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花间集校注 - 赵崇祚、杨景龙 >
- 李珣
浣溪沙
浣溪沙 李秀才 珣(1)
入夏偏宜澹薄妆(2)[1]。越罗衣褪郁金黄(3)[2]。翠钿檀注助容光(4)[3]。 相见无言还有恨,几回却又思量(5)[4]。月窗香径梦悠飏(6)[5]。
【校记】
(1)宋明清各本调名多作“浣沙溪”。汤本、合璧本、钟本、四库本、清刻本调名作“浣溪沙”,从改。陆本、茅本、玄本、徐本、影刊本于调前行作“李珣三十七首”。吴钞本作“唐李秀才词”、“李询”、“浣沙溪”。张本作“浣沙溪,李珣”,朱校圈去姓名,于调上一行加“李珣三十六首”。鄂本、毛本作“浣沙溪,李秀才珣”。汤本、合璧本作“李珣,浣溪沙”。明残本调前作“李珣三十七首”。正本作“李珣,浣沙溪”。四库本作“浣溪沙,李珣”。毛本《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作“李询”。清刻本作“浣溪沙,李秀才珣”。
(2)澹薄:玄本作“淡薄”。
(3)褪:晁本作“健”,从鄂本、陆本、茅本、毛本改。
(4)檀注:汤本、合璧本作“檀炷”。
(5):鄂本、毛本、后印本、正本、清刻本、四印斋本、全本、林大椿《唐五代词》作“判”。王辑本《琼瑶集词》作“抛”。
(6)飏:正本作“扬”。
【笺注】
[1]偏宜:最宜;特别合适。唐张谓《同王征君湘中有怀》:“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澹薄妆:淡妆薄衣。唐韩偓《袅娜》:“袅娜腰肢澹薄妆,六朝宫样窄衣裳。”
[2]郁金黄:用郁金草根染成的黄色,亦泛指黄色。《本草纲目》卷十四《草》之三《郁金》(唐本草):“宗奭曰:‘郁金不香。今人将染妇人衣最鲜明,而不耐日炙,微有郁金之气。’时珍曰:‘郁金有二:郁金香是用花,见本条;此是用根者。其苗如姜,其根大小如指头,长者寸许,体圆有横纹如蝉腹状,外黄内赤。人以浸水染色,亦微有香气。’”唐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3]容光:仪容风采。汉徐干《室思》之一:“端坐而无为,仿佛君容光。”唐元稹《莺莺传》:“自从消瘦减容光,万转千回懒下床。”
[4]却:舍弃,不顾惜。唐韦同则《仲月赏花》:“把酒且须拚却醉,风流何必待歌筵。”
[5]香径:花间小路,或指落花满地的小径。唐戴叔伦《游少林寺》:“石龛苔藓积,香径白云深。”梦悠飏:梦境迷离飘荡。唐徐铉《梦游》三首之一:“魂梦悠飏不奈何,夜来还在故人家。”
【集评】
钟本评语:“越罗衣褪郁金黄”,丽语之香艳者。
李冰若《花间集评注·栩庄漫记》:《浣溪沙》云:“相见无言还有恨,几回拚却又思量。”又:“暗思何事立残阳。”……皆词浅意深,耐人涵泳。
萧继宗《评点校注花间集》:艳而能清,疏而有致。
其二
晚出闲庭看海棠。风流学得内家妆[1]。小钗横戴一枝芳。 镂玉梳斜云鬓腻(1),缕金衣透雪肌香[2]。暗思何事立残阳(2)。
【校记】
(1)镂玉:《历代诗余》作“琢玉”。
(2)残阳:钟本、汤本、合璧本、王辑本、《词的》作“斜阳”。
【笺注】
[1]内家妆:皇宫内的妆式。内家:指皇宫,宫廷。唐王建《宫词》之五十:“尽送春球出内家,记巡传把一枝花。”亦指宫女。唐薛能《吴姬》之十:“身是三千第一名,内家丛里独分明。”
[2]雪肌香: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上:元载宠姬薛瑶英“攻诗书,善歌舞,仙姿玉质,肌香体轻。瑶英之母赵娟,亦本岐王之爱妾,后出为薛氏之妻,生瑶英而幼以香啖之,故肌香也”。
【集评】
沈际飞《草堂诗余别集》卷一:情深无际。
茅映《词的》卷一:与“心在阿谁边”意同。
陈廷焯《云韶集》卷一:如画。“暗思何事立残阳”,其妙在说不出处。
李冰若《花间集评注·栩庄漫记》:前五句实写,而结句一笔提醒,遂觉全词俱化空灵,实者亦虚矣。此之谓笔妙。
萧继宗《评点校注花间集》:落落大方,无忸怩态。
其三
其三(1)
访旧伤离欲断魂。无因重见玉楼人[1]。六街微雨镂香尘(2)[2]。 早为不逢巫峡梦(3),那堪虚度锦江春[3]。遇花倾酒莫辞频。
