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桓晉文之事(梁惠王上)

字数:3049

齊桓晉文之事(梁惠王上)¹

齊宣王問曰²:“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孟子對曰:“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³,是以後世無傳焉⁴,臣未之聞也⁵。無以,則王乎⁶?”

曰:“德何如,則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禦也⁷。”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⁸?”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⁹?”曰:“臣聞之胡齕曰¹⁰:'王坐於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¹¹?“對曰:”將以釁鐘¹²。“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¹³,若無罪而就死地¹⁴。“對曰:”然則廢釁鐘與¹⁵?“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不識有諸¹⁶?”曰:“有之。”曰:“是心足以王矣¹⁷。百姓皆以王為愛也¹⁸,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¹從本章中可以看出,孟子認為“王道”之未行,不是由於統治者的“不能”,而是由於他們“不為”。在他看來,只要統治者把不忍之心推廣到百姓身上(即推恩),就可以王天下。齊桓,齊桓公。晉文,晉文公。

²齊宣王,姓田名辟疆。其祖先為春秋時姜姓齊國的大夫,後放逐齊康公奪得齊國政權。齊宣王是田氏齊國的第四代君。

³道,說。儒家學派稱道堯舜禹湯文武等“先王之道”,不主張“霸道”,所以孟子這樣說。

⁴傳,傳述。

⁵未之聞,結構同前篇的“未之有”。

⁶無以,即無已,不停止(依朱熹說)。意思是說,您如果一定要談一談。則王(wàng),意思是說,那麼就談談王天下的道理吧。

⁷保,安。禦,阻擋。指阻擋他王天下。

⁸若,像。乎哉,兩個疑問語氣詞連用,加強疑問語氣,略等於“嗎”。

⁹何由,從哪裡。

¹⁰我從胡齕那裡聽說。之,指下麵一番話。胡齕(hé),齊宣王左右的近臣。

¹¹]之,動詞,到……去。

¹²“以”後面省略了賓語“此”(指“牛”)。釁,見《左傳·楚歸晉知罃》“釁”字注。

¹³觳觫(húsù),恐懼的樣子。

¹⁴好像沒有罪過的人,平白地走向殺場(參用孫奭說)。若,好像。就,走向。

¹⁵然則,既然如此,那麼就。

¹⁶識,知道。諸,“之乎”的合音。

¹⁷是,代詞,這種。足以王(wàng),足夠用來王天下。

¹⁸愛,吝嗇,吝惜。




--------------------

王曰:“然¹。誠有百姓者²。齊國雖褊小³,吾何愛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曰:“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⁴。以小易大,彼惡知之⁵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⁶,則牛羊何擇焉⁷?”王笑曰:“是誠何心哉⁸?我非愛其財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⁹。”曰:“無傷也¹⁰。是乃仁術也¹¹,見牛未見羊也。君子之于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¹²。”

¹是的。

²的確有像百姓所說的情況。

³褊(biǎn),狹窄。

⁴異,動詞,奇怪。

⁵彼,代詞,他們,指百姓。惡(wū),何,哪裡。

⁶隱,心裡難過,可憐。

⁷牛和羊挑選什麼呢?孟子是說牛和羊沒有什麼可挑選的,都是無罪而就死地,同樣要殺的。

⁸這(指以小易大)真是什麼想法呢?是,指示代詞。下文“是乃仁術也”的“是”同此。

⁹宜,應當。乎,在這裡表感歎。“百姓之謂我愛也”是“宜乎”的主語。之,介詞。

¹⁰無傷,沒有損害,等於說“沒有關係”。

¹¹仁術,仁道,行仁政的途徑。

¹²遠,用如動詞,使……遠。庖廚,廚房。




--------------------

王說,曰:“詩雲:'他人有心,予忖度之¹,'夫子之謂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²。夫子言之,於我心有戚戚焉³。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⁴,何也?”曰:“有複于王者曰⁵:'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⁶;明足以察秋豪之末,而不見輿薪⁷。'則王許之乎⁸?”曰:“否!”“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於百姓者⁹,獨何與¹⁰?然則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¹¹;輿薪之不見,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見保¹²,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為也,非不能也。”曰:“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¹³,何以異¹⁴?”曰:“挾太山以超北海¹⁵,語人曰¹⁶:'我不能。'是誠不能也。為長者折枝¹⁷,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類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¹⁸;幼吾幼,以及人之幼¹⁹:天下可運於掌²⁰。詩雲:'刑于寡妻,至於兄弟,以禦於家邦²¹。'言舉斯心加諸彼而已²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²³,不推恩無以保妻子²⁴。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²⁵,無他焉²⁶,善推其所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於百姓者,獨何與?權,然後知輕重²⁷;度,然後知長短²⁸。物皆然,心為甚²⁹,王請度之³⁰。--抑王興甲兵³¹,危士臣³²,構怨于諸侯³³,然後快於心與?”

