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卷 说林训

字数:20994

【题解】

本训题解中说:“木丛生曰林,说万物承阜,若林之聚矣,故曰说林。”本训认为天下万物之理众多,若林木之聚。而其理论的核心,则是道家的思辨精神。其名当源于《韩非子·说林》。

文中强调法随时变,不能凝滞僵化,那种“以一世之度制治天下”,就像刻舟求剑一样可笑。文中指出事物之间是互相依存和转化的,“水火相憎,在其间,五味以和”。要透过表面现象,分清事物的类别。“蔐苗类絮,而不可为絮;不类布,而可以为布”。强调坚持不懈的重要:“故跬步不休,跛鳖千里;积累不辍,可成丘阜。”

陶方琦《淮南许注异同诂》:(此)“高注本也。”

以一世之度制治天下(1),譬犹客之乘舟,中流遗其剑,遽契其舟(2),暮薄而求之。其不知物类亦甚矣。

夫随一隅之迹,而不知因天地以游,惑莫大焉。虽时有所合,然而不足贵也。譬若旱岁之土龙,疾疫之刍灵(3),是为帝者也(4)。

曹氏之裂布(5),蛷者贵之(6),然非夏后氏之璜。

【注释】

(1)世:北宋本原作“出”。《道藏》本作“世”。据正。

(2)(wěi):高诱注指“船弦板”。王念孙《读书杂志》:“桅(wéi)”当为“(fán)”,本字作“(fán)”。《广雅》:“谓之舷。”按,此条载于《吕览·察今》。

(3)刍灵:《四库全书》本作“刍狗”。

(4)是:时。

(5)曹氏:俞樾《诸子平议》:“氏”为衍文。“曹”疑当读为“褿(cáo)”。《广雅·释器》:“褿,褯(jiè)也。”裂布,即余布。

(6)蛷(qiú):指患蠼螋(jué sōu)疮。民间用曹布烧成灰,可治之。

【译文】

凭借着一个朝代的制度来治理天下,就像客人乘船,到达中流剑落入水中,于是急忙在船舷边刻上记号,天晚的时候再到船舷边求剑。这样的人不知道事物类别的变化,也太厉害了。

如果只知道去追随一个角落的痕迹,而不知道按照天地的变化去游观,没有比这还要糊涂的了。虽然有时能够与时相合,但是这样不值得珍视。比如就像干旱时用来求雨的土龙,得疾病时用来祈求消灾的刍狗,这些只是暂时得到尊崇的事物。

把孩童垫的尿布烧成灰,是患蠼螋病的人所珍视的,但是终究不是夏朝的玉璜。

无古无今,无始无终,未有天地而生天地,至深微广大矣。

足以蹍者浅矣(1),然待所不蹍而后行;智所知者褊矣(2),然待所不知而后明。

游者以足蹶(3),以手(4),不得其数,愈蹶愈败;及其能游者,非手足者矣。

鸟飞反乡,兔走归窟,狐死首丘(5),寒将翔水(6),各哀其所生(7)。

【注释】

(1)足以蹍(niǎn):《文子·上德》作“足所践”。蹍,踩,踏。

(2)褊(biǎn):狭小。按,“足以”至“后明”,化自《庄子·徐无鬼》。

(3)蹶(jué):蹈,踏。

(4)(pō):划、拨。

(5)首丘:狐狸死时,头向丘穴。亦载于《楚辞·哀郢》。

(6)寒将:水鸟。一说蝉的一种。

(7)哀:爱。

【译文】

大道没有古也没有今,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结,没有天地而生出了天地,它是极其精深广大的啊!

用脚践踏的地方是很狭窄的,然而却要依靠脚踏不到的地方而后才能前行;用智力所了解的东西是很少的,然而却需要依靠智慧把握不住的对象而后才能明达。

游泳的人用脚踩水,用手划水,不掌握它的技术,越蹬沉的越快;等到能够运用自如的时候,不一定需要手足了。

鸟飞要返回故乡,兔子跑出去要回到窝里,狐死的时候头朝着洞穴,寒将在水面飞翔,各自都很爱它生长的地方。

毋贻盲者镜(1),毋予躄者履(2),毋赏越人章甫(3),非其用也。

椎固有柄(4),不能自椓(5)。目见百步之外,不能自见其眦(6)。

狗彘不择甂瓯而食(7),偷肥其体(8),而顾近其死。凤皇高翔千仞之上,故莫之能致(9)。

月照天下,蚀于詹诸(10);腾蛇游雾(11),而殆于蝍蛆(12);乌力胜日(13),而服于礼(14),能有脩短也。

【注释】

(1)贻(yí):赠送。

(2)躄(bì):足跛。

(3)章甫:殷朝冠名。按,此句载于《庄子·逍遥游》。

(4)有:北宋本原作“百”。刘绩《补注》本作“有”。据正。

(5)椓(zhuó):击。

(6)眦(zì):眼角。亦作“眥”。

(7)甂(biān):盆类的瓦器。瓯(ōu):小盆。

(8)偷:贪。

(9)故莫之能致:高诱注:非圣德君不致。故曰“莫之能致”也。

(10)蚀于詹诸(zhān zhū):高诱注:詹诸,月中蝦蟆,食月,故曰“食于詹诸”。按,蚀,食。詹诸,即蟾蜍(chánchú)。

(11)腾蛇:传说中能飞的蛇。

(12)殆:畏惧。蝍蛆(jié jū):蟋蟀。

(13)乌:三足乌。高诱注:乌在日中而见,故曰“胜日”。

(14)服:畏惧。(zhuī)礼:鸟名,又叫鹎(bēi shuānɡ)。高诱注:间蚕时晨鸣人舍者,鸿鸟皆畏之,故曰“能有脩短也”。

【译文】

不要把镜子送给瞎子,不要给脚跛的人送鞋子,不要把礼帽赏给越地人,因为这不是他们所需要的。

椎子固然有柄,但是只凭自己却不能敲打安装。眼睛可以见到百步之外,但是却不能见到自己的眼角。

猪狗不选择食盆,贪吃而肥了躯体,反而会接近死亡。凤凰高翔在千仞之上,不是圣德之君不能使它归来。

月光照遍天下,但是被月中蟾蜍所食;飞蛇能在大雾中遨游,但是害怕蟋蟀;三足乌的力量胜过太阳,而被礼所制服,才能是有长有短的。

莫寿于殇子(1),而彭祖为夭矣(2)。

短绠不可以汲深,器小不可以盛大,非其任也(3)。

怒出于不怒,为出于不为。

视于无形,得其所见矣;听于无声,则得其所闻矣(4)。

【注释】

(1)殇(shānɡ)子:未成年而死的人。

(2)“而彭祖”句:高诱注:彭祖,盖楚先,寿四百岁,不早归,故曰以为“夭”。一说:彭祖,盖黄帝时学仙者。按,载于《庄子·齐物论》、《列子·力命》,并见于《神仙传》等。

