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花子

字数:2061

山花子(1)

莺锦蝉縠馥麝脐(2)[1]。轻裾花草晓烟迷(3)[2]。颤金红掌坠(4)[3]。翠云低[4]。  星靥笑偎霞脸畔(5)[5],蹙金开襜衬银泥[6]。春思半和芳草嫩,绿萋萋(6)[7]。

【校记】

(1)《历代诗余》此二首调作“南唐浣溪纱”。曾昭岷等《全唐五代词》王兆鹏“考辨”曰:“《山花子》与《浣溪沙》唐时各自为调,故《教坊记》中二名并列。二调句法虽同,而一叶仄韵,一叶平韵。自敦煌曲发现之后,始得勘定此二名为二调。其先皆为‘七七七三’两遍之长短句体,后减字为‘七七七’两遍之齐言体。五代以后,二名已混,遂指长短句之《浣溪沙》为《山花子》,指齐言之《山花子》为《浣溪沙》也。后人未见敦煌曲词,因李璟有长短句之《浣溪沙》二首,而称为《南唐浣溪沙》;又不知此体先于齐言,遂认作《浣溪沙》之别体,而有‘添字’、‘摊破’之名。和凝此阕不是《山花子》,应是《浣溪沙》。今姑依原题原编。”考论精审,所言良是。

(2)蝉縠:雪本作“蝉纹”,《历代诗余》卷一八作“蝉纱”。

(3)裾:吴钞本作“裙”。花草:鄂本、四印斋本作“花早”。

(4)颤金:鄂本、吴钞本、毛本、后印本、正本、四库本、清刻本、四印斋本、全本、《历代诗余》、刘辑本《红叶稿》、林大椿《唐五代词》作“战金”。汤本、合璧本作“鹯金”。

(5)偎:晁本、鄂本、吴钞本、陆本、茅本、玄本、汤评本、合璧本、钟本、毛本、后印本、四库本、清刻本、徐本、四印斋本、影刊本作“隈”,据文意改。

(6)绿:鄂本、吴钞本、毛本、后印本、正本、四库本、清刻本、徐本、四印斋本、全本、《历代诗余》、王辑本、林大椿《唐五代词》作“碧”。

【笺注】

[1]莺锦:色如莺羽之锦缎。五代和凝《宫词》:“莺锦蝉罗撒麝脐,狻猊轻喷瑞烟迷。”蝉縠:薄如蝉翼之轻纱。麝脐:麝香,因生于麝脐,故名。宋杨亿《谈苑》:“商女山中多麝,其性绝爱其脐,为人逐急,即投岩举爪,剔裂其香。”明李时珍《本草》:“麝香有三等:第一生香,亦名遗香,乃麝自剔出者。其次脐香。其三心结香。又有小麝,其香更奇。”唐唐彦谦《春雨》:“灯檠昏鱼目,薰炉咽麝脐。”

[2]裾:衣襟。《汉书·张敞传》:“置酒,小偷悉来贺,且饮醉,偷长(小偷首领)以赭污其衣裾。”唐杜甫《草堂》:“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裾。”

[3]句:言形饰物下垂状。红掌:言形饰物之掌。,一名紫鸳鸯。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鸳鸯“有文采,红头翠鬣,黑翅黑尾,红掌”。

[4]翠云:同绿云、绿鬟、翠鬟、云鬟,指女子丰美之发鬟。唐李群玉《送萧十二校书赴郢州婚姻》:“玉佩定催红粉色,锦衾应惹翠云香。”

[5]星靥:明媚的酒窝。或以指面饰。宋高承《事物纪原》三《妆靥》:“远世妇人妆喜作粉靥,如月形,如钱样,又或以朱若燕脂点者,唐人亦尚之。”唐杜审言《奉和七夕侍宴两仪殿应制》:“敛泪开星靥,微步动云衣。”唐许敬宗《七夕赋咏成篇》:“情催巧笑开星靥,不惜呈露解云衣。”霞脸:红润的面容。

[6]襜:遮于衣前至膝的围巾。《尔雅·释器》:“衣蔽前谓之襜。”郭璞注:“今蔽膝也。”银泥:一种用银粉调成的颜料,用以涂饰衣物和面部。唐王建《宫词》之八十:“归到院中重洗面,金盆水里泼银泥。”唐白居易《刘苏州寄酿酒糯米李浙东寄杨柳枝舞衫》:“金屑醅浓吴米酿,银泥衫稳越娃裁。”此指银泥涂饰的衣裙。唐李贺《月漉漉篇》:“挽菱隔歌袖,绿刺罥银泥。”

