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天下才子必读书 - 金圣叹选批 >
- 卷四 战国策
惠公说文王弛葬期
魏策二
此篇,写事最详悉,最密致,最委宛顿折,不必更论。至于读之,觉其娉婷婀娜,另饶别样意态者,则以多用“矣”“也”字押脚也。
魏惠王死,葬有日矣。(先写此句顿定。一。)天大雨雪,至于牛目¹,坏城廓,且为栈道而葬²。群臣多谏太子者,曰:“雪甚如此而丧行³,民必甚病之⁴。(先民。)官费又恐不给,(次费。)请弛期更日⁵。(弛期即更日。弛期者,驰今日;更日者,更他日,乃叠写也。此事定不得不叠写,故下文番番叠写。)太子曰:“为人子,而以民劳与官费用之故,而不行先王之丧,(二十字句,袅袅然。)不义也。子勿复言。”(不作拒谏声口,太子方居忧,如画。)
群臣皆不敢言,而以告犀首⁶。犀首曰:“吾未有以言之也,是其唯惠公乎⁷!请告惠公。”
惠公曰:“诺。”(何不径告惠公,又多犀首一曲。此非写犀首推重惠公,乃写惠公真非犀首所及,谓之先赞法也。)驾而见太子曰:“葬有日矣。”(开口只四字,妙绝!二。)太子曰:“然。”(接口只一字,妙绝!)惠公曰:“昔王季历葬于楚山之尾⁸,(“尾”字法。)栾水齧其墓⁹,(“齧”字法。)见棺之前和¹⁰。(“前和”字法。)文王曰:“嘻!先君必欲一见群臣百姓也夫,故使栾水见之。'(奇文。)于是出而为之张于朝¹¹,(奇!)百姓皆见之,(奇!)三日(句。)而后更葬。此文王之义也。(妙,妙!不知有此事无此事,凭空撰出,使人心欢。)今葬有日矣,(三。)而雪甚,(句。)及牛目,(句。)难以行,(句。)太子为及日之故,得毋嫌于欲亟葬乎?愿太子更日。(妙,妙!此句是实理。)先王必欲少留而扶社稷、安黔首也¹²,故使雪甚。(妙,妙!此句是虚猜。)因弛期而更为日,此文王之义也。
(妙,妙!此句是扶进。)若此而弗为,意者羞法文王乎¹³?”(妙,妙!此句是防退。)太子曰:“甚善。(“善”上,添一“甚”字,妙甚!)敬弛期,(弛今日。)更择日。”(更他日。)
惠子非徒行其说也¹⁴,又令魏太子未葬其先王而又因说文王之义。说文王之义以示天下,岂小功也哉!(句法黏蝉而下,妙,妙!结向题外去,妙,妙!一“不义”引出两句“文王之义”为章法,顾掌丸补批。)
【注释】
¹至于牛目:雪大,已深及驾车的牛眼。
²且:将要。栈道:架木、板铺而成的架空的通道。
³甚:大。
⁴病:害。
⁵弛:延缓。
⁶犀首:即公孙衍,战国魏人。曾佩五国相印,主张合纵抗秦,号为犀首。
⁷惠公:一本作惠子。又本文末段有“惠子非徒行其说也”是其证。惠子:即惠施,曾任魏惠王相。
⁸王季历:即周文王之父,名季历。楚山:山名。在今陕西省商县西南。尾:底。
⁹栾(luán峦)水:地面积水。罂:同“啮”,咬。这里引申为“侵蚀”。
¹⁰见:同“现”,露出。和:棺材头。和,《玉篇》作“禾+并”,《广韵》作“片+禾”,皆云棺头。
¹¹张于朝:陈列在朝廷。
¹²黔首:百姓。
¹³法:效法。
¹⁴非徒: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