(3)“短绠(ɡěnɡ)”三句:语本《庄子·至乐》。绠,汲井绳。任,职责。

(4)“怒出于”六句:载于《邓析子·转辞》。

【译文】

长寿的没有超过未成年而死的,短命的没有比得上八百岁的彭祖了。

短绳不能够到深井打水,小器皿不能够盛大物品,这都不在它的职责之内。

愤怒出自于无所愤怒,有为出自于无所为。

在无形的地方观察,那么就能看到他所看见的东西;在无声的地方倾听,那么就能得到他所听见的声音。

至味不慊(1),至言不文,至乐不笑,至音不叫(2),大匠不斫,大豆不具(3),大勇不斗,得道而德从之矣。譬若黄钟之比宫(4),大簇之比商,无更调焉(5)。

以瓦者全(6),以金者跋(7),以玉跓者发(8),是故所重者在外,则内为之掘(9)。

逐兽者目不见太山,嗜欲在外,则明所蔽矣。

听有音之音者聋,听无音之音者聪(10);不聋不聪,与神明通(11)。

【注释】

(1)慊(qiè):快意。

(2)叫:喧哗、呼叫。

(3)豆:古代食器,形似高脚盘。按,“大匠”三句,化自《吕览·贵公》,彼文作“大庖不豆”。

(4)比:并随。

(5)更:更改。

(6)(zhù):通“注”,赌注。全:高诱注:全者,全步徐。按,即步伐徐缓义。

(7)跋(bá):急速奔跑。

(8)跓(zhù):《道藏》本作“”。发:高诱注:发者,疾迅。

(9)掘:通“拙”,笨拙。按,“以瓦”至“为之掘”,化自《庄子·达生》、《吕览·去尤》、《列子·黄帝》。

(10)聪:北宋本原作“听”。《道藏》本作“聪”。据正。下“聪”字同。

(11) 神明:指自然之道。

【译文】

最好的味道人吃了没有快意,最好的言语是不加文饰,最好的乐曲人听了不会发笑,最动听的音乐人听了不会呼叫,最高明的工匠不用斧斫,最大的食器不盛食物,最大的勇敢不去争斗,得道之人德便跟从它。比如十二律中黄钟和五音中宫音相并随,太蔟和商音相并随,不需要更换其他的调式。

用瓦来做赌注的步伐徐缓,用黄金做赌注的人急速奔跑,用美玉做赌注的神色不安,因此所重视的东西在金玉这些外物,那么内心必然笨拙。

追逐野兽的人眼睛不会见到太山,嗜欲用在外物上,那么光明便被蒙蔽了。

听有声音的音乐的人耳朵会变聋,听没有声音的音乐的人耳朵会听得清楚;耳朵不聋也听不清楚的人,和神明相通达。

卜者操龟,筮者端策(1),以问于数,安所问之哉?

舞者举节,坐者不期,而拚皆如一(2),所极同也。

日出汤谷(3),入于虞渊(4),莫知其动,须臾之间,俯人之颈。

人莫欲学御龙,而皆欲学御马;莫欲学治鬼,而皆欲学治人,急所用也(5)。

解门以为薪,塞井以为臼,人之从事,或时相似。

【注释】

(1)筮(shì):古代用蓍(shī)草占卜叫筮。策:即蓍草。

(2)拚(biān):击拍,鼓掌。

(3)汤谷:日所出之地。

(4)虞渊:太阳落山之处。

(5)“人莫”五句:高诱注:御龙、治鬼,不益世用。故以御马、治人为急务矣。

【译文】

占卜的人拿的是龟甲,卜筮的人用的是蓍草,却来向方技求问,哪里是他们应该问的事情呢?

跳舞的人按照节拍起舞,坐着观看的人不加约定,而都一同拍手相和,他们所达到的意境是相同的。

太阳从汤谷出发,落到虞渊,没有人觉察到它的运动,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让人低着头去看它了。

没有人愿意学习驾龙的,而都想学习驾驭骏马;没有人要学治鬼的,而都想学治理百姓,是考虑为世急用的缘故。

劈下门户作为柴火,塞上水井作为杵臼,人们从事的某些事情,有时与它一样愚蠢。

水火相憎,在其间(1),五味以和;骨肉相爱,谗贼间之,而父子相危(2)。

夫所以养而害所养,譬犹削足而适履,杀头而便冠(3)。

昌羊去蚤虱而来蛉穷(4),除小害而致大贼,故小快害大利。

墙之坏也,不若无也,然逾屋之覆(5)。

【注释】

(1)(huì):小鼎。高诱注:(huì),小鼎。一曰:鼎无耳为。

(2)“骨肉”三句:高诱注:楚平王、晋献公是也。按,指楚平王听信谄言杀太子建,晋献公杀太子申生,重耳、夷吾逃难。

(3)“夫所以养”三句:高诱注:“所以养”,喻谗贼。“害所养”,喻骨肉。杀,亦削也。头大冠小,不相宜,削杀其头以便冠,愚之至。

(4)昌羊:即菖蒲。蛉(línɡ)穷:虫名,即蚰蜒(yóu yán)。多生在墙屋烂草中,好闻脂香。

(5)“墙之坏”三句:高诱注:不若其无为墙。屋之覆为败屋,墙之坏,更为土,归于本。故曰逾屋之覆。按,逾,超过。

【译文】

水、火互不相容,小鼎处在中间,五味就得到了调和;骨肉之间相亲相爱,而谗贼之人处在中间,那么父子之间也会相互发生危害。

用所养的谗佞之人而来危害被养活的骨肉,比如就像削去脚来适应鞋子大小,把脑袋削掉来适应帽子的方便一样愚蠢。

菖蒲可以除去跳蚤、虱子而反招来蛉穷,除去小害而招来大害,因此只想到小的痛快那么就会妨害大的利益。

围墙毁坏成为土,不如没有墙,但比房屋的倾覆要好得多。

璧瑗成器(1),诸之功(2);镆邪断割,砥厉之力。

狡兔得而猎犬烹,高鸟尽而强弩藏(3)。

与骥致千里而不飞(4),无糗粮之资而不饥(5)。

失火而遇雨,失火则不幸,遇雨则幸也。故祸中有福也。

【注释】

(1)瑗(yuàn):一种孔大边小的玉。

(2)(jiān)诸:治玉之石。

(3)“狡兔”二句:载于黄石公《三略》、《韩非子·内储说下》,亦见于《史记·越王句践世家》、《淮阴侯列传》等。

(4)(zhònɡ):虫咬,被虫咬残。“道藏”本作“”。

(5)糗(qiǔ):干粮。

【译文】

璧瑗成为器物,是诸的功劳;镆邪能够断割,是砥砺的力量。

得到狡兔而烹杀猎犬,射尽高鸟而收起强弩。

虻虫依附骐骥可以到达千里而不必飞翔,没有食粮也不会饥饿。

失火而遇到大雨,失火是不幸的,但是遇到雨水是幸运的。因此祸中有福。

鬻棺者(1),欲民之疾病也;畜粟者,欲岁之荒饥也(2)。

水静则平,平则清,清则见物之形,弗能匿也(3),故可以为正。

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塞(4),唇竭而齿寒(5)。

河水之深,其壤在山。

【注释】

(1)鬻(yù):卖。

(2)荒:大饥。

(3)匿:逃避。

(4)“川竭”二句:载于《庄子·胠箧》、《邓析子·转辞》。

(5)“唇竭”句:何宁《淮南子集释》:“竭”当“揭”。《战国策·韩策》高诱注:揭,犹反也。按,揭,翻裂。“唇竭”句载于《庄子·胠箧》、《吕览·权勋》、《战国策·韩二》等。

【译文】

卖棺材的人,希望百姓生大病;积蓄粮食的,想的是年成有大饥荒。

水流安静就会平稳,平稳就会清澈,清澈则能见到物体的形体,不能够加以匿藏,因此能够平正。

大川枯竭那么山谷就会空虚,丘陵削平那么深渊便要堵塞,嘴唇翻裂那么牙齿就会寒冷。

河水的深度,是由它岸壁的高山决定的。

钧之缟也(1),一端以为冠,一端以(2);冠则戴致之(3),则蹍履之。

知己者,不可诱以物;明于死生者,不可却以危(4)。故善游者不可惧以涉。

亲莫亲于骨肉,节族之属连也。心失其制,乃反自害(5),况疏远乎(6)?

