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世活用

字数:2546

关汉卿临危演戏保性命

元代大戏剧家关汉卿的著名悲剧《窦娥冤》在大都一上演,就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与热烈欢迎。该悲剧淋漓尽致地揭露了贪官污吏的昏庸无道以及在他们的欺压下劳苦大众们水深火热的艰难处境,因此老百姓争相传诵,名噪一时。这种盛况引起了当朝者的恐慌,他们就扣给关汉卿一个蓄意诋毁朝廷、煽动民众、图谋不轨的罪名,并下令悬赏缉拿他,派人四处张贴他的头像,誓要将其捉拿归案。

梨园领袖关汉卿

关汉卿得知这个消息后,下定决心要立即离开这个危险的地方,暂时潜往别处去避避风头。这天晚上,关汉卿正急急忙忙地赶路,迎面走过来几个巡夜的捕快,他想立马转身逃走,但转念一想,这样反而会招来嫌疑,而且很有可能就此落入他们的手中,便定下神来,迎上前去准备和对方周旋。那几个捕快见他一副文弱书生模样,而且行色匆匆,心中不禁起了疑心,立即拦住了他。

“干什么的?这么黑的天要赶去哪里?”一个班头模样的人厉声喝问道。

关汉卿不慌不忙地看看眼前的情景,仿佛在自言自语,只管念叨着:“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统领千军。”

班头一听答非所问,文绉绉的,而且口气还不小。碰巧他本人也特别喜欢戏剧,多少还能懂一些,便不甘示弱地说道:“你以为我听不出吗?你是不是唱戏的?快说!别磨磨蹭蹭的!”

关汉卿丝毫不为所动,继续自说自话:“或为君子小人,或为才子佳人,登台便相见;有时欢天喜地,有时惊天动地,转眼即成空。”

其他的捕快有如听天书一般,干脆直嚷嚷:“念什么经啊?抓起来!抓起来!”

但那班头是个戏迷,平日里也很喜欢看关汉卿编演的杂剧,稍稍分析这些话语,心中顿生疑窦。他把提着的灯火凑近关汉卿的脸一照,不禁失声喊道:“我看你像……”

关汉卿一听,急了,赶紧抢过话茬,笑嘻嘻地接着说:“你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亦非我;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说实在的,这前后几番话都说到班头的心坎里了,人生不过就是一场戏。现在他已经确信面前的这个人就是关汉卿,但同时内心也非常矛盾:“就此拿下吧,自己于心不忍。关汉卿确实是戏剧大家,不仅自己喜欢,百姓也对其敬重有加,说不定因为捉拿了他,从此以后自己就要臭名远扬了;放过他吧,五百两的赏银可不是个小数目,对自己也有很大的诱惑力,万一事发说不定还要担当失职的罪名……”

在一旁自言自语的关汉卿很快就看穿了班头的心思,随口又说出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来:“台上莫逞强,纵使厚禄高官,得意无非俄顷事;眼下何足算,到头来抛盔卸甲,下场还是一般人。”

班头闻言,细加咀嚼,马上悟出了其弦外之音:现在贪图一时之利,到头来功名利禄也是一场空,说不定没有好下场,更何况自己良心上也过不去,这样做又何必呢?于是便接着自己刚才的话头,假意训斥道:“我看你是神经有问题!”说完,一招手,对手下的那帮人说:“我们走!不要在这个迂腐的书呆子身上浪费时间了!”一行人趾高气扬地走了,关汉卿总算是躲过了一劫。

关汉卿可谓是深刻体悟了内动心计、外以制人的具体方法,面临不利形势时善于“见形为容、象体为貌”,看准班头,并一次次地“闻声和音”,对他施展开“摄心”、“守义”诸术,随机应变,一言一行都颇含深意,终于抓住机会、挣脱金钩回归于自由的大海。

眼神中的心理学

眼神是心灵之窗,心灵是眼神之源。眼睛是人体中无法掩盖情感的焦点,是揣情度意的最佳切入口。一瞬即逝的眼神,能发射出千万个信息,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意向,泄露心底深处的秘密。眼球的转动,眼皮的张合,视线的转移速度和方向,眼与头部动作的配合……诸如此类所产生的奇妙复杂的眉目语,都在传递着信息,进行着交流,为你成功地进行揣情度意打开一扇扇窗。