¹引自《詩經·小雅·巧言》。忖(cǔn),揣測。度(duò),心裡衡量。這裡“忖度”連用就是推測的意思。

²這是說,我就那樣做了,反過來追究一下我這種行動,自己也不瞭解自己的思想。

³戚戚,心動的樣子。

⁴合,符合。王,音wàng。

⁵複,告。

⁶鈞,三十斤。一羽,一根羽毛。

⁷明,視力。下文“為不用明”的“明”同此。察,等於說看清楚。豪,毛。獸類秋季生出新絨毛,最細。末,尖端。輿,車。薪,柴。

⁸許,應允,等於說同意。

⁹功,功德,功績。

¹⁰偏偏又是什麼原因呢?

¹¹為(wèi),因為。下麵兩句的“為”字同。

¹²見保,被安撫。

¹³形,具體的表現。

¹⁴怎樣區別?何以,憑什麼。

¹⁵挾(xié),夾在胳膊下。太山,即泰山。超,跳過。北海,渤海,在齊之北。

¹⁶語(yù),告訴。

¹⁷長者,老者。枝,通肢。折枝,指按摩。

¹⁸第一個“老”字用如動詞,敬愛;第二個“老”字用如名詞,指老者。

¹⁹第一個“幼”字用如動詞,愛護;第二個“幼”字指幼者。

²⁰運,轉動。這句是比喻王天下的容易。

²¹引自《詩經·大雅·思齊》。刑,通型,用如動詞,示範。寡妻,寡德之妻(和“寡人”一樣,是謙稱),也就是嫡妻。禦,治。家邦,家和國。

²²[這話]是說把這種(愛自己親人的)心加之於別人身上罷了。

²³推,推廣。四海,等於說天下。

²⁴妻子,妻和子女。

²⁵大過,大大勝過。

²⁶他,別的。

²⁷權,秤錘,用如動詞,指稱東西。

²⁸度(duó),量(liáng)。

²⁹大意是:凡物都是這樣,心特別是這樣。甚,形容詞,厲害。

³⁰“王請”等於“請王”。

³¹抑,連詞,還是。興甲兵,使甲兵動起來,即發動戰爭。興,起,使動用法。甲兵,見《左傳·鞌之戰》注。

³²危,使動用法,使士臣陷於危險。士,士卒。臣,臣子。

³³構,動詞,結。怨,仇恨。




--------------------

王曰:“否。吾何快於是?將以求吾所大欲也¹。”曰:“王之所大欲,可得聞與?”王笑而不言。曰:“為肥甘不足於口與²?輕暖不足於體與³?抑為采色不足視於目與⁴?聲音不足聽於耳與?便嬖不足使令於前與⁵?王之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豈為是哉?”曰:“否,吾不為是也。”曰:“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⁶:欲辟土地⁷,朝秦楚⁸,蒞中國⁹,而撫四夷也¹⁰。以若所為,求若所欲¹¹,猶緣木而求魚也¹²。”

王曰:“若是其甚與¹³?”曰:“殆有甚焉¹⁴。緣木求魚,雖不得魚,無後災;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盡心力而為之¹⁵,後必有災。”曰:“可得聞與?”曰:“鄒人與楚人戰,則王以為孰勝¹⁶?”曰:“楚人勝。”曰:“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¹⁷,寡固不可以敵眾,弱固不可以敵強。海內之地¹⁸,方千里者九¹⁹,齊集有其一²⁰;以一服八²¹,何以異于鄒敵楚哉?蓋亦反其本矣²²?今王發政施仁²³,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²⁴,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賈皆欲藏于王之市²⁵,行旅皆欲出於王之塗²⁶,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訴于王²⁷。其若是,孰能禦之²⁸?”

