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考功崔虞部书

字数:1584

或作“上考功宏词官虞部崔员外书”。或云:崔元翰也。元翰史有传,名鹏,以字行。举进士,博学宏词,贤良方正皆异等,独不载为虞部员外郎,或略之也。公贞元八年登第,明年以博学宏词试于吏部,而作此书,故书云:“年二十有六矣。”〔补注〕李光地曰:此篇远出上宰相书之上。

愈不肖,行能诚无可取:行己颇僻,与时俗异态;抱愚守迷,固不识仕进之门。乃与群士争名竞得失,行人之所甚鄙¹,求人之所甚利,其为不可,虽童昏实知之。如执事者,不以是为念,援之幽穷之中,推之高显之上。是知其文之或可,而不知其人之莫可也;知其人之或可,而不知其时之莫可也²。既以自咎³,又叹执事者所守异于人人,废耳任目⁴,华实不兼⁵,故有所进,故有所退。且执事始考文之明日,浮嚣之徒已相与称曰:“某得矣,某得矣。”问其所从来,必言其有自。一日之间,九变其说。凡进士之应此选者,三十有二人;其所不言者⁶,数人而已;而愈在焉。及执事既上名之后,三人之中,其二人者⁷,固所传闻矣⁸。华实兼者也,果竟得之,而又升焉⁹。其一人者,则莫之闻矣;实与华违,行与时乖,果竟退之。如是则可见时之所与者,时之所不与者之相远矣¹⁰。

¹或无“行”字。

²下“知其人”上,或有“是”字。

³“以”,或作“已”。

⁴“废”上,或有“之”字。

⁵“不”,疑当作“必”。

⁶“不言”,或作“不云”。

⁷或无“其”字。

⁸“固”上,或有“则”字。

⁹“果”,或作“毕”,下同。

¹⁰〔补注〕方苞曰:以上言己之得而复失,以所守与时异;以下言观时之取舍,似天命亦未可凭,而己之所守终不可变。

然愚之所守,竟非偶然,故不可变¹。凡在京师八九年矣,足不迹公卿之门,名不誉于大夫士之口²。始者谬为今相国所第,此时惟念以为得失固有天命,不在趋时,而偃仰一室,啸歌古人。今则复疑矣。未知夫天竟如何,命竟如何?由人乎哉,不由人乎哉³?欲事干谒⁴,则患不能小书,困于投刺⁵;欲学为佞,则患言讷词直,卒事不成⁶:徒使其躬儳焉而不终日⁷。是以劳思长怀,中夜起坐⁸,度时揣己,废然而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⁹。

¹“竟非”,或作“慬非”。“故”,或作“固”。

²或无“誉”字。“于”,或作“一”。或无“士”字。

³“未”上,或有“又”字。或无“夫”字。“天竟”,或作“天意”。“人乎”,或并作“乎人”。

⁴“欲”上,或有“夫”字。

⁵“于”,或作“子”。

⁶“为”,或作“于”。“患”下,或有“于”字。“卒”,或作“则”。

⁷“其躬”,方本如此,而举正“躬”作“穷”,盖误。“而”,诸本作“如”。方云:“蜀本作‘而’,今本皆以表记‘君子不以一日使其躬儳如不终日’语刊作‘如’,然不知古‘而’、‘如’同意。此语不当以‘如’、‘似’之义读之,唐人惟韩 柳知此。子厚答韦中立书‘假而以仆年先吾子’,与公此文是也。”董彦远曰:“春秋书‘星陨如雨’,左氏‘室如县罄’,是皆以‘如’为‘而’。风俗通‘国人望君而望岁’,邹阳书‘白头而新’,是皆以‘而’为‘如’。按:家语‘君入庙如右’,荀子作‘而右’。乐府艾如张,亦作‘艾而张’,今人所用‘涟洏’,考之李善文选,乃‘涟而’也。实用易之‘泣血涟如’为义。去古益远,字义多失。惟韩、柳文时见一二,因为详之。”今按:孟子“望道而未之见”亦是此例。方言又有“而”“如”古字通用之说。然陆德明论当时语音之失,有曰:“北人则‘而’、‘如’靡异。”盖不以为然也。然则此“而”字,须读为“如”,乃为正耳。董引“室如县磬”,乃据左传作“罄”字,而杜预注云:“如,而也。言居室而资粮县尽。”故其说如此。国语则作“县磬”,而韦昭注云。“府藏空虚,但有榱梁如县磬。”左传盖借“罄”为“磬”,而杜氏误解;国语则正作“磬”字,而韦说得之。董氏所引,不足据以为说。今并论之,附见于此。

⁸“中”,或作“终”。

⁹〔补注〕方苞曰:以下言不得于时而求得于后。

又常念古之人日已进,今之人日已退¹。夫古之人四十而仕,其行道为学,既已大成,而又之死不倦,故其事业功德,老而益明,死而益光,故诗曰:“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言老成之可尚也²。又曰:“乐只君子,德音不已。”谓死而不亡也³。夫今之人务利而遗道⁴,其学其问⁵,以之取名致官而已。得一名,获一位⁶,则弃其业而役役于持权者之门,故其事业功德日以忘,月以削,老而益昏,死而遂亡⁷。愈今二十有六矣⁸,距古人始仕之年尚十四年,岂为晚哉?行之以不息,要之以至死,不有得于今,必有得于古;不有得于身,必有得于后:用此自遣,且以为知己者之报,执事以为如何哉⁹?其信然否也?今所病者在于穷约,无僦屋赁仆之资,无缊袍粝食之给¹⁰。驱马出门,不知所之,斯道未丧,天命不欺,岂遂殆哉,岂遂困哉?

¹“常”,或作“尝”。

²“可”上或有“人”字。

³“已”,或作“忘”。“亡”,或作“忘”。方作“已”。

⁴或无“夫”字。“遗”,或作“违”。

⁵“问”上,或无“其”字。

⁶“位”,或作“官”。

⁷“忘”,或作“亡”。

⁸“今”下,或有“年始”字。

⁹“为如”,或作“谓如”。

¹⁰“粝”,兰末、厉赖二音。

窃惟执事之于愈也¹,无师友之交,无久故之事,无颜色言语之情²;卒然振而发之者,必有以见知爾³。故尽暴其所志,不敢以默⁴。又惧执事多在省,非公事不敢以至,是则拜见之不可期⁵,获侍之无时也;是以进其说如此。庶执事察之也⁶。

¹“执事”下或有“者”字。“愈”下或有“也”字。

²“颜色言语”,或作“言语颜色”。

³“爾”,或作“尔”。

⁴“以默”,或作“默默”。

⁵“至”下,或有“于”字。“期”下,或有“也”字。

⁶“庶”,或作“幸”。“之”下,或无“也”字。


上贾滑州书与少室李拾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