圣人之于道,犹葵之与日也(7),虽不能与终始哉,其乡之诚也。

【注释】

(1)钧:通“均”,平均。《文子·上德》作“(yuè)”。指白色的缟(ɡǎo)。缟:白色精细的丝织品。

(2)(wà):同“襪”,袜子。

(3)致:王念孙《读书杂志》:“致”当为“攱”,字之误也。按,攱(ɡuǐ),戴。

(4)却:王念孙《读书杂志》:“却”,当为“劫”。

(5)“心失其制”二句:高诱注:言心失制度,则自害身也。

(6)疏远:喻他人。

(7)葵:《广韵》脂韵:“菜也,尝倾叶向日,不令照其根。”即葵菜。

【译文】

把白绢分成两半,一方用来做帽子,一方用来做袜子;帽子戴在头上,袜子却穿在脚下。

知道自己命运的人,不能够用外物来诱惑他;对死生明辨的人,不能够用危险来使他退缩。因此善于游泳的人,不能够用涉水来使他害怕。

没有比对自己的骨肉更亲近的了,关节筋骨也连接在一起。但是如果心脏失去了对它的控制,那么反而会危害自己,何况是对疏远的他人呢?

圣人和道之间,就像葵菜和太阳一样,即使两者不能共终始,它的向日之心是真诚的。

宫池涔则溢(1),旱则涸。江水之原,渊泉不能竭。

盖非橑(2),不能蔽日;轮非辐,不能追疾。然而橑、辐未足恃也。

金胜木者,非以一刀残林也;土胜水者,非以一璞塞江也(3)。

躄者见虎而不走(4),非勇,势不便也。

【注释】

(1)宫池:即辟雍或泮(pàn)宫之池水。宫,北宋本原作“官”。《道藏》本作“宫”。据正。涔(cén):多水。

(2)橑(lǎo):车盖弓。

(3)璞:《道藏》本作“墣(pú)”,土块。

(4)躄(bì):足跛。

【译文】

辟雍的池水遇到积雨就要漫出来,稍微干旱就要干涸。长江的源头,来自深潭的泉水不会枯竭。

车盖没有车盖弓,不能遮蔽太阳;车轮没有车辐,不能加速行走。但是光有车盖弓和车辐,是不能够起作用的。

金属能够克木,不是说用一把刀就能伤害森林;土可以战胜水,不能说用一块土就能堵塞长江。

瘸腿的人看到老虎而不能跑开,不是勇敢,而是情势不方便这样做。

倾者易覆也,倚者易也(1),几易助也(2),湿易雨也。

设鼠者机动(3),钓鱼者泛杭(4),任动者车鸣也(5)。

刍狗能立而不能行,蛇床似麋芜而不能芳(6)。

谓许由无德,乌获无力,莫不丑于色(7),人莫不奋于其所不足(8)。

【注释】

(1)(rǒnɡ):推。

(2)几(jī):接近。

(3)设:设置。引申有捕获义。

(4)泛:钓浮。杭:按,《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张铣注:“杌(wù),动也。”杭,疑为“杌”之误。

(5)任:辇,人拉的车。

(6)“蛇床”句:高诱注:蛇床臭,麋(mí)芜香。按,蛇床,植物名,可入药。麋芜,芎䓖苗,有香气,可入药。《本草经》皆列为草部之上品。

(7)丑:高诱注:丑,犹怒。一曰:愧也。

(8)奋:严厉。

【译文】

倾斜的东西容易颠覆,斜靠着的东西容易推走,接近的东西容易帮助,潮湿的地方容易接受雨水。

设置捕捉老鼠的机关一动则捕到老鼠,钓鱼的浮子活动便钓到了鱼,车子一拉起来便会发出吱扭之声。

刍狗能够站立而不能够行走,蛇床形状像麋芜但是没有芳香。

说许由没有德性,乌获没有力气,没有人不感到羞愧的,人们没有不对他人不足的地方十分严厉的。

以兔之走,使大如马,则逮日归风(1);及其为马,则又不能走矣。

冬有雷电,夏有霜雪,然而寒暑之势不易,小变不足以妨大节。

黄帝生阴阳(2),上骈生耳目(3),桑林生臂手(4),此女娲所以七十化也(5)。

终日言,必有圣之事;百发之中,必有羿、逢蒙之巧,然而世不与也,其守节非也。

【注释】

(1)归风:追风。

(2)“黄帝”句:高诱注:黄帝,古天神也。始造人之时,化生阴阳。

(3)上骈(pián):传说中古神名。

(4)桑林:传说中古神名。

(5)“此女娲”句:高诱注:女娲,王天下者也。七十变造化也。按,事载《楚辞·天问》。

【译文】

凭着兔子奔跑的速度,假使它能够像马一样大,那么可以赶上太阳追上巨风;等到它像马一样大,那么就又不能够奔跑如飞了。

冬天可以有雷电,夏季也可能有霜雪,但是寒冷暑热的趋势是不能够改变的,小的变化不能够妨害大的节气。

黄帝帮助她生出阴阳,上骈帮助她生出耳目,桑林帮助她生出胳膊手指,这就是女娲每天七十次变化产生人类的过程。

一整天说话,必定有通达圣明的事儿;百次发射之中,一定会出现羿、逢蒙那样的绝技,但是世人不赞许这样做,他们没有掌握真正的技巧。

牛蹄彘颅亦骨也,而世弗灼,必问吉凶于龟者,以其历岁久矣。

近敖仓者(1),不为之多饭;临江、河者,不为之多饮,其满腹而已(2)。

兰芝以芳(3),未尝见霜;鼓造辟兵,寿尽五月之望(4)。

舌之与齿,孰先陇也(5)?之与刃,孰先弊也(6)?绳之与矢,孰先直也(7)?

【注释】

(1)敖仓:秦代所置谷仓,故址在今河南荥阳北。

(2)其:通“期”,希望。

(3)芝:《文子·上德》作“芷(zhǐ)”。即白芷。香草名。

(4)“鼓造”二句:高诱注:鼓造,盖谓枭(xiāo)。一曰蝦(há)蟆。今世人五月望作枭羹,亦作蝦蟆羹,言物不当为用。按,鼓造,指枭鸟。世人五月初五日作枭汤以辟邪。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日。

(5)陇:刘绩《补注》本作“”。亦作“砻”,有磨尽义。

(6)“(duì)之”二句:高诱注:,矜(qín)下铜(zūn)也。不朽而刃先弊。按,,矛戟柄下端的金属套。

(7)直:《文子·上德》作“折”。

【译文】

牛蹄和猪头也是骨头,但是世人不用来烧灼,必定向龟甲询求吉凶,因为它经历年岁很久的原因。

接近敖仓的人,并不因此而多吃饭;靠近黄河、长江的人,不因此而多喝水,只希望饱腹就行了。

兰草江芷散发芳香,但是不曾见过寒霜;鼓造可以避开武器,但是寿命在五月初就要结束。

舌头和牙齿,谁先磨尽呢?矛和刃口,谁先破缺呢?缴绳和箭头,谁先折断呢?

