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语法修辞讲话 - 吕叔湘、朱德熙 >
- 第五讲表达
八层次
这一回主要是讨论一些比较长的句子。一般地说,句子的长短决定于意思的繁简。有些初学的人喜欢把句子拉长,以为非如此不足以表示他的写作能力,这固然是一种误会;可是如果无分别地说,凡是长句子都要不得,那也是一种偏向。不过现在的一般情形是长句子用得太多了一点;在以工农大众为主要读者的文章里,尤其不相宜。
层次不清句子一长,就容易在结构上出毛病,第四讲里已经有过一些例子。现在不谈这个,只讨论为读者打算,如何能使句子虽长,读起来还是不费力,容易懂。这,首先要把组成这个长句子的各部分划分清楚,并且把它们中间的关系交代明白。违背这个原则的就叫做“层次不清”。底下这些例句里,(甲)是原文,(乙)是修改过的;加着重号的是交代关系的词语。
(1甲)在一九四九年与一九五〇年上半年,绝大多数的工厂,都只能维持每星期开工四日四夜或三日三夜,一九五〇年三月以后的第二季,因为物价稳定,社会虚假购买力消失,因此,在一九五〇年的前三个季度内,大多数的工厂都在停工减产的状态中,仅到第四季度,才充分的利用了现有的生产能力。
(1乙)在一九四九年和一九五〇年的第一季,绝大多数的工厂已经都只能维持每星期开工四日四夜或三日三夜。一九五〇年三月以后,物价稳定,虚假购买力消失,情形更坏。一般地说,一九五〇年前三季,大多数工厂都在停工减产的状态中,只有到了第四季,才充分利用了现有的生产能力。
(1甲)的大毛病是时间方面说得混乱:先说“一九五〇上半年”如何如何,接着又单独提出“第二季”来说,下面又是“一九五〇年的前三个季度”。当中又用“因为”和“因此”来连接,仿佛前三个季度的停工减产都是因为从第二季度起的物价稳定与虚假购买力消失,这怎么说得通呢?现在改拟如(1乙),就清楚多了。原文只作一句,实在应该分做三句。
(2甲)安东市的新纪录运动,在党的领导下,首先在全市各工厂中开展大规模的宣传鼓动工作,对于传达党和政府的指示,提高群众的劳动积极性,培养群众政治觉悟,把新纪录运动从个体到集体、局部到全体、普遍到深入,起了巨大的作用。
(2乙)安东市的新纪录运动是这样进行的:首先,在党的领导下,在全市各工厂中展开大规模的宣传鼓动工作,这个工作在传达党和政府的指示上,在提高群众的政治觉悟和劳动积极性上,起了巨大的作用;这样,这个新纪录运动才能从个别发展到集体,从局部发展到全体,并且达到不但普遍而且深入的地步。
(2甲)不但层次不清,结构上也有毛病。头上的“安东市的新纪录运动”好像是全句的主语,但是和下面的“开展宣传鼓动工作”和“起了巨大的作用”都不能配合。“把新纪录运动从个体”和“到集体”中间也缺少一个必不可少的动词。最后的“普遍到深入”也费解。
(3甲)列宁有一句名言:“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列宁还多次强调指出,实现电气化有利于改造小农经济,建设现代大工业;消除穷乡僻壤的落后状态,消除城乡间的悬殊现象;彻底地永远地战胜饥荒和贫困,以至取得最后的胜利;改造环境污染使千百万人免除烟雾、灰尘和泥垢之苦。总之,实现电气化具有极其伟大的意义。
(3乙)列宁有一句名言:“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列宁还多次强调指出,实现电气化有利于改造小农经济,建设现代大工业;有利于消除穷乡僻壤的落后状态,消除城乡间的悬殊现象;有利于彻底地永远地战胜饥荒和贫困,以至取得最后的胜利;有利于改变环境污染,使千百万人免除烟雾、灰尘和泥垢之苦。总之,实现电气化具有极其伟大的意义。
(3丙)列宁有一句名言:“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列宁还多次强调指出,实现电气化对于改造小农经济,建设现代大工业;对于消除穷乡僻壤的落后状态,消除城乡间的悬殊现象;对于彻底地永远地战胜饥荒和贫困,以至取得最后的胜利;对于改变环境污染,使千百万人免除烟雾、灰尘和泥垢之苦等,都具有极其伟大的意义。
(3甲)里面各部分的次序并不错,只是流水式的说下去,有点眉目不清。(3乙)加上几个“有利于”,层次就分明了。但(3乙)说“实现电气化有利于……”,这从意思上看不妥,列宁也没有讲过“有利于……”。从前后文看,把“有利于”改为“对于”,整个句子改为(3
