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韵

字数:1909

头一回到福州,一进酒店房间,我就注意到小茶几上一套工夫茶具。起初我还以为这是套房才有的“豪华设施”之一,或者至少是这家酒店的特色,就和许多外国酒店房里的咖啡机相仿。后来我才发现,几乎福州所有的星级酒店都有这种标准用具,不可或缺。

又比如说那天我去一家报馆交流,会后被带进广告部老大的房里聊天,他桌上就有一个大得占满了整张桌子的茶盘,盘中器皿齐备。我们刚刚坐定,他就开始泡茶,“来,先喝杯茶再说”。然后我去书城和读者见面,到了经理的房间,他劈头第一句话就是:“来来来,先喝杯茶再说。”“先喝杯茶再说”,这大概是我在福州三天里听过最多的一句话。

他们甚至告诉我,要是去公安局报案,就算遇上了天大的事情,你也会发现几个警察站起来热情招呼,一个说“坐坐坐,先喝杯茶再说”,另一个赶快起来去刷杯子,一派见到老朋友的和乐气氛。茶过三巡,家常表过,再从头细说不迟。见我惊得合不拢嘴,他们竟然说:“公安的态度好不好,是不是真为人民服务,就全看这个头开得对不对了。”我想,这是故意和我开玩笑吧。

福建人喝茶,真是天经地义的一件事。不说安溪铁观音、武夷山上的岩茶和大红袍,哪一样不是佳品?想福州古城名气虽大,榕树虽老,但清末“五口通商”把它算进去也还是够古怪的。比起昔时的泉州、后起的广州,它实在不是个做外贸的地方。但英国人就是看中它离武夷山不远,从茶区运茶到福州的费用比去广州和上海都少得多,所以坚持要在这里开埠通商。毕竟,当时英国人家里最常喝的不是“Earl Grey”和大吉岭,而是武夷的“大茶”(Bohea)与“功夫茶”(Congou)。

今天,福州人出门在外,最苦的就是喝不上茶。他们认为北方那种大水壶泡出来的液体根本不能叫做茶,杭州人喝龙井的小玻璃杯也绝对不能用来对待铁观音。所以他们发明了旅行装茶具,一个小包包起来,坐火车,住酒店,无往而不利。我没见过这玩意,但他们说这是当地送礼佳品;那怎么就只送我什么纪念银盘呢?可见,我实在不是贵客。

而且我发现福州人谦虚。听我赞美他们喝茶的文化深厚,相比之下,咱广东人的饮茶实在不是饮茶;他们立刻礼让起来:“哪里哪里,闽南人比我们厉害多了。”原来厦门航空特设航班泡茶服务,飞行途中,空姐会推一架小车出来,当场举行茶艺表演,然后一小杯一小杯地奉客。

茶叶源于中国,所以全世界各种语言里的“茶”,都来自中国的两大方言系统。日文、葡萄牙文、俄罗斯文、土耳其文和阿拉伯文学的是广东话;德文、法文、英文与荷兰文里的“茶”则来自福建话。仔细看看这些语言的关系,可以看出中国茶叶输出的路线图。比方走海路的那一套,就全是福建腔,例如英文里的“tea”。

英国人喜欢福建茶,很早就把“大茶”和“功夫茶”奉为桌上珍品。于是我们就能了解福州这么小的一座城市,历来都不算是贸易重港,为什么偏偏会在清末列入通商五口的理由了。

“三坊七巷”,如今是福州的胜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才四十公顷的面积,大不过故宫。但它却绝对当得上“地灵人杰”四个字,几百年来不知出过多少人才,至今还能在那石板路上感到前朝的履痕,在古房的檐角里嗅得时间的霉味。到了近代,“三坊七巷”就更是不得了,里头的邻居全是叱咤风云的人物,戏台上你方归来,我这头就预备好登台亮相。林则徐、沈葆祯、左宗棠、郑孝胥、陈宝箴、严复和冰心,全是这里的街坊。

还有林觉民,他的《与妻诀别书》曾是唯一同时出现在两岸中文课本的名篇。其故居自然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陈列了那方有名的手帕复制品。台湾的老兵来了,眼睛不好使,看不见上头的蝇头小字,可是他们都会背:“吾爱汝至,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纸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一边背他们一边流泪,才二十多岁的大好青年,就此绝命黄花岗。而这座老宅,香港“爱国商人”李嘉诚本来要拆干拆净(他已经买下并且毁了“三坊七巷”整条老街),只是他要转移资金开发睥睨故宫的北京“新东方广场”,才留下了拆剩的两进房。中国呀,从来都是一个老人埋没年轻人的国度。

往事太沉重,国事太伤心,我们还是说回茶吧。话说英国本来也和欧陆一样,欢迎咖啡多过茶。直到18世纪初期,荷兰人在爪哇广植咖啡田,价格远远低过英国东印度公司营销的摩卡咖啡,抢去后者绝大部分的市场。英国人这才转移焦点专攻茶叶,使得茶叶价格下降,销量大增,成为英国国饮。19世纪中叶,福州取代广州,是中国茶叶贸易第一大港。那时候的“三坊七巷”商埠林集,大茶庄之外,还有洋行银楼栉比鳞次,顿时多了一座座西风洋楼。或许是华洋杂处的缘故吧,福州才出了这么多洋务重臣,才有严复这批中国第一代留学生。要等到英国人在锡兰和印度开的茶园成了气候,福州的华景才稍稍色淡。据说,印度茶叶的味道更浓厚,适合加糖加奶;相比之下,武夷山的茶还是淡了点。

他们的茶寡?福建人可不这么想。英国人来了又走了,曾经远达澳洲美国的最后一班快船也早已停航。他们为力挽狂澜的中兴名臣而骄傲,也为推倒清廷的殉难烈士而心碎。但这盅茶,始终是要喝的,并且愈喝愈讲究。今天的福建人喝茶如喝葡萄酒,有赛茶大会。这个尝一口,说得出是哪一座山的名品,那年7月雨水多;那个试一啖,沉吟半晌,探问“该不会是卢师傅炒的茶吧”?神乎其技,令人叹服。我曾经问过友人,茶味极品是什么,他们答曰:“观音韵。”何谓“观音韵”?只见炉火香烟袅然,朋友放下茶杯轻轻摇头说:“说不清,道不明,言语无法形容。”

2009.3.28 ; 4.3


饮茶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