今之与蛇,蚕之与蠋,状相类而爱憎异(1)。

晋以垂棘之璧得虞、虢,骊戎以美女亡晋国。

聋者不歌,无以自乐;盲者不观,无以接物(2)。

观射者遗其艺(3),观书者忘其爱;意有所在,则忘其所守。

【注释】

(1)“今”三句:高诱注:人爱与蚕,畏蛇与蠋(zhú),故曰“异也”。按,,《说文》段玉裁注认为是黄鳝。蠋,蛾蝶类的幼虫。

(2)接:观看。

(3)艺:指射击的目标。

【译文】

现今的鳝和蛇,蚕和蠋,形状相似而人们对它们的爱憎不同。

晋国用垂棘的美玉得到了虞、虢两国,而骊戎用美女骊姬乱了晋国。

耳聋的人不唱歌,自己没有办法从中取乐;瞎子看不见东西,没有办法观看外物。

观看射箭比赛的人会忘记射箭的靶子,看书入迷的人会忘记他的所爱;精神有所凝思的地方,就会遗忘他的守持。

古之所为不可更,则推车至今无蝉匷(1)。

使但吹竽(2),使氐厌窍(3),虽中节而不可听,无其君形者也(4)。

与死者同病,难为良医;与亡国同道,难与为谋。

为客治饭而自藜藿(5),名尊于实。

【注释】

(1)推车:即椎车,用整块圆木做车轮的原始车子。蝉匷(jué):古代车子的一种。较椎车结构复杂。

(2)但:高诱注:古不知吹人。按,《文子·上德》作“倡”。

(3)氐:《文子·上德》作“工”。厌:按压。

(4)君形:精神的主宰。

(5)“自藜藿(lí huò)”:《北堂书钞·饭篇二》作:“自食藜藿。”疑脱“食”字。藜藿,两种野菜名。

【译文】

如果古代所做的事情不能够变更,那么推车至今也进化不到蝉匷这样的车子。

使倡吹竽,让乐工按孔洞,即使是符合节拍也不能入耳,失去了首要的精神主宰。

和死人得相同病的医生,很难成为高明的医生;和灭亡的国家的道术相同,难于一起同他计谋。

给客人做饭而自己吃野菜,重视仁义之名比吃饭要重要得多。

乳狗之噬虎也,伏鸡之搏狸也(1),恩之所加,不量其力。

使景曲者形也,使响浊者声也(2)。情泄者中易测(3),华不时者不可食也(4)。

蹠越者(5),或以舟,或以车,虽异路,所极一也(6)。

佳人不同体,美人不同面,而皆说于目;梨、橘、枣、栗不同味,而皆调于口(7)。

【注释】

(1)伏鸡:孵卵的母鸡。搏:北宋本原作“”。《道藏》本作“搏”。据正。

(2)响:回声。

(3)“情泄者”句:高诱注:不闭其情欲,发泄于外,故其中心测度知也。按,《文子·上德》:“精泄者,中易残。”与正文异。

(4)“华(huā)不时”句:高诱注:华,实。若今八、九月食晚瓜,令人病疟,此之类,故曰“不食”。喻人多言,不时适,不可听用也。

(5)蹠(zhí):至。

(6)极:到达。

(7)口:北宋本原作“已”。《道藏》本、《庄子·天运》作“口”。据正。

【译文】

喂奶的母狗可以去咬老虎,孵卵的母鸡可以同狸子搏斗,受到母爱的驱使,可以不去衡量自己的力量。

使影子弯曲的原因是形体,使回声变混浊的是浊音。情欲外露的人心中的意向容易测知,果实不按时成熟的不能够食用。

到越国去的人,有的乘船,有的乘车,即使路途不同,所到的地方是一致的。

佳人的形体各不相同,美人的脸面各有特色,而都能使人欢悦;梨、橘、枣、栗各不同味,而都适合于食用。

人有盗而富者,富者未必盗;有廉而贫者,贫者未必廉。

蔐苗类絮(1),而不可为絮;不类布(2),而可以为布。

出林者不得直道(3),行险者不得履绳。

羿之所以射远中微者,非弓矢也。造父之所以追速致远者,非辔衔也。

【注释】

(1)蔐(dí)苗:高诱注:荻秀,楚人谓之蔐苗也。按,蔐,同“荻”,芦花絮。

(2)(fén):高诱注:麻之有实者。按,即大麻的果实。《齐民要术·种麻子》认为即“苴(jū)麻”。

(3)出林者:《文子·上德》作“步林者”。

【译文】

人们有偷盗而富裕的,但富有的人不一定都偷东西;有廉洁而贫穷的,但贫穷的人不一定都是廉洁的。

荻花类似棉絮,但是不可以做棉衣;不类似布,而可以织成布。

走出森林的人不能有直道,行走在险隘之地的人走路不能像踩绳墨那样直。

后羿能够射远并能命中微小的地方,不是光凭弓箭。造父之所以能快速到达远方的原因,不是只靠鞍辔和马衔。

海内其所出,故能大(1);轮复其所过,故能远。

羊肉不慕蚁,蚁慕于羊肉,羊肉羶也;醯酸不慕蚋,蚋慕于醯酸(2)。

尝一脔肉(3),而知一镬之味(4);悬羽与炭,知燥湿之气,以小见大,以近喻远。

十顷之陂(5),可以灌四十顷;而一顷之陂,可以灌四顷(6),大小之衰然(7)。

【注释】

(1)“海内(nà)”二句:高诱注:雷雨出于海,复随沟渎还入,故曰“内其所出”。按,内,同“纳”,容纳。

(2)“醯(xī)酸”二句:《太平御览》卷九百四十五《虫豸部》二作:“醯酸不慕蚋,而蚋慕于醯,酸也。”可与此相参。醯酸,古代指醋。蚋(ruì),蚊子一类的昆虫。

(3)脔(luán):肉块。

(4)镬(huò):古代的大锅。

(5)陂(bēi):池泽,陂塘。

(6)可以:王念孙《读书杂志》:当作“不可以”。

(7)衰(cuī):差别。

【译文】

大海能够容纳它所付出的一切,所以才能成为大海;轮子能够周而复始地转动,所以才能到达远方。

羊肉不喜爱蚂蚁,但是蚂蚁却喜爱羊肉,因为羊肉有膻味;醋酸不喜爱蚋虫,蚋虫却喜爱醋酸,因为醋酸有酸味。

品尝一块肉,就可以知道一锅食物的滋味;在平衡物两边悬挂羽毛和木炭,就能测出湿度的变化,从小的差别而看到大的变化,从近处可以知道远方的事情。

十顷大的陂塘,可以灌溉四十顷的田地;而一顷的水塘,却不能灌溉四顷,这是大小差别的原因。

明月之光,可以远望,而不可以细书;甚雾之朝,可以细书,而不可以远望寻常之外(1)。

画者谨毛而失貌(2),射者仪小而遗大(3)。

治鼠穴而坏里闾,溃小疱而发痤疽(4),若珠之有(5),玉之有瑕,置之而全,去之而亏。

【注释】

(1)远望:王念孙《读书杂志》:旧本《北堂书钞·天部》二引此无“远”字。

(2)“画者”句:高诱注:谨悉微毛,留意于小,则失其大貌。

(3)仪:看见。

(4)疱(pào):皮肤上长出的小疙瘩,即痱子。痤疽(cuó jū):指毒疮。

(5)(xǔ):《道藏》本作“颣(lèi)”,指瑕疵。

【译文】

明月的光芒,可以远望,但是不能够在月光下写小字;大雾的早晨,能够写小字,但是不能够看一丈远的距离。

画家意在微小之处反而失去大貌,射手命中小目标反而丢掉了大局。

挖掘鼠穴而破坏了里闾,小疙瘩破溃而引发了痈疮,就像珍珠上有疵点,美玉上有微瑕,放置它可以保全,除去它会有残缺。

榛巢者处林茂(1),安也;窟穴者托埵防者(2),便也。

王子庆忌足蹑麋鹿(3),手搏兕虎;置之冥室之中,不能搏龟鳖,势不便也。

汤放其主而有荣名(4),崔杼弑其君而被大谤(5),所以为之则同,其所以为之则异。

吕望使老者奋(6),项托使婴儿矜(7),以类相慕。

【注释】

(1)榛(zhēn):草木聚集之处。

(2)埵防(duǒ fánɡ):高处堤防。

(3)蹑(niè):踩、踏。

(4)“汤放”句:高诱注:汤,契(xiè)后十二世主癸之子履。“放其主”,谓伐桀,为民除害,故有“荣名”也。

(5)“崔杼(zhù)”句:高诱注:崔杼,齐大夫崔野之子。弑君齐庄公也。谤,北宋本原作“”。《道藏》本作“谤”。据正。

(6)“吕望”句:高诱注:吕望鼓刀钓鱼,年七十始学读书,九十为文王作师,佐武王伐纣,成王封之于齐。故老者慕之而自奋厉。

(7)“项托”句:高诱注:项托年七岁,穷难孔子而为之作师,故使小儿之畴(chóu)自矜(jīn)大也。按,矜,骄傲。事载《列子·汤问》、《战国策·秦五》等。

【译文】

丛生草木中筑巢的鸟儿处于茂林之中,是很安宁的;挖掘窟穴的动物依托在高堤岸旁,是很方便的。

王子庆忌脚可以踩麋鹿,手能够同兕牛老虎搏斗;但把他放到暗室之中,却不能捉住龟和鳖,这是因为所处的环境不能给他造成方便。

商汤流放夏桀而有美名,崔杼杀掉他的国君而受到谴责,所做的事情是一样的,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则是不同的。