[7]春思二句:言女子春思浓如繁茂之绿草。

【集评】

汤显祖评《花间集》卷三:唐韦固妻为盗刃所刺,以翠靥之,女妆遂有靥饰。集中亦不一而足。然温飞卿“绣衫遮笑靥”,音“叶”,此则音“琰”。

李冰若《花间集评注·栩庄漫记》:“星靥”二句,置之温尉词中,可乱楮叶。

萧继宗《评点校注花间集》:全文堆垛,后结稍稍灵动。

其二

银字笙寒调正长(1)[1]。水纹簟冷画屏凉[2]。玉腕重□金扼臂(2)[3],澹梳妆(3)。  几度试香纤手暖,一回尝酒绛唇光[4]。佯弄红丝蝇拂子(4)[5],打檀郎[6]。

【校记】

(1)字:汤评本、合璧本作“宇”,误。

(2)玉腕句:宋、明、清各本《花间集》、全本、林大椿《唐五代词》皆作六字句。吴钞本、雪本于“臂”下空一格,作七字句,从之。《花间集注》曰:“各本皆脱一字。《词谱》校加‘因’字于‘重’字下。窃疑当为二‘重’字,故钞本易脱一字也。扼,本作‘’,与‘轭’通。扼臂,犹约臂也。”《花间集校》曰:“句应七字,当在‘重’字下脱一字,如‘围’、‘缠’、‘摇’等。”《评点校注花间集》曰:“‘重’字下缺一字,或为‘缠’、‘垂’之类,无可校补。”《历代诗余》、刘辑本《红叶稿》作“玉腕重重金扼臂”。

(3)澹:毛本、后印本、正本、四库本作“淡”。

(4)红:王辑本无“红”字。蝇拂子:吴钞本、毛本、正本、四库本、全本、《历代诗余》作“绳拂子”。

【笺注】

[1]银字:以银粉书写之文字。南朝梁萧纲《蒙华林园戒诗》:“昔日书银字,久自恧宗英。”笙笛类管乐器上用银作字,以表示音调的高低。借指管乐器。《新唐书·礼乐志》十二:“本属清乐,形类雅音,而曲出于胡部。复有银字之名,中管之格,皆前代应律之器也。”唐白居易《南园试小乐》:“高调管色吹银字,慢拽歌词唱《渭城》。”银字笙:管上用银字标示音调高低的笙。

[2]水纹簟:水波状花纹的席子。唐李益《写情》:“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3]金扼臂:金手镯。唐无名氏《薛昭传》:“今有金扼臂,君可持往近县易衣服。”唐宫嫔《冥会诗》:“却羡一双金扼臂,得随人世出将来。”

[4]绛唇:朱唇,红唇。汉扬雄《蜀都赋》:“眺朱颜,离绛唇,眇眇之态,吡啖出焉。”南朝梁江淹《咏美人春游》:“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唐谷神子《博异志·阴隐客》:“绛唇皓齿,鬒发如青丝。”

[5]蝇拂子:即蝇拂。又称拂尘。唐李亢《独异志·刘裕不忘贫贱》:“宋刘裕贫贱时,尝盖布被,用牛尾作蝇拂子。及登极,亦不弃之。”

[6]檀郎:见卷三韦庄《江城子》(“髻鬟狼籍黛眉长”)注[3]。

【集评】

钟本评语:“佯弄红丝蝇拂子,打檀郎”,与“下阶自折樱桃花”,美人图画中当如此安置。

茅映《词的》卷三:“寒”、“冷”、“凉”三字叠用。

贺裳《皱水轩词筌》:词家须使读者如身履其地,亲见其人,方为蓬山顶上。如和鲁公“几度试香纤手暖,一回尝酒绛唇光”……真觉俨然如在目前,疑于化工之笔。

沈雄《古今词话·词品》下卷:江尚质曰:“《花间》词状物描情,每多意态,直如身履其地,眼见其人。和凝之‘几度试香纤手暖,一回尝酒绛唇光’,孙光宪之‘翠袂半将遮粉臆,宝钗长欲坠香肩’是也。”

李调元《雨村词话》卷一:和凝《山花子》云:“银字笙寒调正长。”按《唐书·礼乐志》:“备四本属清乐,形类雅音,有‘银字’之名,‘中管’之格,音皆前代应律之器也。”《宋史·乐志》:“太平兴国中,选东西班习乐者,乐器独用银字、觱栗、小笛、小笙。”白乐天诗:“高调管色吹银字。”徐铉:“檀的慢调银字管。”吴融诗:“管纤银字密,梭密锦书匀。”故词中多用之。

萧继宗《评点校注花间集》:“试香”、“尝酒”一联,绝代风华,神采欲活。末两句,稍逊,尚能憨而不佻。

张以仁《花间词论集》:此似指“薰笼”(又作“熏笼”)言,而非“香炉”也。当时闺中有薰被之习,取其香且暖。


菩萨蛮河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