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荼蘼花开的“末路之美”——醉饮千钟断肠花
独倚栏杆昼日长,纷纷蜂蝶斗轻狂。
一天飞絮东风恶,满路桃花春水香。
当此际,意偏长,萋萋芳草傍池塘。
千钟尚欲偕春醉,幸有荼蘼与海棠。
——《鹧鸪天》
独倚栏杆,昼日漫长,只见一片蜂飞蝶舞,柳絮纷扬,桃花灿烂,春水溢香。那东风此时似乎变得邪恶。此时的朱淑真却情意满怀,只见池塘边芳草萋萋,愁思弥漫。幸而有那荼蘼与海棠花陪她饮尽千钟,与春同醉。
荼蘼,是一种蔷薇科植物,落叶或半常绿蔓生小灌木,春天之后往往直到盛夏才会开花。“三春过后诸芳尽”,荼蘼花开了,也就意味着春天结束了。
荼蘼花开,代表女子的青春已成过去。荼蘼花开,也表示感情的终结。爱到荼蘼,意味着生命中最灿烂、最繁华或最刻骨铭心的爱即将失去。“开到荼蘼花事了”,意为荼蘼花开时,春天那些五色斑斓、美艳不可方物的各类花儿,都已经悄然谢幕。因此,人们常常认为荼蘼花开是一年花季的终结。
苏轼诗云:“荼蘼不争春,寂寞开最晚。”任拙斋诗云:“一年春事到荼蘼。”
王琪有诗:
一从梅粉褪残妆,
涂抹新红上海棠。
开到荼蘼花事了,
丝丝天棘出莓墙。
这里的每一句,都是春天最后一抹花语的诠释。荼蘼花开,花事荼蘼,一株佛家经典里孤独寂寞的彼岸花。荼蘼的寂寞是所有花中最持久、最深厚,也是最独特的。荼蘼花开过之后,人间再无芬芳,只剩下开在遗忘前生的彼岸的花。
所以,荼蘼的花语是:荼蘼过后,花季结束,便无花再开,是“末路之花”或“末路之美”。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中,麝月抽中了一枝荼蘼花,上题“韶华胜极”,诗云:“开到荼蘼花事了。”宝玉看后皱眉,并把签藏起来不让大家看,觉得这话不吉利。后人猜,“花事了”三个字是双关的,袭人姓“花”,袭人出嫁的时候跟宝玉讲“你好歹也把麝月留着”服侍两夫妻(宝钗同宝玉)。可最后宝玉做和尚的时候,不但丢掉了宝钗也丢掉了麝月。因此,“花开荼蘼”。《红楼梦》中的荼蘼花就是麝月,“花事了”,袭人的事情也了了,袭人出嫁了。
“开到荼蘼花事了,尘烟过,知多少?”所以,荼蘼花开也表示感情的终结。爱到荼蘼,意蕴生命中最灿烂、最繁华或最刻骨铭心的爱即将失去。繁盛之后留下的也许是一片颓败,又或许是归于平淡,但最后的美丽总是动人心魄,让人永远追忆,让人无法忘怀。人生后面的岁月里,也许只能在梦境中与春天相约,与荼蘼相守。痛定思痛,痛何如哉!与其失去,只能追忆,不如从不曾拥有过。就如袭人深切地爱过宝玉,与情深意重的蒋玉菡成婚后,即使获得正室的殊荣,但梦醒时分,一定柔肠百转。两行清泪的背后,隐藏着多少辛酸与无奈!