丙)比较好些。既然改用“对于”,则在“使千百万人免除……之苦”后加个“等”字,比较合适,因为实现电气化的伟大意义不限于上述几方面。
(4甲)这是一次意义重大的农民暴动。由于它发生于封建地主阶级统治了几千年的中国北部,由于地主阶级和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特殊关系——因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力量薄弱而造成的国民党反动政府在中国农村中对地主阶级的特殊依赖,这次暴动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打击是异常沉重的。
(4乙)这是一次意义重大的农民暴动。由于……关系——因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力量薄弱,国民党反动派不能不把地主阶级作为他们统治的基础——这次暴动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打击是异常沉重的。
(4甲)可以分两点来说。第一,一头一尾是两个肯定的命题,当中两个“由于”说明原因。
是说明前一命题还是后一命题的呢?都讲得通,但是决不能两用——没有这样的结构。应该让第一个命题独立成句。第二点,“因为……特殊依赖”这个短语,作者是把它当作“特殊关系”的同位语写上去的。但是用同位语说明原因是少见的,而且这么长的主从短语也几乎超出了汉语所能容许的范围。所以把它改成一个注解性的分句,前后用两个破折号和正文隔开。
要是后面不用破折号,跟主要命题“这次暴动……”的界限就不能分清。
凌乱和混杂也许比层次分明更重要,一个句子的各部分要有合理的顺序,并且一句的意思要单纯——单纯不等于简单,复杂是可以的,可不能混杂。违背这些原则的,一般也叫做层次不清,其实不仅是“不清”,同时也是“不顺”和“不纯”。我们先来看一个很简单的例子:
(5甲)大约视学相信了他的话,或者被他的诚意感动了,兼之又是出名的好好先生,因此他劝解道……
(5乙)视学是出名的好好先生,大约相信了他的话,或者被他的诚意感动了,因此劝解道……
“好好先生”是比较永久的品质,应该先说;“相信了他的话”是一时的现象,应该后说。(“他劝解”的“他”指视学,这里可省,免得跟前面的“他”混淆。)
(6甲)成立了搬运公司管理委员会,通过民主选举,在工人中产生了十二个委员,另外有搬运公司正副经理和国营数个公司的两位经理,和搬运工会的代表,以及总工会与公安局等机关,共十九名组织之。
(6乙)成立了搬运公司管理委员会,委员共十九名,十二名是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在工人中产生的,另外有公司的正副经理、两位国营公司的经理、搬运工会的代表、总工会的代表、公安局的代表等共七名。
原文是不加思索地写下去的,结果是很凌乱,叫人摸不着头脑。假如下笔之先稍为想一想,安排成(6乙)的样子是不难的。
(7甲)以改进技术创造新纪录闻名全国的马恒昌小组正在进行着操作。东北工业部机械管理局所属沈阳第五机器厂的马恒昌先进生产小组,向全国职工提出开展爱国主义生产竞赛的挑战,已在各地工人中得到热烈的响应。图中左起第一人就是马恒昌。
(7乙)东北工业部……马恒昌小组,以改进技术……而闻名全国。他们向全国职工提出……挑战,已在各地工人中得到热烈响应。这是马恒昌小组正在进行工作的情形,图中左起第一人就是马恒昌。
这一句原文分三句,其中第一句和第三句都是直接说明图片的,应该放在一处,位置在最后,不应该拆做一头一尾。
以上是凌乱的例子。下面这句凌乱而兼混杂:
(8甲)
旅大实行经济核算制的基本条件,一个是企业与工厂分工,工厂只负责生产,原材料由企业公司定出标准价格,根据这个标准价格,计算成本,工厂不负营业之责,这样工业经营不受物价波动的影响,不致把工业盈亏与商业盈亏相混淆;另一个是生产定员定额工作大致完成,定员定额工作的基础是在工人政治学习和技术学习有了一定成绩之后,这样才克服了日本在旅大贱价劳工政策所造成的工人多技术低的毛病,工人自愿减低车间人数,而且因为已经掌握了技术,人数虽少也能完成原来的任务,像大连钢铁工厂就是经过一年的政治技术业余学习,才开始定额定员工作的,实行定额定员以后,劳动组织与机械密切地结合起来,实行机器专责制,减少人工至最少限度,显露出各个机械、车间的生产力量,给经济核算制度提供了基本的根据,如玻璃工厂预计每一平方米玻璃成品占每一工人劳动日的四十分七秒,实际是争取在十七分七秒完成的,这个以秒计算的数字是成本计算的重要根据之一。