吕望九十为军师出征纣王使老年人奋激不已,项托七岁难住孔子使婴儿感到骄傲,这是按照不同的年龄类型而互相敬慕。

使叶落者风摇之,使水浊者鱼挠之。

虎豹之文来射,猿狖之捷来乍(1)。

行一棋,不足以见智;弹一弦,不足以见悲。三寸之管而无当,天下弗能满(2);十石而有塞,百斗而足矣。

以篙测江(3),篙终而以水为测,惑矣。

【注释】

(1)“虎豹”二句:化自《庄子·应帝王》、《天地》。狖(yòn),猿类动物。长尾、仰鼻。乍,通“斮(zhuó)”,斩杀。《缪称训》作“措”。

(2)“三寸”二句:载于《韩非子·饬命》、《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当(dànɡ),底。

(3)篙:撑船的竿。

【译文】

使树叶掉落的是由于风的摇动,使水混浊的是鱼的挠动。

虎豹的色彩招来人的射击,猿狖的敏捷招致人的射杀。

走一个棋子,不足以现出智慧;弹一根琴弦,不能够使人产生悲哀之情。三寸的管子而没有底,天下的东西也不能装满;装十石的容器有堵塞,只有百斗就足够了。

用撑篙来测量江水,篙到头而作为水的深度,就糊涂了。

渔者走渊,木者走山,所急者存也。朝之市则走,过市则步(1),所求者亡也。

豹裘而杂(2),不若狐裘之粹;白璧有考(3),不得为宝,言至纯之难也。

战兵死之鬼憎神巫,盗贼之丑吠狗(4)。

无乡之社,易为黍肉;无国之稷,易为求福。

【注释】

(1)过:北宋本原作“遇”。《道藏》本作“过”。据正。《四库全书》本“过”上有“夕”字。《道藏》本无此字。疑脱。

(2)豹:《说山训》作“貂(diāo)”。

(3)考:污点。

(4)丑:厌恶。按,刘绩《补注》本“丑”上有“辈”字,《道藏》本无。

【译文】

打渔的人奔跑在深潭旁,砍柴的人奔走在山巅,因为他们心中存在紧急的任务。早晨到市场需要跑快购物,晚上经过市场只需缓慢步行,所要购买的东西已经没有了。

用毛色混杂的豹子皮制的裘,不如毛色纯粹的狐皮裘;白璧上面有瑕点,不能算作宝物,这是说要达到很纯粹的要求是很难的。

战争中被杀死的人的鬼魂畏惧神巫,盗贼之辈厌恶狗叫。

没有乡属的社神,祭祀容易准备黍米肉食;没有国属的稷神,容易向它求福。

鳖无耳,而目不可以瞥(1),精于明也;瞽无目,而耳不可以察(2),精于聪也。

遗腹子不思其父,无貌于心也;不梦见像,无形于目也(3)。

蝮蛇不可为足(4),虎豹不可使缘木。

马不食脂,桑扈不啄粟(5),非云廉也(6)。秦通崤塞,而魏筑城也(7)。

【注释】

(1)瞥:《说文》:过目也。按,即眼光掠过。《文子·上德》作“蔽”。

(2)察:《文子·上德》作“蔽”。

(3)“不梦”二句:高诱注:目初不见像,故曰无形于目也。

(4)“蝮(fù)蛇”句:高诱注:蝮蛇皆有毒,螫人,不为足,为足益甚。按,蝮,毒蛇名。《集韵》屋韵:蛇名,广三寸,色如绶(shòu),鼻有针。

(5)桑扈(hù):鸟名,又叫青雀。

(6)云:《道藏》本无此字。

(7)“秦通”二句:高诱注:魏徙都于大梁,闻秦通治崤(xiáo)关,知欲来东兼之,故筑城设守备也。按,崤塞,即崤关。筑城,即魏徙都大梁(今河南开封)。

【译文】

鳖没有耳朵,而眼睛不能瞥看,是因为目光特别敏锐;瞽没有眼睛,而耳朵不能够堵塞,是因为耳朵特别灵敏。

遗腹子不想念他的父亲,因为在心里没有他父亲的形貌;梦中未见的形象,所以在眼中就没有他的形体。

蝮蛇不能够长足,虎豹不能够使他们攀援树枝。

马不食油脂,桑扈不啄粟米,不是廉洁的原因。秦国打通崤山,而魏国筑大梁来抵御它。

饥马在厩,寂然无声,投刍其傍(1),争心乃生。

引弓而射(2),非弦不能发矢。弦之为射,百分之一也。

道德可常,权不可常。故遁关不可复(3),亡犴不可再(4)。

环可以喻员,不必以轮;绦可以为(5),不必以(6)。

【注释】

(1)刍(chú):草料。

(2)引:张弓。

(3)遁:逃遁。

(4)犴(àn):监狱。

(5)绦(tāo):丝带,丝绳。(yì):饰屦(jù)的圆丝带。

(6)(xún):粗绳。

【译文】

饥饿的马在马厩里,平静得没有声音,把草料投到它们的身边,争食之心便产生了。

想拉弓射箭,没有弓弦不能够发箭。而弓弦对于射程,不过是百分之一。

道德是能够长期存在的,而权变是不能够长期存在的。因此从关卡逃遁的人不能再回来,犯人从监狱逃走不能有第二次。

环形可以用来比喻圆形,但是不能够做车轮;丝带可以装饰在鞋子上,但是不能够用来织绳子。

日月不并出,狐不二雄,神龙不匹,猛兽不群,鸷鸟不双。

循绳而斫则不过,悬衡而量则不差(1),植表而望则不惑(2)。

损年则嫌于弟(3),益年则疑于兄,不如循其理,若其当(4)。

人不见龙之飞举而能高者,风雨奉之(5)。

【注释】

(1)衡:即秤。

(2)表:圭表。

(3)损年:少报年岁。嫌:接近。

(4)若:顺。当:实际。

(5)奉:扶助。

【译文】

日、月不能同时并出,雌狐不能容许二雄,神龙没有匹配,猛兽不去合群,鸷鸟不会成双。

依照绳墨而砍削那么就不会有差失,悬挂衡器来称量那么就不会出差错,树立圭表来测定日影那么就不会迷惑。

少报年龄就会和弟弟相近,多报年龄就会和兄长相似,不如遵循着事理,而依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人没有看见龙飞举而能够升高的,是借风雨帮助才能飞升。

蠹众则木折(1),隙大则墙坏。

悬垂之类,有时而隧(2);枝格之属(3),有时而弛(4)。

当冻而不死者,不失其适;当暑而不暍者,不亡适。未尝适,亡适(5)。

汤沐具而虮虱相吊,大厦成而燕雀相贺,忧乐别也。

【注释】

(1)蠹(dù):木中虫。

(2)隧(suì):通“坠”,坠落。北宋本原作“”。《道藏》本作“隧”。据正。

(3)枝格:树木突出的枝条。

(4)弛:脱落。

(5)“当冻”六句:化自《庄子·达生》。暍(yē),中暑。不亡适,刘绩《补注》本作“不亡其适”。未尝适,亡适,王念孙《读书杂志》王引之曰:当作“未尝不适,亡适”。此言“亡适”,乃遗忘之忘。

【译文】

蠹虫多了木头就会折断,裂缝大了墙壁就会倒塌。

悬挂着的东西,有时会坠落下来;伸出的枝条,有时会脱落。

当受冻而没有死去的人,不会失去他的快适;受暑热而没有中暑死去的人,不会失去他的快适。不曾受冻和中暑,还有什么不能快适的呢?

