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

字数:2154

小重山 和学士 凝(1)

春入神京万木芳[1]。禁林莺语滑[2],蝶飞狂(2)。晓花擎露妒啼粧(3)[3]。红日永[4],风和百花香。  烟琐柳丝长(4)。御沟澄碧水,转池塘。时时微雨洗风光[5]。天衢远[6],到处引笙簧(5)[7]。

【校记】

(1)明《新刻注释草堂诗余评林》调下题作“宫词”。毛本《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云:“和凝,名晋宰相。”按:“名”或为“石”之误。陆本、茅本、玄本作“和凝二十首”,“小重山”。吴钞本作“唐和学士词”、“和凝”、“小重山”。汤本、合璧本、正本作“和凝,小重山”,汤本皆不署作者职衔。鄂本、毛本、后印本、清刻本同晁本。四库本作“小重山,和凝”。张本无此首,页眉蓝笔校补。徐本调前作“和凝二十首”,朱笔注曰:“唐进士,仕后唐为翰林学士。晋天福中,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归后汉,拜太子太傅,封鲁国公。其长短句名《红叶稿》。”

(2)蝶飞狂:雪本作“鸟飞忙”。洪武本《草堂诗余》后集卷下作“蝶飞忙”。

(3)晓花擎露:毛本《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一、《草堂诗余》作“晓桃凝露”。粧:汤评本作“籹”,误。

(4)琐:鄂本、吴钞本、张本、毛本、后印本、正本、四库本、清刻本、四印斋本、《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一、《草堂诗余》、全本、《历代诗余》、《唐宋人选唐宋词》本《花间集》均作“锁”。王辑本《红叶稿词》作“镇”,误。丝:吴钞本作“条”。

(5)到处:张本作“别处”。笙簧:晁本、鄂本、陆本、茅本、汤本、合璧本、毛本、后印本、正本、四库本、清刻本、四印斋本、影刊本、《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一、全本均作“笙篁”,《唐宋人选唐宋词》本《花间集》因之。依玄本、雪本改。王辑本作“笙黄”。

【笺注】

[1]神京:帝都。南朝宋谢庄《宋世祖庙歌·孝武皇帝歌》:“辟我皇维,缔我宋宇。刷定四海,肇构神京。”唐张大安《奉和别越王》:“丽日开芳甸,佳气积神京。”

[2]禁林:皇家园林。汉班固《西都赋》:“命荆州使起鸟,诏梁野而驱兽,毛群内阗,飞羽上覆,接翼侧足,集禁林而屯聚。”南朝梁何逊《九日侍宴乐游苑》:“禁林终宴晚,华池物色昏。”莺语滑:莺声流利。唐白居易《琵琶行》:“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3]擎露:指上擎的花朵上之露珠。唐司空图《偶题三首》之二:“欲待秋塘擎露看,自怜生意已无多。”啼粧:东汉时,妇女以粉薄拭目下,有似啼痕,故名。《后汉书·五行志》一:“啼妆者,薄拭目下若啼处。……始自大将军梁冀家所为,京都歙然,诸夏皆放效。”又《太平御览》卷三八〇引晋华峤《后汉书》曰:“梁冀妻孙寿,色美而善为妖态,作愁眉、啼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以为媚惑。”南朝梁何逊《咏照镜》:“荡子行未归,啼妆坐沾臆。”

[4]日永:日长。唐韦应物《立夏日忆京师诸弟》:“改序念芳辰,烦襟倦日永。”

[5]风光:风景;景色。唐张渭《湖上对酒行》:“风光若此人不醉,参差辜负东园花。”

[6]天衢:指京都的大路。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无官受黜》:“(贾岛)尝跨驴张盖,横截天衢,时秋风正厉,黄叶可扫。岛忽吟曰:‘落叶满长安。’”借指京都。《文选》张衡《西京赋》:“岂伊不虔思于天衢,岂伊不怀归于枌榆。”刘良注:“天衢,洛阳也。”《三国志·吴书·胡综传》:“远处河朔,天衢隔绝。”唐陈子昂《申宗人冤狱书》:“天衢得以清泰,万国得以欢宁。”

[7]笙簧:管乐器。《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或谓簧乃笙中之簧片。《礼记·明堂位》:“垂之和钟,叔之离磬,女娲之笙簧。”郑玄注:“笙簧,笙中之簧也。……女娲作笙簧。”晋傅玄《歌》:“雷师鸣钟鼓,风伯吹笙簧。”

【集评】

杨慎云:藻丽有富贵气。(《花间集评注》引)

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卷二:凝为石晋宰相,词载《花间》者多。《花间》以小语致巧,全首观之,或伤促碎,此政不免。

