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语法修辞讲话 - 吕叔湘、朱德熙 >
- 第五讲表达
三歧义
“费解”是一句话不知道怎么讲,“歧义”是一句话有两种讲法。虽然有这么个分别,论效果是一样的:说话不明白,要读者伤脑筋。
两种解释一正一误歧义这个毛病也有轻重之分。有时候,两种解释显然是只有一种是对的。这虽然不至于影响读者的了解,可是要他猜测一番,使他的时间和精神受到不必要的损失。例如:
(1)要把赵树理的作品译成外国文字,一定要用适当的语言来翻译,否则所翻的作品就不是作者的面貌。
(2)一辆乳黄和深红色的电车飞驰过去。
(3)一边站着一个孩子,看来年纪还很小。
(4)因为是冬季,没有看到耕种的情形,只看到秋季的收获。
(5)区代表四十九人,妇女代表倒占了二十一人。
(6)小屋分成两间,客堂和厨房连在一起,另一间关上了门的房间显然是卧室。
(7)召开了各校学生家长妈妈会。
(8)在这几天里,我们的身体和精神都有很大的收获,体重逐日增加(最高的达五公斤),精神非常愉快。
(1)“所翻的作品”可以指原作,也可以指译文,但是从整句来看,自然是指译文,该说“翻出来的作品”。(2)容易使人误会当中漏了“一辆”二字,以为是两辆颜色不同的电车。应该把“和”字改“夹”字,或是在“一辆”底下加“漆了”二字。(3)“一边站着一个孩子”,让人疑心有两个孩子,其实只有一个。把“一边”改做“旁边”,就不会引起误解了。(4)“秋季的收获”,似乎是指秋季的收获情形。但是冬季里看不到秋季的收获情形,看到的是“秋季的收获物”。(5)读者可能把区代表和妇女代表看成两种身份不同的代表,其实妇女代表也是区代表。“妇女代表”的“代表”二字宜删,否则应该在前头加上“其中”二字。(6)“客堂和厨房连在一起”可以解释是客堂和厨房相接,也可以解释是客堂兼做厨房。前面说“分成两间”,可见第二种解释是正确的,应该说“一间是客堂兼厨房,另一间……”。(7)可能解释成“学生家长会”和“妈妈会”,但实际上这一定是二而一的东西。应该改做“‘妈妈会’(学生家长会)”。(8)很可能使人误会是逐日增加的量最高有五公斤,这当然不是事实。应该把“逐日”改做“都有”。
两种解释都可能 这种错误比前一种更严重,因为两种解释都讲得通,读者就无从知道你的真意所在了。例如:
(9)所以能有这些收获,除去领导上的努力及工人们的自觉要求外,并在各个班以四个人组织了检查小组,在读报时间进行检查和督促。
(10)现全渠已勘测完毕一百四十四华里。
(11)不管实际情况及个别成员水平的还不够……
(12)其中只有极少数的译作能真正译出原作的风格和语言的一致性。
(9)可能是每班组织一个四人检查小组,也可能是各班共同组织一个四人检查小组。(10)没说全渠究竟有多长。如果全长一百四十四华里,那么该说“全渠一百四十四华里,现已勘测完毕”;如果一百四十四华里只是全渠的一部分,那么不能说“完毕”,该说“现全渠已勘测了一百四十四华里”。(11)的歧义是:(甲)不管“实际情况”及“个别成员的水平还不够”,(乙)不管“实际情况及个别成员水平”的还不够。(12)的歧义是:(甲)原作的“风格”和“语言”一致,(乙)译作的“风格和语言”和原作的“风格和语言”一致。(因“和”、“与”等字用得不妥而生歧义,参看第三讲。)
附加成分的歧义 因附加语界限不清而引起歧义,第三讲第三段里讲“的”字时候已经有过一些例子,这里再举几个例子:
(13)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
这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也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作者的意思是后者。那末,不如把“一种(或:一本)”提在头上。
(14)在现有情况下,互助是可以解决孕妇部分困难的好办法。
(15)运用了有组织的群众力量,配合开展了无组织的群众工作。