中国的亚圣孟子认为,观察人的眼睛,可以知道人的善恶。他说:“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这说明,人的心底是善是恶,都能从其无法掩盖的眼神里揣度出来。

现代研究发现:眼睛是大脑在眼眶里的延伸,眼球底部有三级神经元,就像大脑皮质细胞一样,具有分析综合能力,而瞳孔的变化、眼球的活动等,又直接受脑神经的支配,所以人的感情自然就能从眼睛中反映出来。瞳孔的变化是人不能自主控制的,瞳孔的放大和收缩,真实地反映着复杂多变的心理活动。若一个人感到愉悦、喜爱、兴奋时,他的瞳孔就会扩大到比平常大四倍;相反的,遇到生气、讨厌、消极的心情时,他的瞳孔会收缩得很小;瞳孔不起变化,表示他对所看到的物体漠不关心或者感到无聊。

事实上,通过眼神来传情达意,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大家都在自然而然地运用眼神来表达对周围一切事物的复杂情感。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会从微妙变化的眼神里真实地流露出来。

眼神中的心理学,是人类的一个广阔领域。比如“含情脉脉”、“眉目传情”、“一见钟情”等等,眼神虽不是有声语言,但恰似有千言万语可随心传播。任何恋人,都必然闪烁着双双秀美而深邃的眼睛,从中相互窥探、揣度、会意对方内心深处的奥秘。正如古罗马诗人奥维德所说的那样:“沉默的眼光中,常有声音和话语。”

男女双方用眼神来传情达意的方式是丰富多彩的。对异性只看一眼,就故意将视线移开的人,恰恰表明其渴望与异性交往,这是心理的反向作用。凡是目不转睛注视对方,而不将视线移开的女性,流露出她内心隐藏着某种秘密。男女双方不时地对视,是将对方引导到自己心上进行会情达意的交流。在使用眼神上,女性常优于男性,她只要流波转盼,就可以传达“我们可以一起走了”,其含情脉脉,尽在不言之中,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在看的感受中,最好看的还是情人。因为情人眼里出西施,即使不漂亮也具有独一无二的神奇美丽。夫妻间心照不宣的眼神交流,多是关心、劝告和体谅。如在招待客人时,丈夫与客人兴致勃勃地频频干杯,夫人只要用眼睛说:“血压这么高,还这么贪杯。”丈夫便会以稍显乞怜的眼神表示:“只此一次,下不为例。”

夏景山口待渡图

而在人际交往中,目光接触也发挥着信息传递的重要作用。不同的目光,反映着不同的心理,产生着不同的心理效果,我们一定要善加揣度、会意,从而做出适当的回应。眼神和心理,是交往中引人注目的一个课题,注意在实践中领悟、运用,是有价值的。如果你希望给对方留下较深的印象,你就要凝视其目光久一些,以表自信。如果你想在和对方的争辩中获胜,那你千万不要把目光离开,以示坚定。如果你不知道别人为什么看你时,你就要稍微留意一下其面部表情和眼神,便于采取对策。如果你和别人碰面,觉得不自在,你就要把目光移开,减少不快。如果你和对方谈话时,他漫不经心而又出现闭眼姿势,你就要知趣暂停,你若还想做有效地沟通,那就要主动地随机应变。如果你想和别人建立良好的默契,应用60%~70%的时间注视对方,注视的部位是两眼和嘴之间的三角区域,这样信息的传接会被正确而有效地理解。如果你想在交往中,特别是和陌生人的交往中获取成功,那就要以期待的目光,注视对方的讲话,不卑不亢,只带浅淡的微笑和不时的目光接触,这是常用的温和而有效的方式。

总之,在为人处世与人际交往中,无论你用的是“见形为容、象体为貌”、“闻声和音”、“解仇斗郄”,还是“缀去”、“却语”、“摄心”、“守义”,对于眼神中的心理学,一定都要细加揣度,懂得领悟与应用,如此定能收获颇丰。


职场活用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