传为古波斯人琐罗亚斯德(约在公元前十至前七世纪之间)所创立的教义,认为世界有两种对立的本原,即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斗争,而火则是善和光明的代表,故以礼拜“圣火”为主要仪式。
[3] 辛克莱·路易斯在这里指的是最初开拓边界市镇,创业维艰的前辈戈镇妇女。
[4] 这两句话都引自《圣经》。
[5] 美国的一个教派,创立于一八三〇年。创始人史密斯(1805—1844),自称得天书《摩门经》而设立“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通称摩门教。初期行多妻制,后遭反对而停止。流行于美国西部各州。
[6] 希伯来文Satan的音译,一译沙殚,意为“仇敌”或“抵挡”。《圣经》故事中魔鬼的别名。
[7] 约瑟夫·史密斯(1805—1844),美国著名传教士,美国摩门教会创始人,后被自己教会内仇敌所杀害。
[8] 布里格姆·扬(1801—1877),美国传教士,美国摩门教会首领之一。
[9] 阿瑟·厄普森(1877—1908),美国抒情诗人,他所写的《十四行诗集》颇享盛名。
[10] 巴利(1860—1937),苏格兰小说家、剧作家。
[11] 即指纽约市最繁华热闹的一条大街。
[12] 惠特曼(1819—1892),美国著名诗人。布鲁克林,系纽约一市区。
[13] “流音”,即指英语字汇中L.T.等语音。
[14] 美国剧作家库克(1873—1924)与格拉斯佩尔(1882—1948)于一九一四年写成的一个独幕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