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宜城驿
字数:474
或作“宜城驿记”。下或有“愈代侄孙作”五字。宜城,襄州县。公尝有楚昭王庙诗云:“丘园满目衣冠尽,城郭连云草树荒。犹有国人怀旧德,一间茅屋祭昭王。”与此记合。〔补注〕吴汝纶曰:此本公侄孙作,而集录者以为公文耳。
此驿置在古宜城内¹,驿东北有井,传是昭王井²,有灵异,至今人莫汲³。驿前水,传是白起堰西山下涧;灌此城坏⁴,楚人多死,流城东陂,臭闻远近,因号其陂“臭陂”⁵;有蛟害人,渔者避之。井东北数十步有楚昭王庙⁶,有旧时高木万株,多不得其名⁷,历代莫敢剪伐,尤多古松大竹。于太傅⁸帅襄阳⁹,迁宜城县,并改造南境数驿,材木取足此林。旧庙屋极宏盛,今惟草屋一区;然问左侧人,尚云:“每岁十月,民相率聚祭其前。”庙后小城,盖王居也¹⁰。其内处偏高,广员八九十亩,号“殿城”,当是王朝内之所也¹¹,多砖可为书砚。自小城内地今皆属甄氏。甄氏于小城北立墅以居。甄氏有节行¹²,其子逢以学行为助教。元和十四年二月二日题。
¹下或有复出“宜城”字,楚昭王畏吴,迁于鄀,鄀即宜城。
²或无“昭”字。
³开元二十二年,初置十道采访。韩朝宗以襄州刺史兼山南东道。襄州南楚故城有昭王井,传言汲者死。行人虽渴困不敢俯视。朝宗移书谕神,自是饮者亡恙也。更号“韩公井”。
⁴或脱“堰”字。
⁵“臭陂”上,或有“曰”字。
⁶或无“昭”字。
⁷“名”,或作“始”。
⁸于頔。
⁹或无“阳”字。
¹⁰“后”,或作“复”。
¹¹“城”,或作“域”。“朝”,或作“庙”。
¹²谓甄济。元侍御尝以书请于公,乞书甄氏父子节义。见公答元侍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