热水洗头的用具准备好了而虮虱就会互相吊丧,大厦建成而麻雀燕子就会互相庆贺,忧愁欢乐各自有区别。

柳下惠见饴(1),曰:“可以养老。”盗跖见饴,曰:“可以黏牡(2)。”见物同,而用之异。

蚕食而不饮,二十二日而化(3);蝉饮而不食,三十日而蜕;蜉游不食不饮,三日而死。

人食礜石而死(4),蚕食之而不饥;鱼食巴菽而死(5),鼠食之而肥。类不可必推。

瓦以火成,不可以得火;竹以水生,不可以得水(6)。

【注释】

(1)“柳下惠”句:高诱注:柳下惠,鲁大夫,展无骇之子,名获,字禽。家有大柳树,惠德,因号柳下惠。一曰:柳下,邑。按,春秋鲁大夫,食邑柳下,谥惠。曾掌管刑狱。饴(yí),用米、麦制成的糖。

(2)牡:即锁钥。

(3)二十二日:《大戴礼记·易本命》卢辩注引《淮南子》作“三十二日”。

(4)礜(yù)石:矿物名。有毒,苍、白二色可入药。

(5)巴菽(shū):植物名,又叫巴豆,产于四川,果实可供药用。

(6)“竹以”二句:高诱注:竹得水浸则死矣。

【译文】

柳下惠看到饴糖,就说:“可以奉养老人。”盗跖看见饴糖,就会说:“可以粘门上的锁钥。”所见的食物相同,而用法大有差异。

蚕吃桑叶而不饮水,二十二日而化为茧;蝉饮树汁而不吃树叶,三十日而脱壳;蜉蝣不饮不食,三日就要死亡。

人吃了礜石就要死亡,蚕吃了它却不饥饿;鱼吃巴豆而死,老鼠吃了它却长肥。事物类属关系不一定能推知清楚。

瓦用火烧成,不能再遇到火;竹子依靠水生长,但是不能够再用水浸。

杨堁而欲弭尘(1),披裘而以翣翼(2),岂若适衣而已哉?

槁竹有火,弗钻不(3);土中有水,弗掘无泉(4)。

蛖象之病(5),人之宝也;人之病,将有谁宝之者乎?

为酒人之利而不酤,则竭(6);为车人之利而不僦(7),则不达。握火提人(8),反先之热。

【注释】

(1)杨:刘绩《补注》本作“扬”。《广雅·释言》:“杨,扬也。”堁(kè):土尘。楚人称为堁。

(2)翣(shà):扇子。翼:《广韵》职韵:“羽翼也。”这里有煽风义。

(3):同“熯(hàn)”,燃烧。

(4)无泉:《文子·上德》作“不出”。

(5)蛖(bànɡ):高诱注:大蛤,中有珠。按,同“蚌”。象:郑良树《淮南子斠理》:“蛖象”当作“蛖蜃(shèn)”。

(6)竭:杨树达《淮南子证闻》:字假为“(kě)”。《说文》:“,欲饮歠(chuò)。”今字作“渴”。

(7)僦(jiù):《说文·新附》:“赁也。”有雇车义。

(8)提:掷。

【译文】

扬起尘土而想消除灰尘,穿上皮裘而用扇子扇风,哪如穿上合适的衣服呢?

枯竹能生火,然而不钻火不能燃烧;土地深处有水,然而不掘开不见泉源。

蚌蛤的病态就是长了珍珠,然而却是人类的宝贝;人的疾病,将有谁把它作为宝贝呢?

因为卖酒的人得到便宜而不去打酒,那么人们就会干渴难忍;因为车老板沾到好处而不去雇车,那么就不能到达远方。拿着火去投向别人,反而让自己先受到热灼。

邻之母死,往哭之;妻死而不泣,有所劫以然也(1)。

西方之倮国,鸟兽弗辟,与为一也。

一膊炭熯(2),掇之则烂指(3);万石俱熯,去之十步而死(4),同气异积。大勇小勇,有似于此。

今有六尺之席(5),卧而越之,下材弗难(6);植而逾之,上材弗易,势施异也。

【注释】

(1)劫:胁迫。然:这样。

(2)膊(bó):干肉。熯(hàn):用火烘干。北宋本原作“”。《道藏》本作“熯”。据正。下同。

(3)掇(duō):拾取。

(4)死:刘绩《补注》本“死”上有“不”字。疑脱。

(5)席:北宋本原作“广”。《道藏》本作“席”。据正。

(6)材:北宋本原作“林”。《道藏》本作“材”。据正。

【译文】

邻居的母亲死了,去哭吊她;自己的妻子死了却不哭泣,是由于怨恨妻子以情色胁迫自己而造成这样。

西方的裸体之国,鸟兽与人不相回避,是和它们成为一体的原因。

一块肉放在炭火上烘烤,用手拿它就会烫伤手指;用万石一起去烘烤,距离它十步而不会烫死,同样用热气熏烤积聚的热量不同罢了。大的勇敢与小的勇敢,与这样的情形有些相同。

现在有六尺长的席子,平放在地上并且越过它,一般人都能做到;如果树立起来而想跳过它,上等才能的人也不易办到,这是由于平放和直立的安放形式不同造成的。

百梅足以为百人酸,一梅不足以为一人和(1)。

有以饭死者(2),而禁天下之食;有以车为败者,禁天下之乘,则悖矣。

钓者静之,者扣舟(3),罩者抑之,罾者举之(4),为之异,得鱼一也。

见象牙乃知其大于牛,见虎尾而知其大于貍,一节见而百节知也(5)。

【注释】

(1)“百梅”二句:高诱注:喻众能济少,少不能有所成也。

(2)“有以”句:化自《吕览·荡兵》。彼文作:“夫有以(yē)死者。”

(3)“(shèn)者”句:高诱注:者,以柴积水中,以取鱼。扣,击。鱼闻击舟声,藏柴下,壅而取之。王念孙《读书杂志》:“”当为“罧(shèn)”,字之误也。《说文》:“罧,积柴水中以养鱼。”

