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子

字数:1616

酒泉子(1)

寂寞青楼。风触绣帘珠碎撼(2)[1]。月朦胧,花暗澹(3)。锁春愁(4)。  寻思往事依稀梦(5)[2]。泪脸露桃红色重。鬓欹蝉,钗坠凤(6)。思悠悠。

【校记】

(1)《历代诗余》调下注曰:“又一体。”

(2)珠碎:鄂本、四印斋本、林大椿《唐五代词》作“珠翠”。合璧本作“珠卒”,误。

(3)澹:毛本、正本、四库本作“淡”。

(4)锁:吴钞本作“镇”。

(5)寻思:雪本作“愁思”。往事:毛本、后印本、四库本、徐本作“枉事”,误。稀:晁本、陆本、茅本、张本、明残本、徐本、影刊本作“俙”。

(6)坠:玄本作“堕”。

【笺注】

[1]珠碎撼:帘珠凌乱地晃动。

[2]寻思:思索;考虑。《后汉书·循吏传·刘矩》:“民有争讼,矩常引之于前,提耳训告,以为忿恚可忍,县官不可入,使归寻思。讼者感之,辄各罢去。”唐白居易《南池早春有怀》:“倚棹忽寻思,去年池上伴。”依稀梦:言往事依稀,仿佛一场梦。

【集评】

萧继宗《评点校注花间集》:瑕瑜互见。

其二

雨渍花零(1)[1]。红散香凋池两岸(2)。别情遥,春歌断(3)。掩银屏。  孤帆早晚离三楚[2]。闲理钿筝愁几许(4)[3]。曲中情,弦上语。不堪听。

【校记】

(1)雨渍:鄂本、毛本、正本、四库本、四印斋本作“雨清”。

(2)两岸:雪本、张本作“雨岸”,张本朱校为“两岸”。

(3)歌:雪本、《历代诗余》作“欲”。

(4)钿筝:雪本作“银筝”。钿:王辑本作“细”,误。

【笺注】

[1]雨渍花零:言花朵在雨中零落。渍:水浸。

[2]三楚:战国楚地疆域辽阔,秦汉时分为西楚、东楚、南楚,合称三楚。《史记·货殖列传》以淮北、沛、陈、汝南、南郡为西楚;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为东楚;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为南楚。《汉书·高帝纪上》:“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颜师古注引孟康《音义》,以江陵(即南郡)为南楚,吴为东楚,彭城为西楚。二说不尽同。后人多以泛指长江中游以南,今湖南、湖北一带。唐李商隐《过郑广文旧居》:“宋玉平生恨有余,远循三楚吊三闾。”

[3]愁几许:多少愁。唐苏郁《鹦鹉词》:“忽然更向君前言,三十六宫愁几许。”几许:多少,若干。《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集评】

萧继宗《评点校注花间集》:视前章又逊矣。

其三

其三(1)

秋雨联绵(2),声散败荷丛里[1],那堪深夜枕前听(3)。酒初醒。  牵愁惹思更无停。烛暗香凝天欲晓(4)[2]。细和烟,冷和雨,透帘旌(5)[3]。

【校记】

(1)《历代诗余》调下注曰:“又一体。”《康熙词谱》注曰:“双调,四十三字。前段四句,两平韵;后段五句,两平韵。”

(2)联绵:全本、《历代诗余》、林大椿《唐五代词》作“连绵”。

(3)那:吴钞本作“郡”,误。枕前:玄本、雪本作“枕上”。

(4)晓:明残本、《词律》、全本、《历代诗余》、王辑本作“曙”。

(5)旌:宋明清各本均作“中”。清刻本、全本作“旌”,从改以叶“醒”韵。

【笺注】

[1]败荷:残荷。唐白居易《咏菊》:“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2]香凝:炉香停止燃烧,意即炉香燃尽。凝:古冰字,从水,从疑。疑,止也。《广雅》:“凝,定也。”引申有停止、静止之意。江淹《别赋》:“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

[3]帘旌:帘端所缀之布帛。亦泛指帘幕。唐白居易《旧房》:“床帷半故帘旌断,仍是初寒欲夜时。”参见卷二皇甫松《梦江南》(“楼上寝”)注[2]。

【集评】

李冰若《花间集评注·栩庄漫记》:李德润词大氐清婉近端己。……《酒泉子》云:“秋雨联绵,声散败荷丛里,那堪深夜枕前听,酒初醒。”皆词浅意深,耐人涵泳。

萧继宗《评点校注花间集》:此首及后首,皆以首句为主题——后首言“秋月”,此首则言“秋雨”也。自首句点明后,“声散”句紧接,至“枕前听”两句小结,皆谓雨声,后起“牵”、“惹”、“透”等动词,皆以“雨”为主语,文理甚明。然后结有“冷和雨”三字,“雨”字重见,极是无理。此首文字有讹,各家订正,皆从声律着眼;如从文理看,“雨”字必为“雾”字之讹也。

其四

秋月婵娟[1],皎洁碧纱窗外,照花穿竹冷沉沉。印池心(1)[2]。凝露滴(2),砌蛩吟[3]。惊觉谢娘残梦[4],夜深斜傍枕前来。影徘徊[5]。

【校记】

(1)池心:玄本、雪本作“他心”。

(2)凝露二句:《评点校注花间集》作“霜凝露滴砌蛩吟”,按曰:“后起首句准前章,必夺一字,如作三字两句,声文两碍,疑‘凝’字上落一‘霜’字,故注于此。”王辑本、林大椿《唐五代词》作“凝露滴□砌虫吟”七字句。

【笺注】

[1]婵娟:月色美好。唐孟郊《婵娟篇》:“月婵娟,真可怜。”

[2]印池心:言月影映于池水中间。

[3]砌蛩:台阶缝隙里的蟋蟀。唐李中《秋夕书事寄友人》:“砌蛩声咽咽,檐月影沉沉。”

[4]惊觉:惊醒。贾岛《送田卓入华山》:“幽深足暮蝉,惊觉石床眠。”

[5]影徘徊:月影徘徊。南朝梁萧绎《关山月》:“月中含桂树,流影自徘徊。”

【集评】

汤显祖评《花间集》卷四:一意空翻到底,而点缀古雅,殊不强人意,似富于才而贫于学者。

况周颐《餐樱庑词话》:李秀才词,清疏之笔,下开北宋人体格。五代人小词,大都奇艳如古蕃锦,惟李德润词,有以清胜者,如《酒泉子》云:“秋雨联绵(略)。”前调云:“秋月婵娟(略)。”《浣溪沙》云:“翠叠画屏山隐隐,冷铺纹簟水潾潾,断魂何处一蝉新。”所云下开北宋体格者也。有以质胜者,《西溪子》云:“归去想娇娆,暗魂销。”《中兴乐》云:“忍孤前约,教人花貌,虚老风光。”宋人惟吴梦窗能为此等质句,愈质愈厚,盖五代词已开其先矣。

华钟彦《花间集注》卷十:按此咏秋月词也。自首至尾,无处无月。古人为文,用心若此。

萧继宗《评点校注花间集》:与前章同一机杼,特以“秋月”为主耳,词中“照”、“穿”、“印”、“惊”、“来”、“徘徊”诸字,皆以“月”为主语,读者自明。后起首句准前章,必夺一字,如作三字两句,声文两碍,疑“凝”字上落一“霜”字,姑注于此。


女冠子望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