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理解与专业领域内的理解

字数:630

一个抽象的数学符号,一个公式,它怎么可以变成一种可理解的、在可领会的意义上的可理解的东西?逻辑之知怎么会有感?这事儿还是很费琢磨的,我的想法是,一个公式,它在数学系统内部是有用法的,它不只被规定了必须这样用;或者说,这些规定是有道理的,有道理就超出了规定,于是可能举一反三。只不过,这个道理是数学内部的道理。我可能不理解这个道理,但能够照猫画虎那样应用一个公式,但弄通了数学的人明白这个道理。卢瑟福说,如果他不能给大一的学生讲清楚,那就是他自己没弄懂。我最近刚看了一本书,那个作者在导言里说的是一模一样的话,他说要是我不能对普通读者写清楚,我就会怀疑是我自己没弄懂。我相信他们说这个话不是矫情,在一个意义上,只有把一个物理学概念、一个数学概念融通到我们的整体经验里,才算是彻底弄懂,但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理解,那就是在一个理论系统内部的理解和不理解。几乎所有物理学家都说,量子物理学还没有获得彻底理解,可是说到物理学内部的理解,当然,卢瑟福有卓越的理解,而我们傻乎乎的啥都不理解。

我从前想得比较粗糙,区分自然理解和数理理解,不区分数理理解和按照规则转换符号的理解,把两者都称为技术性理解。这是不对的。对于“技术性理解”这个用语,我就一直觉得很不舒服。

归结下来,我觉得应该区分几种情况:第一种是维特根斯坦所说的用法,以自然语言为范本,通过用法,词语沉浸在经验世界里,所谓语言游戏,用法使得词语有意义,我们感知这种意义。第二种是数学中公式的用法,有点儿像词语,但它不是沉浸在经验世界里,是沉浸在数学世界里。第三种是解密码,专家熟能生巧,你一说abcdef,他就知道是“我看到那儿有一个黑斑”,但abcdef仍然没有意义,没有用法。


理解数学公式感性—知性—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