荼蘼是春天的最后一种花,开到荼蘼了,便没有退路,也不能继续美丽了。多么绝望与颓废的两个字。
海棠花也是蔷薇科,海棠属。花开似锦,艳美高雅,素有“国艳”之誉。“其花甚丰,其叶甚茂,其枝甚柔,望之绰如处女”,在唐代有着“花中神仙”的美誉。同时,海棠花也有“断肠花”、“思乡草”的称号。
海棠自古以来是雅俗共赏的名花,分为木本海棠和草本海棠。木本海棠也分苹果属的海棠和木瓜属的海棠。西府海棠、垂丝海棠和贴梗海棠在园林绿化中应用广泛,成为构成春季景观的主体。大约两千五百年前《诗经·卫风·木瓜》就有记载:“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木桃为木瓜海棠或贴梗海棠,这是迄今为止能找到的关于海棠最早的书面记载。
到宋代时,海棠花品种越来越繁多,诸如贴梗海棠、垂丝海棠、西府海棠等,不同品种争娇斗艳。如垂丝海棠群怡倒悬,在绿叶间时隐时现,宛如少女掩面,依依如有意,脉脉不得语,甚是迷人。而西府海棠其花未开时,花蕾红艳,似胭脂点点,开后则渐变粉红,有如晓天明霞。西府海棠花形较大,四至七朵成簇朵朵向上,姿态潇洒,落落大方,光彩照人,不同凡响。“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一点红。”似少女掩面,绰约羞涩之盛,被誉为“花贵妃”、“花尊贵”。其娇艳而淡雅,似云霞片片,花落时则宛若淡妆素抹,令人心醉神迷,又被誉为“睡美人”。盛唐时还有一个很美艳的风流典故:一日,唐明皇李隆基登沉香亭,召太真妃杨玉环。正值太真妃酒醉后仍未醒。于是,命高力士使侍儿扶掖而至。但见,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无法行礼叩拜。明皇笑曰:“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从此,这“海棠春睡”便成为了杨贵妃的代名词,成了美人风韵的象征。这就是“海棠春睡”典故的由来。
南宋的女词人李清照生性多情善感,一生珍爱海棠花,她的那首《如梦令·海棠》广为人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于是,“绿肥红瘦”就成了海棠花又一个诗意十足的名字。如果在各种花卉中挑选出最能象征红颜的花,海棠恐怕是排在前列的。在皇家园林中,海棠常与玉兰、牡丹、桂花相配植,形成“玉棠富贵”的寓意。宋代文豪苏东坡也深为海棠花的绝艳娇姿所倾倒,一生留下了许多描写海棠花的名篇佳作,其中就有一首题为《海棠》的诗:
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
这是咏海棠的诗歌中最有名气的一篇,尤其后两句,写深夜也点燃蜡烛去欣赏海棠花,只因唯恐那海棠花也会因夜深而沉沉睡去。何等绮丽的文思,何等浪漫之举!东坡先生爱花护花之情让人一叹!“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用海棠比拟美人极其生动、贴切。因此,海棠又有个雅号为“解语花”。
除了把海棠比作娇媚的女子外,史书也有记载,说“断肠花”即秋海棠。旧时传说,一女子怀念意中人不至,泪洒满地,旋即化作海棠花,花色艳丽,姿容妖媚,犹如女子。后世遂称之为“断肠花”。所以,海棠也有“断肠花”之称。很多文人把海棠花称为“断肠花”、“思乡草”,以抒发游子的思乡之情,表达情侣间的离愁别绪之意。
朱淑真曾有《海棠》诗一首,诗中颇有不遇、怨艾之意:
天与娇娆缀作花,
更于枝上散余霞。
少陵漫道多诗兴,
不得当时一句夸。
“繁花种种成愁恨,最是西楼近夕阳。”有荼蘼与海棠作陪,朱淑真偕春一醉千钟。
对着那荼蘼花、断肠草,朱淑真的生命与爱情都走到了尽头。只有她的灵魂,化作了那一卷薄薄的《断肠集》。
诗词,是灵魂走过时留下的痕迹,是人的精神生活的记录。
朱淑真的生命与灵魂在诗词文字里涅槃,像浴火的凤凰重生。朱淑真的际遇是古代红颜人生悲剧的一个缩影,她的诗词或幽咽或清婉,体现着独有的才华和细密敏感的情思,读来香留齿颊。
正如黄嫣梨女士所说的:“女儿家的娇痴,不是朱淑真的全部面目;女儿家的慧眼,及通过此慧眼却洞悉的世情冷暖、生活悲酸、社会不平、人生险诈等等的成熟心态,才是朱淑真的真面貌、真性情。”正是通过她本真的娇痴情态,向我们展示出了一个真实的、全面的女性内心世界,朱淑真的女性形象。
很长一段时间,我把自己沉浸在宋词卷册里。流年似水,覆盖过生命,朱淑真的生命因爱而沉醉、流连,因爱而失望、悲怆,因爱而断肠、绝望。绝望是接近终极的流向,像一尊塑像,定格的是瞬间,浓缩的是生命。
秋风飒飒,箫声呜咽,斜阳里,似乎正看见朱淑真着一袭素雅白衣,云鬓高绾,水袖飘飘,一路款款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