【校记】
(1)毛本《词林万选》录此首,于李珣名下注曰:“向误季珣。”
(2)镂:钟本、正本作“缕”。
(3)梦:毛本《词林万选》作“夜”。
【笺注】
[1]无因:无缘。陆龟蒙《离骚》:“天问复招魂,无因彻帝阍。”玉楼人:指所思之女子。唐孟浩然《长安早春》:“草迎金埒马,花伴玉楼人。”
[2]六街:唐京都长安的六条中心大街。北宋汴京也有六街。《资治通鉴·唐睿宗景云元年》:“中书舍人韦元徼巡六街。”胡三省注:“长安城中左、右六街,金吾街使主之;左、右金吾将军掌昼夜巡警之法,以执御非违。”唐司空图《省试》:“闲系长安千匹马,今朝似减六街尘。”泛指京都的大街和闹市。镂香尘:雨入香尘,不见形迹。《关尹子·一宇》:“言之如吹影,思之如镂尘,圣智造迷,鬼神不识。”香尘:芳香之尘。多指女子之步履而起者。语出晋王嘉《拾遗记·晋时事》:石崇“又屑沉水之香如尘末,布象床上,使所爱者践之”。唐沈佺期《洛阳道》:“行乐归恒晚,香尘扑地遥。”
[3]锦江春:锦江的大好春光。唐杜甫《登楼》:“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集评】
汤显祖评《花间集》卷四:“镂香尘”句妙,然“镂尘”二字出《关尹子》。李易安“清露晨流,新桐初引”,乃《世说》全文。词虽小技,亦须多读书者方许为之。
李调元《雨村词话》卷一:“镂”字则尖新少意味矣。
吴任臣《十国春秋》卷四十四:有“早为不逢巫峡梦,那堪虚度锦江春”,词家互相传诵。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微雨镂尘”,琢句殊新。“频”字韵相思无益,不如沉醉消愁。《珠玉词》“酒筵歌席莫辞频”亦即此意。
李冰若《花间集评注·栩庄漫记》:“无因重见玉楼人”,故“遇花倾酒莫辞频”,非曰及时行乐,实乃以酒浇愁,故其词温厚而不儇薄。
萧继宗《评点校注花间集》:无限感伤,出之蕴藉。“六街”句一“镂”字,颇见用心,读者往往不察。
其四
其四(1)
红藕花香到槛频(2)[1]。可堪闲忆似花人。旧欢如梦绝音尘(3)。翠叠画屏山隐隐[2],冷铺纹簟水潾潾(4)[3]。断魂何处一蝉新[4]。
【校记】
(1)此首汤评朱墨套印本错乱,页末为“水潾潾”,下页接“逍遥志。任东西,无定止。不议人间醒醉”。下接《巫山一段云》“有客”一首。
(2)到槛:吴钞本作“频槛”。
(3)音尘:吴钞本作“青尘”。
(4)纹簟:钟本、全本作“文簟”。潾潾:《历代诗余》作“粼粼”。
【笺注】
[1]红藕句:与卷七顾夐《醉公子》“红藕香侵槛”义同。
[2]隐隐:隐约不分明貌。南朝宋鲍照《还都道中》之二:“隐隐日没岫,瑟瑟风发谷。”
[3]潾潾:同“粼粼”,水清貌。《诗经·唐风·扬之水》:“扬之水,白石粼粼。”传:“粼粼,清澈貌。”唐杜甫《杂述》:“泰山冥冥崒以高,泗水潾潾弥以清。”此言簟纹似水。
[4]断魂:销魂神往。形容一往情深或哀伤。唐宋之问《江亭晚望》:“望水知柔性,看山欲断魂。”一蝉新:一声新蝉。指初夏的鸣蝉。唐白居易《六月三日夜闻蝉》:“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
【集评】
钟本评语:“可堪闲忆似花人”与“只看如花柳下人”,语不同,意致正相似。
李调元《雨村词话》卷一:李珣工于《浣溪沙》词。其词类七言,须于一句中含无限远神方妙。如“入夏偏宜浅淡妆”,又“暗思何事立残阳”,又“断魂何处一蝉新”,皆有不尽之意。至“六街微雨镂香尘”,“镂”字则尖新少意味矣。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屏山”、“纹簟”句虽眼前景物,如隔山水万重,小桥南畔,不异天涯也。作者言情之词,尚有《酒泉子》、《西溪子》、《河传》、《巫山一段云》诸首,皆意境易尽,不若此词之蕴藉。
萧继宗《评点校注花间集》:“似花人”由花香引起,可知回忆从嗅觉来,如此心情转折,何等自然!顾惟善感者有之耳。“断魂何处一蝉新”,情境交融,尽遗俗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