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907

损兑法灵蓍①。损兑者,机危之决也②。事有适然,物有成败,机危之动,不可不察③。故圣人以无为待有德,言察辞,合于事④。兑者,知之也;损者,行之也。损之说之,物有不可者,圣人不为之辞也⑤。故智者不以言失人之言,故辞不烦而心不虚,志不乱而意不邪⑥。当其难易而后为之谋,因自然之道以为实⑦。圆者不行,方者不止,是谓大功⑧。益之损之,皆为之辞。用分威散势之权,以见其兑,威其机危,乃为之决⑨。故善损兑者,譬若决水于千仞之堤,转圆石于万仞之谿,而能行此者,形势不得不然也⑩。

注释

①损兑法灵蓍:善于损益者应效法那能预知物兆的灵蓍。兑,益。蓍,筮占之草。

②机危:事物的关键时机,紧要关头。

③适然:偶然,有时发生。动:萌发,发展。

④有德:有德者生,此指事情发展动态。

⑤不可:不合,不相适应。

⑥不以言失人之言:不因为自己的言论主张而排斥别人的言论主张。烦:烦乱,复杂纷乱。邪:邪僻,偏颇,不正确。

⑦当:判定。实:实际。此指实际行动,实行措施。

⑧圆者……不止:尹知章注曰:“夫谋之妙者,必能转祸为福,因败成功,沮彼而成我也。彼用圆者,谋令不行;彼用方者,谋令不止。”是谓大功:“圆行方止,理之常也。吾谋既发,彼不得守其常,岂非大功哉?”

⑨权:权术。兑:有益的情况。威:威慑。危:同“微”,微小。

⑩决水于千仞之堤:挖开千仞高的大堤放水,以喻势不可挡。仞,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仞。转圆石于万仞之谿:把圆石推下万仞深的谿谷。以喻势猛。

译文

善于损益者应效法那预知物兆的灵蓍。损益,是在事物发展的关键时刻决定事物发展方向的主要因素。事情都包含有偶然巧合,万物都含有成败的可能性,事物发展中关键时刻的动向,不可不慎重考察。所以,圣智之士都用无为而为之的态度对待事物发展,考察对方的言辞,审视事态的发展。所谓增益,必须在充分了解事态之后;所谓损减,必须在计谋实行中进行。损减也好,增益也好,必须适合事物实际。否则,圣智之士是不会随便开口说话的。所以,智识之人不会因自己的主张而轻易否定别人的意见,因而能够做到语言扼要而不烦琐,心里虚静而不乱想,志向坚定而不被扰乱,意念正当而不偏邪。遇到问题,必定审度难易程度,再进行谋划决策,运用自然之道去制定实施措施。并且能使对手的良策不能付诸实践,能使对方的错误决策继续施行,因而大功在握。这也是用增益损减的办法,设置言辞去迷惑对方。要善于运用分威散势的权术,去掌握对方的损益变化,在事物发展的关键时刻给对方施加影响,使其实际上按照我们的决策行事。所以,善于运用损兑权术的人,就好比千丈高堤决口,又好比万丈陡坡滚石,声势威猛,使对方不得不如此,不得不按照我们的心意行事。


以史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