李廷机《新刻注释草堂诗余评林》:此词颇尽宫中幽怨之意,且“妒啼妆”、“天衢远”上见之。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和凝当石晋全盛之时,身居相位,此作乃承平《雅》、《颂》声也。

萧继宗《评点校注花间集》:“禁林”两句,颇见承平烟景。

其二

其二(1)

正是神京烂熳时(2)[1]。群仙初折得,郄诜枝(3)[2]。乌犀白纻最相宜(4)[3]。精神出,御陌袖鞭垂[4]。  柳色展愁眉(5)。管弦分响亮,探花期[5]。光阴占断曲江池[6]。新榜上,名姓彻丹墀(6)[7]。

【校记】

(1)张本欧阳炯后接“《小重山》其二,和凝”,朱笔圈去“小重山”、“和凝”,于前一行加“和凝十二首”。

(2)熳:四库本、王辑本作“漫”。

(3)郄:同“郤”。晁本、鄂本、茅本、正本、徐本、四印斋本、林大椿《唐五代词》作“郄”,他本作“郤”。汤本、合璧本作“却”。诜:雪本作“说”,误。

(4)乌犀:汤本、合璧本作“乌衣”。茅本作“乌”,下脱“犀”字,作空格。最:吴钞本作“是”。

(5)愁眉:吴钞本作“愁”。

(6)榜:王辑本作“膀”,误。

【笺注】

[1]烂熳:同“烂漫”,色泽绚丽。南朝梁沈约《奉华阳王外兵》:“烂熳蜃云舒,嵚崟山海出。”此指春日花木繁茂。唐陈子昂《庆云章》:“南风既薰,丛芳烂漫,郁郁纷纷。”唐杜甫《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锦里春光空烂熳,瑶墀侍臣已冥寞。”

[2]群仙句:喻指众举子折桂登科。郄诜枝:即桂枝。《晋书·郄诜传》:“郄诜对(武帝)曰:臣举贤良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后以折桂喻科举及第。李商隐《谢宗卿启》:“托阮籍之竹林,攀郄诜之桂树。”

[3]乌犀:犀牛的一种。皮可为甲,角可为器具、饰物。此指以乌犀角为饰之腰带。《新唐书》卷二四《志》十四《车服》:“腰带……一品二品以金,六品以上以犀,九品以上以银,庶人以铁。”唐白居易《元微之除浙东观察使喜赠长句》:“稽山镜水欢游地,犀带金章荣贵身。”白纻:白色的苎麻。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苎麻》:“白苎叶面青,其背皆白。”指白纻所织的夏布。唐张籍《白纻歌》:“皎皎白纻白且鲜,将作春衣称少年。”此指与品色衣相对的白衣,士人未得功名时所穿衣服。

[4]御陌:京城中的大道。唐徐彦伯《奉和幸新丰温泉宫应制》:“御陌开函次,离宫夹树行。”

[5]探花期:唐人习俗,新进士于杏园宴集探花。孙棨《北里志》:“以同年俊少者为两街探花使。”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七引《秦中岁时记》:“期集谢恩了……次即杏园初宴,谓之探花宴。便差定先辈二人少俊者,为两街探花使。若他人折得花卉先开牡丹、芍药来者,即各有罚。”《蔡宽夫诗话》:“唐故事,进士朝集,尝择榜中最少年者为探花郎。”唐翁承赞《擢探花使二首》其二:“探花时节日偏长,恬淡春风称意忙。”

[6]曲江池:见卷三薛昭蕴《喜迁莺》(“金门晓”)注[7]。

[7]新榜二句:言新榜进士名姓为朝廷所知。唐曹松《览春榜喜孙鄠成名》:“门外报春榜,喜君天子知。”新榜:唐代新进士于二三月在礼部南院张榜,王定保《唐摭言》:“进士旧例于都省考试,南院放榜,张榜墙乃南院东墙也。”彻:达。丹墀:指宫殿的赤色台阶或赤色地面。汉张衡《西京赋》:“右平左墄,青琐丹墀。”《汉书·外戚传下·孝成班倢伃》:“俯视兮丹墀,思君兮履綦。”颜师古注引孟康曰:“丹墀,赤地也。”以代指朝廷。唐李嘉祐《送王端赴朝》:“君承明主意,日日上丹墀。”

【集评】

汤显祖评《花间集》卷三:贫病愁,人所不堪而宜于诗词;乌纱帽,人所艳称而反不宜,可见富贵也有用不着处。

萧继宗《评点校注花间集》:此亦写及第风光,然不如《喜迁莺》热闹,不独文字为然,取调亦有关也。


和凝临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