(8乙)
旅大之能实行经济核算制,因为已经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个是实行企业与工厂分工,一个定员定额工作已大致完成。实行企业与工厂分工以后,工厂只负责生产……不致把工业盈亏与商业盈亏相混淆。实行定员定额制以后,劳动组织与机械密切地结合起来……经济核算才有基本的根据(如玻璃工厂……是成本计算的根据之一)。但是定员定额制又必须在工人的政治学习和技术学习有了一定成绩之后才能实行。尤其在旅大,过去日本人的贱价劳工政策已经造成了工人多技术低的毛病,必须工人的政治觉悟已经提高,自愿减少车间人数,而且因为已经掌握了技术,人数虽少也能完成原来的任务,这个制度才能着手实施(像大连钢铁工厂就是经过一年的政治与技术业余学习,才开始定员定额工作的)。
这一句原文有两个主要的毛病。第一,一方面要说明企业与工厂分工和定员定额制何以是实行经济核算制的基本条件,一方面要叙述旅大的实施经过,这说明的部分和叙述的部分夹杂一起,没划分清楚。其次,也许是更重要的,实行定员定额制必须以一定的政治水平和技术水平为基础,这是另外一个意思,要另作一句,不应该插在中间说,增加混乱。(8乙)把这一句分成五句,还在两处应用括号,比原文清楚得多。
大肚子按汉语的习惯,用“在”、“从”、“对于”、“由于”、“为了”、“除了”、“虽然”、“即使”等等引进的短语或分句都不宜于过长,一长听的人就会照顾不过来。写在纸上也许稍为好一点,可还是不能太长,太长了念起来绕口,也不容易把握全句的意思。这是因为这些短语或分句在句子里是从属的部分,读者知道还有主要的部分在后头,可是老念老不完,心里就要着急。同时,关联词语离开主要部分太远,这也是不利于全句意义的了解的。这种方式很少是非用不可的,多半能改换结构,把它顺过来,使它跟平常说话接近些。可以比较下面这些例句:
(9甲)因此对于工人阶级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长期锻炼和艰苦考验,成为一支伟大的不可战胜的144
力量,而使他们具有了领导中国人民革命的资格认识不够。
(9乙)因此未能充分认识工人阶级在革命斗争中经过长期锻炼和艰苦考验,已经成长为一个伟大的不可战胜的力量,因而具备了领导中国人民革命的资格。
这一句原文用“对于”引起的短语太长了点,而且和主要部分“认识不够”界限非常不清。
此外,用了“所经历的”和“使他们”,把短语内部的组织搞得很乱,也是一个很严重的毛病。
(10甲)这次事故,工人伤亡虽比龙凤矿瓦斯爆发事件为少,但从事故的完全可以避免,仅由于领导上采取官僚主义,对于工人的安全漠不关心,对于工人的屡次反映都置之不理,因而造成事故的严重程度来说,却超过了瓦斯爆发事故。
(10乙)这次事故中伤亡的工人虽然比龙凤矿瓦斯爆发事件中少,但这次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仅,它的严重程度是超过龙凤矿瓦斯爆发事故的。
仅由于领导上……才发生事故;从这一点来看这一句原文的“从”和“来说”中间太长了,应该避免。“严重程度”的位置也不对。
(11甲)但刚来时由于招工的同志口头允许待遇条件过高,如宝天路环境很好,有瓦屋住,有医院,面粉可给送回家,小工每人每天至少九斤面等,加以来队时事先未作准备,以致工人来后没有地方住,就睡在铁道上、工具房和牲口棚里,吃饭因无炊具而在饭馆里吃饭,用一斤面粉换一碗面条,还有人安家费没有领到等原因,群众情绪非常混乱。
(11乙)但他们未来之先,招工的同志口头允许的待遇条件过高……等;既来之后,又因队部事先未,群众的情绪非作准备,以致没有地方住……有人连安家费还没有领到——由于这种种原因常恶劣。
这一句原文的“由于”后面的一段太长,念了半天才念到“原因”,改成(11乙)的样子就避免了。
(12甲)但为了避免由于币制不统一而形成某些商品的悬殊价格,因币制突然统一而发生过猛的冲击,以致工商业遭受不必要的影响起见,政府已决定对极少数几种物资,暂时采取适当的管理。