(14)既可以把“孕妇部分”看做一个单位,也可以把“部分困难”看做一个单位。根据全句语气看,自然第二种解释是正确的,那么应该在“孕妇”之后加一个“的”字。(15)的情形也一样,两个“群众”之后都要加“的”字。(第二分句仍不妥,应改为“在无组织的群众中展开工作”。)
(16)克服我们工作中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主要缺点。
(17)现华东、中南、西北除福建、两广、湘西部分地区外,股匪业已基本肃清。
(16)“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似乎是“主要缺点”的附加语,事实上前者跟后者是二而一,“主要缺点”是本位语,“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是它的同位语。本位语与同位语之间是不能用“的”字连接的(参看第一讲第五段),“的”字应该改做“等”。(17)也有两种解释:(甲)“福建、两广、湘西”的部分地区(附加语与被附加语的关系),(乙)“福建、两广、湘西”等于“部分地区”(同位语与本位语的关系)。如果是(甲),就该在“部分”之前加一个“的”字,如果是(乙),最好把“部分”改做“等”,免得发生误会。
由于附加语里词的次序安排不当而引起歧义的例子,看第四讲第五段。
两事混杂 应该分开说的事物,不可混在一起说。例如:
(18)就分乘两辆深蓝的和银灰的小汽车疾驶而去。
(19)从前学习写作的人往往喜欢在作品的开头或末尾加上一个总冒或总结。
(20)文物与图书馆、博物馆的保护与改革。
(18)可以解释为两辆颜色一样(深蓝间银灰)的汽车,也可以解释为一辆深蓝和一辆银灰的汽车。作者的意思自然是后者,所以这样说,也许是为了少写两个字。但是在这种情形之下,不能只求简炼;为了避免含混,最好分开来。(本段例2刚好跟这个例子相反,可以比较。)(19)的意思是“在开头加一个总冒,在末尾加一个总结”,可是照字面讲是应该讲做“在开头加上一个总冒或总结,或是在末尾加上一个总冒或总结”。我们不会有这种误解,是因为“开头”、“末尾”、“总冒”、“总结”四个词只有两种搭配的方式,“开头”不会有“总结”,“末尾”也不会有“总冒”。若是换成可以互相搭配的词,这种解释就是很可能的了。如(20),主语有三项,谓语有两项,就能有很多种搭配的方式。而真正的意思,照我们的猜测,该是“文物的保护与图书馆、博物馆的改革”。两种说法字数一样,但是清楚与否,却大有分别。
把读者引入歧途 以上所举,都是字面上有两种可能的解释的例子。还有一种情形,字面上并无歧义,但是作者的真意跟字面上的意思不同。如果照字面讲,就要误入歧途。例如:
(21)不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共同纲领颁布了,妇女在法律上是平等了。
从字面上看,是说“妇女彼此之间在法律上平等”,但是实际上作者是说“妇女和男子在法律上平等”。
(22)据美国农业部统计:每年牲畜病损失二五亿,虫病十亿,野草三十亿美元。病害损失甲于全球,不必多提。学者们认为这些数字还太低。
“认为这些数字还太低”,似乎是说损失还不够大,最好再多损失一些,真意却是“学者们认为实际数目比这个统计还高”。
(23)制造郑州花园决口,直接淹没豫皖两省十三个县六百十九万多人口。
(24)父亲去世忽忽已经三年。父亲在世的十几年中,我们父子间并无深厚的爱。
(23)照字面看,这六百十九万人都淹死了。作者的真意该是“直接淹没豫皖两省拥有六百十九万多人口的十三个县”。
(24)父亲在世怎么会只有十几年?恐怕是“父亲去世前的十几年中”,或是“我和父亲相处的十几年中”。
(25)并声明对方应对业已造成的情势负全部责任。
(26)既然客人是到我家来,那末我就对他们负责。可疑的人我是不结交的。
按理说,我们只能对人负责,不能对事物负责。但是像“他对工作不负责”之类的说法现在已经很流行了。因此(25)不能算错。(26)的情况就不同了。照一般理解,这里的“对他们负责”只能是对他们的安全负责的意思,这跟后面的话对不上。应该说“对他们的行动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