(4)罾(zēnɡ):用竿支起渔网捕鱼。

(5)“一节”句:高诱注:吴伐越,随会稽,独获骨节专车,见一节大,余节不得小,故曰“百节知”。按,高注见《国语·越语》,亦载于《史记·孔子世家》。

【译文】

一百个梅子完全能够使百人口中发酸,一个梅子不能给一个人调和口味。

有因为吃饭而噎死的,而禁止天下人吃饭;有因为车子而造成灾祸的,而禁绝天下人乘车,就违背事理了。

钓鱼的人静静地等着,鱼的人敲打船帮,罩鱼的人要提罩往下按,罾鱼的人要用竹竿把网张起来,各种做法是不同的,但得鱼的目的是一致的。

看到象牙才知道它比牛大,看到老虎尾巴才知道它比狸猫大,发现一节骨头而百节就可以知道了。

小国不斗于大国之间,两鹿不斗于伏兕之旁。

佐祭者得尝,救斗者得伤。荫不祥之木(1),为雷电所扑(2)。

或谓冢(3),或为陇(4);或为笠(5),或谓簦(6)。头“虱”与空木之“瑟”(7),名同实异也。

【注释】

(1)荫:隐蔽。

(2)扑:打击。

(3)冢:北宋本原作“家”。《道藏》本作“冢”。据正。

(4)陇(lǒnɡ):《方言》卷十三:冢,秦晋之间或谓之垅。按,即坟墓。

(5)笠:斗笠。

(6)簦(dēnɡ):古时有柄的笠,即伞。王念孙《读书杂志》:“或为簦”下,当有“名异实同也”五字。

(7)“头‘虱’”二句:高诱注:头中“虱”,空木“瑟”,其音同,其实则异也。按,二字上古读音相同,为入声质部。

【译文】

小国不参与大国之间的争斗,两只鹿不在伏着的兕牛旁抵角。

辅助祭祀的人可以得到食物,解救争斗的人往往受到伤害。隐蔽在不吉祥的大木之下,容易被雷电击倒。

有的地方叫冢,有的叫陇;有的称为笠,有的叫簦,名称不同但实际是相同的。头上的虱与空木发声之瑟,读音相同但内容不同。

日月欲明,而浮云盖之;兰芝欲脩(1),而秋风败之。

虎有子不能搏攫者,辄杀之,为堕武也(2)。

龟纽之玺(3),贤者以为佩;土壤布在田,能者以为富。予拯溺者金王(4),不若寻常之索(5)。

视书上有“酒”者,下必有“肉”;上有“年”者,下必有“月”,以类而取之。

【注释】

(1)芝:王念孙《读书杂志》:当为“芷(zhǐ)”。

(2)堕(duò):废弃。武:威武。

(3)“龟纽”句:高诱注:龟纽之玺,衣印也。纽,系。佩,服也。

(4)“予拯”句:《文子·上德》作“故与弱者金玉”,无“拯”字。王,“玉”之本字。

(5)(mò):绳索。

【译文】

日月想放光明,但是浮云遮盖了它;兰草江芷要长高,而秋风使它衰败。

老虎生子不能捕捉动物的,就把它杀死,是因为它失去了威武的雄风。

装饰龟纽的玉玺,贤德的人作为自己的佩饰;松软的土壤分布在田间,勤劳的人能够从中得到收获。给拯救溺水的人金玉,不如一根长的绳索。

看到书册上面写“酒”字的,下面必定有“肉”;上面写有“年”字的,下面一定有“月”,按照同类而得出这样的结论。

蒙尘而眯,固其理也;为其不出户而堁之也(1)。

屠者羹藿(2),为车者步行,陶者用缺盆,匠人处狭庐,为者不得用,用者弗肯为(3)。

毂立三十辐(4),各尽其力,不得相害。使一辐独入,众辐皆弃,岂能致千里哉?

夜行者掩目而前其手,涉水者解其马载之舟,事有所宜,而有所不施。

【注释】

(1)堁(kè):北宋本原作“理”。《道藏》本作“堁”。据正。王念孙《读书杂志》王引之曰:正文“为其不出户而堁之”下,当有“非其道”三字,而写者脱之也。

(2)藿(huò):豆叶。

(3)“为者”二句:高诱注:为者不得用,以利动。用者不肯为,以富宠也。按,注文“以利动”,指因为出卖而获利。“以富宠”,指因为富贵而尊宠。

(4)毂(ɡǔ)立三十辐(fú):毂,车轮中心的圆木。辐,连接车辋和车毂的直条。《文子·上德》作“毂虚而中立三十辐”。

【译文】

蒙受灰尘而眯眼,这是符合常理的;因为他不出家门而灰尘迷了眼,这就不符合常理了。

屠宰牲畜的人喝野菜汤,造车子的人要步行,制陶的人用破盆,木匠住在狭小的房舍里,做工的人未必享用他的成果,享用的人又不肯去做工。

车毂四周树立三十个车辐,各自尽到自己的力量,相互不会危害。假使只有一个车辐进入车毂,其他的则全部废弃,怎么能到达千里之远呢?

夜行的人闭起眼睛而用手在前面探路,蹚水的人解下马匹放到船上,事情有所适宜的地方,也有所不能施行的地方。

橘柚有乡,雚苇有丛(1);兽同足者相从游,鸟同翼者相从翔。

田中之潦,流入于海;附耳之言(2),闻于千里。

苏秦步(3),曰:“何故?”趋,曰:“何趋驰(4)?”有为则议,多事固苛(5)。

皮将弗睹,毛将何顾?畏首畏尾(6),身凡有几?

【注释】

(1)雚:疑当作“(huán)”,即芦荻。

(2)附耳:近耳私语。

(3)苏秦(前334?—前284):战国纵横家代表人物,东周洛阳人。《汉书·艺文志》有《苏子》三十一篇,马王堆汉墓帛书有苏秦书信和游辞十六章。步:徐行。

(4)何趋驰:俞樾《诸子平议》:此当作“苏秦步,曰何步;趋,曰何趋;驰,曰何驰”。

(5)“有为”二句:高诱注:苏秦为多事之人,故见议见苛也。按,苛,于大成《说林校释》:“诃”字经传皆以“苛”为之。按,《广韵》歌韵:“诃(hē),责也。”

(6)“畏首”二句:高诱注:畏始畏终,中身不畏,凡有几何,言常畏也。按,文载《左传·文公十七年》。

【译文】

橘柚有生长之地,雚苇有丛聚之处;野兽足形相同的在一起遨游,鸟儿翅膀相同的在一块飞翔。

田地中的雨水,流入到海里;附耳的话,可以传到千里之外。

苏秦慢步走,别人问:“做什么?”快步走,有人问:“奔向何方?”有作为就会遭到非议,多做事情就会有人责难。

皮都不看,毛还值得重视吗?畏首畏尾,剩下的身子不畏惧还有多少?

欲观九州之土(1),足无千里之行;心无政教之原,而欲为万民之上也(2),[则难]。

的的者获,提提者射(3)。故大白若辱,大德若不足(4)。

未尝稼穑,粟满仓;未尝桑蚕,丝满囊。得之不以道,用之必横(5)。

海不受流胔(6),太山不上小人(7),旁光不升俎(8),不入牲(9)。

【注释】

(1)州:北宋本原作“用”。《道藏》本作“州”。据正。

(2)“而欲为”句:《道藏》本:“之上也”下有“则难”二字。《文子·上德》作“者难”。

(3)“的(dì)的”二句:高诱注:的的,明。为众所见,故获。提提,安。言譬若鸟不飞,成放道,提提安时,故为人所射。按,《说文》:“旳(dī),明也。”《广韵》锡韵:“的,明也。”的、旳皆是。注文“成放道”,《道藏》本作“兽不走”。

(4)“故大白”二句:见于《老子》四十一章。辱,通“(rǔ)”,黑垢。

(5)横:放纵。

(6)“海不受”句:高诱注:骨有皮曰胔(zì),有不义之祥流入海,海神荡而出之,故曰“不受”。

(7)“太山”句:高诱注:太山,东岳也。王者所封禅处,不令(xiōnɡ)乱小人得上其上也。

(8)旁光:即膀胱。俎(zǔ):盛祭品的礼器。

(9):同“骝(liú)”,指黑鬃黑尾赤色的马。(bó):毛色不纯的马。

【译文】

想看九州的土地,脚下没有千里之行;心中没有政治教化的根本方法,而想处在万民之上,这就困难了。

明显的猎物容易被人捕获,安舒的鸟兽常遭到射击。因此最好的洁白好似污垢,最高的德行好似不足。

不曾种植收获,粮食却堆满仓;不曾栽桑养蚕,却能丝满囊。不用正道得到的,使用起来必定放纵。

海神不让腐肉流进大海,太山不令小人去攀登,膀胱不能放入祭祀的礼器,毛色混杂的牲畜不能作为祭品。

中夏用箑快之(1),至冬而不知去;褰衣涉水(2),至陵而不知下(3),未可以应变。

有山无林,有谷无风,有石无金(4)。

满堂之坐,视钩各异(5),于环带一也。

献公之贤,欺于姬(6);叔孙之知,欺于竖牛(7)。故郑詹入鲁(8),《春秋》曰:“佞人来!佞人来!”