¹所大欲,最想得到的東西。

²為(wèi),因為。下文直到“吾不為是也”,“為”字皆同。肥甘,指肥美的食品。

³輕暖,指又輕又暖的衣服。暖,同暖。

⁴采,彩色,後來寫作“彩”。

⁵便嬖(piánbì),即便辟,親幸的人。

⁶已,通矣。

⁷辟(pì),開闢。後來寫作“辟”。辟土地,指擴大領土。

⁸使秦楚入朝稱臣。朝,使動用法,使……朝見。

⁹蒞(lì),監臨,等於說據有。中國,對四夷而言,指黃河流域周王朝所統治的地方,即中原地帶。

¹⁰撫,安撫,使……安定。四夷,指當時四方少數民族。這是古人對四方外族的輕蔑稱呼。

¹¹若,如此,這樣。

¹²緣,攀登。木,樹。

¹³是“其甚若是與”的倒裝。是,指緣木而求魚。甚,厲害。

¹⁴只怕有比這厲害的。殆,副詞,只怕。

¹⁵盡心力,盡心盡力。

¹⁶孰,誰。

¹⁷固,當然,本來。

¹⁸海內,等於說“天下”。

¹⁹方千里者九,是說海內共有九倍方千里的地。舊說指九州,但不可拘泥,因為不可能是平均每州方千里(朱熹注《禮記·王制》,已對每州方千里的說法加以辨正)。

²⁰集,會集,指截長補短計其面積。

²¹服,使動用法,使……降服。

²²蓋,同盍(hé),何不。反,回到。後來寫作“返”。本,根本,這裡指王道仁政。下文“盍亦反其本矣”同此。

²³發政,發佈政令,“政”指王道的政令。施仁,推行仁道。

²⁴仕者,做官的人。

²⁵商賈,參看《戰國策·魯仲連義不帝秦》“商賈”注。藏,囤積。

²⁶行旅,指外出行路的人。

²⁷訴,通訴。赴訴,跑來告訴[你]。

²⁸其,語氣詞。若,像。禦,阻擋。




--------------------

王曰:“吾惛¹,不能進於是矣²。願夫子輔吾志,明以教我³。我雖不敏,請嘗試之⁴。”曰:“無恆產而有恒心者⁵,惟士為能⁶。若民,則無恆產因無恒心⁷。苟無恒心⁸,放辟邪侈⁹,無不為已¹⁰。及陷於罪¹¹,然後從而刑之¹²,是罔民也¹³。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產¹⁴,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¹⁵,樂歲終身飽¹⁶,凶年免於死亡,然後驅而之善¹⁷,故民之從之也輕¹⁸。今也,制民之產,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苦,凶年不免於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贍¹⁹,奚暇治禮義哉²⁰?王欲行之,則盍反其本矣?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²¹。”

¹惛,昏,思想昏亂。

²不能做到這種地步了。進,進一步。

³明,明白地,指把王政之道講清楚。教,教導。

⁴嘗,試。在這裡“嘗”與“試”是同義詞連用。

⁵恒,常。恆產,指能長久維持生活的產業,如田裡,樹木,牲畜等。恒心,長久不變的心,這裡的“心”是指善心。

⁶只有“士”是能夠這樣的。

⁷若,至於。因,因而。

⁸苟,假如。

⁹放,放縱。辟(pì),指行為不正。後來寫作“僻”。邪,和“辟”同義。侈,和“放”同義。這裡“放辟邪侈”是泛指一切不守封建社會“規矩”的行為。

¹⁰已,通矣。

¹¹及,等到。

¹²從,等於說跟著。刑,用如動詞,對……用刑罰。

¹³罔,綱,用如動詞,張羅綱。罔民,對人民張羅綱,也就是促使民陷於罪的意思。

¹⁴明君,明智的君。制,規定。

¹⁵畜,養活。因為在孟子看來,妻子比夫父低一等,所以說“俯足以畜妻子”。

¹⁶大意是:假使一輩子都遇豐年,就一輩子都可以吃飽。樂歲,豐年。

¹⁷驅,驅使,督促。之,到……去。

¹⁸輕,容易。

¹⁹此,指上述情況。惟,只。贍(shàn),足。

²⁰哪裡有閒工夫去從事禮義。暇,閒暇。

²¹以上一段,參看《寡人之于國也》注。


寡人之于國也(梁惠王上)文王之囿(梁惠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