(12乙)但过去因为币制不统一,有些商品的价格〔在关内和东北〕有很大的距离,币制突然统一将予以过猛的冲击,工商业会因此遭受不必要的影响。为了避免这种可能发生的情形,政府已决定……采取适当的管理。
这一句除“为了”和“起见”中间太长外,“价格”后面多了一个逗号,“悬殊价格”的涵义太简括,“价格”是“发生过猛的冲击”的主语抑宾语不明确,这些也都增加这句话的难懂的程度。
如果这种句子的结构不便改变,这种较长的从属部分能不能避免呢?那也还不是没有办法。看下列例句:
º(13)但问题不在这口号由谁提出,只在它有没有错误。如果它是为了推动一向囿于普洛革命文学的左翼作家们跑到抗日的民族革命战争的前线上去,它是为了补救“国防文学”这名词本身的在文学思想的意义上的不明了性,以及纠正一些注进“国防文学”这名词里去的不正确的意见,为了这些理由而被提出,那么它是正当的,正确的。(鲁迅)
º(14)请大家想一想,假如没有苏联的存在,假如没有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假如没有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假如没有各人民民主国家的出现,假如没有东方各被压迫民族正在起来斗争,假如没有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等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人民大众和统治他们的反动派之间的斗争,假如没有这一切的综合,那末,堆在我们头上的国际反动势力必定比现在不知要大多少倍。在这种情形下,我们能够胜利么?(毛泽东)
这两句处理较长的从属部分的办法是:一,重复关联词(“为了”、“假如”);二,在从属部分的末了加一句总结性的话(“为了这些理由”、“假如没有这一切的综合”),并且在主要部分之前再用个关联词(“那末”)。这都是为了使读者更容易把握这两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同时,重复关联词就把一个长的成分化成几个短的成分,念起来就不太累。(第一点可以参看第三讲第四段13例;第二点可以比较前面10乙、11乙、12乙。
第四讲第四段里谈到的长附加语其实也是“大肚子”的一种。这里再引一句做例:
(15甲)应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总会、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苏友好协会的邀请,前来参加我国国庆节庆祝典礼的朝鲜人民观礼代表团在今天上午到达北京。
(15乙)朝鲜人民观礼代表团,应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的邀请,前来参加我国国庆节庆祝典礼,在今天上午到达北京。
“朝鲜人民观礼代表团”是这一句里最重要的字眼,最好开门见山,让它早点出现。我们在讲附加语的时候曾经引过两个跟这一句十分相似的例子(第四讲第四段18、19例),承认那样处理是好的,好像跟这里说的话有点矛盾。其实不然。因为那里是谓语比主语重要,不宜于用次要的词语去搅扰,而这里是主语比谓语重要,应该让它跟读者早点见面。
这种“大肚子”方式之流行,一部分自然是受了翻译文章的影响,也有一部分是作者要借此卖弄他的写作“技巧”。殊不知这种“技巧”是很廉价的。请看这一句:
(16甲)当我走进那展览会的挂着将近百十幅国画的宽大的厅堂时,我首先被齐白石先生的神态生动,壮丽清新,令人感到我们中华民族的磅礴气魄和伟大的创造精神,而使旁边的幅面很大,颜色浓重的作品,相形之下显得灰暗的一些作品吸引住。
这是我们故意把一段很好的原文点窜成这副模样,让爱好这种句法的人“欣赏”的。原文分四句,抄在后面。美丑悬殊,读者不难辨别。
先生的作品吸引住(16乙)在某次展览会上,一间宽大的厅堂里,挂着将近百十幅的国画。我走了进去,首先被*****齐白石*。这些作品神态生动,壮丽清新,使我们感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磅礴气魄和伟大的创造精神。尽管旁边的作品幅面很大,颜色浓重,但相形之下,就似乎神气不足,显得灰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