【注释】

(1)箑(shà):扇子。

(2)褰(qiān):撩起。

(3)陵:陆地。

(4)“有山”三句:高诱注:林生于山,山未必皆有林。风出于谷,谷未必皆有风。金生于石,石未必皆有金。喻圣人出众人,众人未必皆圣贤也。

(5)钩:带钩。

(6)“献公”二句:高诱注:杀申生也。按,晋献公(?—前651),春秋晋君,在位26年。曾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姬(?—前650),春秋骊戎国君之女。前672年,晋献公虏之为妃。设计杀死太子申生。事载《左传·僖公四年》。

(7)“叔孙”二句:事见《左传·昭公四年》、《韩非子·内储说上》。叔孙,春秋鲁相。竖牛,叔孙私生子,甚为受宠。后叔孙有病,竖牛饿杀之,窃财物以奔齐。

(8)郑詹:春秋郑大夫。郑詹自齐入鲁事,见《春秋·庄公十七年》。

【译文】

炎夏用扇子使身体凉快,到冬天还不知收掉;撩起衣服过河,到了陆地还不知道放开,这样便不能适应变化。

有山未必有林,有谷未必有风,有石未必有金。

满堂的座席上,看到各人的带钩是不同的,但腰带对于扣环的位置来说则是一致的。

晋献公这样的贤君,却被姬所欺骗;以叔孙的智慧,却被竖牛欺瞒。因此郑詹进入鲁国,《春秋》记载说:“谄媚的小人来了!谄媚的小人来了!”

君子有酒,鄙人鼓缶(1),虽不可好,亦不见丑(2)。

人性便丝衣帛(3),或射之,则被铠甲,为其所不便,以得所便。

辐之入毂,各值其凿,不得相通,犹人臣各守其职,不得相干(4)。

尝被甲而免射者,被而入水;尝抱壶而度水者(5),抱而蒙火,可谓不知类矣(6)。

【注释】

(1)缶(fǒu):大肚小口的瓦器。

(2)丑:丑恶。

(3)丝衣帛:于大成《说林校释》:朱弁本、宝历本(《文子·上德》)并作“衣丝帛”。

(4)干:乱。

(5)壶:通“瓠”,葫芦。

(6)知类:即懂得事物间的相似或相同关系,依此类推。

【译文】

君子得到美酒,鄙陋之人就击缶作歌,即使不见得美妙,也不会被认作丑恶。

人的本性便于穿丝帛,若有人要射击他,则要披上铠甲,因为它的不方便,而得到方便。

车辐安进车毂,各自进入它们被凿的位置,不能够互相通连,就像人臣各自守住它们的职位一样,不能互相干犯。

曾经穿上铠甲而免于被射的人,而却穿着它进入水中;曾经抱着瓠渡过水流的人,而却抱着它冲向烈火,可以说是不懂得物类之间的变化了。

君子之居民上,若以腐索御奔马(1);若碾薄冰,蛟在其下(2);若入林而遇乳虎。

善用人者,若蚈之足(3),众而不相害;若唇之与齿,坚柔相摩而不相败。

清之美(4),始于耒耜;黼黻之美(5),在于杼柚(6)。

布之新,不如纻(7);纻之弊,不如布。或善为新(8),或善为故。

【注释】

(1)“君子”二句:高诱注:雍容恐失民之意。按,语出《邓析子·转辞》,《新序·杂事四》、《说苑·政理》亦载相似之文。

(2)“蛟在”句:高诱注:蛟,鱼属,皮有珠,能害人,故曰“蛟在其下”。按,蛟,即今之鲨鱼。

(3)蚈(qiān):马蚈,即百足虫。

(4)(ànɡ):高诱注指“清酒”。《说文》指“浊酒”。

(5)黼黻(fǔ fú):指半黑半白、半青半黑的花纹。

(6)杼(zhù):织布机上的梭子。柚(zhóu):织布机上的用具,杼以持纬,柚以受经。本作“轴”。

(7)纻(zhù):苎麻织成的布。

(8)善:适宜。

【译文】

君子处于百姓之上,就像用腐烂的绳子驾驭奔马;就像踩在薄冰之上,蛟龙在冰下一样;就像进入林中而遇到小老虎。

善于用人的国君,像马蚈的脚一样,虽然众多而不互相危害;像嘴唇和牙齿一样,坚硬柔和互相摩擦而不会毁坏。

清香的美酒,是从耒耜耕田开始的;色彩鲜艳的服饰,开始于织布机。

新的麻织物,不如苎麻织成的布;破旧的苎麻,却不如麻布。有的宜于做新的,有的适宜做旧的。

靥在颊则好(1),在颡则丑(2)。绣以为裳则宜,以为冠则讥(3)。

马齿非牛蹄,檀根非椅枝(4),故见其一本而万物知(5)。

石生而坚,兰生而芳,少有其质(6),长而愈明。

扶之与提(7),谢之与让(8),故之与先(9),诺之与已也(10),之与矣(11),相去千里。

【注释】

(1)靥(yè fǔ):女子嘴边的酒窝。

(2)颡(sǎnɡ):额头。

(3)讥:王念孙《读书杂志》:本作“议”。《太平御览·布帛部》二引此,作“以为冠则议”。

(4)檀:木名,其材强劲。椅(yī):木名。又称山桐子、水冬瓜。材木亦可用。

(5)知:分别。

(6)有:北宋本原作“自”。刘绩《补注》本作“有”。《文子·上德》作“少而有之”。据正。

(7)扶:扶持。提:投掷。

(8)谢:辞谢。让:诮(qiào)让,责备。

(9)故:指当今。

(10)诺:许诺。已:不许,拒绝。

(11) 也,之与矣:《文子·上德》无此四字。按,“扶之”六句,化自《邓析子·转辞》。

【译文】

女子酒窝长在面颊上就很美,长在额头上则丑陋。刺绣的织品裁制衣裳就很适宜,做成帽子就会让人讥笑。

马的牙齿不是牛的蹄子,檀树的根也不是椅树的枝条,因此只要看到事物的根本,而万物就可以分辨清楚了。

石头生出就是坚硬的,兰草生长出来就是芳香的,开始的时候就具有这样的特质,长大以后就更加鲜明了。

扶持与投掷,辞谢与责备,当今和先前,应诺与拒绝,相距有千里之远。

汙准而粉其颡(1);腐鼠在坛(2),烧薰于宫;入水而憎濡,怀臭而求芳,虽善者弗能为工。

再生者不获;华大旱者(3),不胥时落(4)。毋曰不幸,甑终不堕井;抽簪招燐(5),有何为惊?

使人无度河,可;中河使无度(6),不可。

见虎一文,不知其武;见骥一毛,不知善走。

【注释】

(1)汙(wū):北宋本原作“汗”。刘绩《补注》本作“汙”。据正。准:鼻子。

(2)坛:高诱注:楚人谓中庭为坛。坛,指庭院。知为楚语。

(3)华(huā):花。大(tài):太。旱:《文子·上德》作“早”。

(4)不胥时落:高诱注:不待秋时而零落也。按,胥,通“须”,等待。

(5)燐:燐火。

(6)“中河”句:《文子·上德》作“使河无波不可”。

【译文】

玷污鼻子而粉饰额头;把腐臭的老鼠放在庭院之中,却在宫殿上烧火薰香;下水而憎恶沾湿衣裳,怀着臭味而寻求芳香,即使是高妙的人也不能做得精巧。

过时再生的庄稼不能又有收成;花提早开放的,不到秋时就要凋落。不要说这是不幸之事,烧饭的甑子不会掉在井里;抽下簪子可以招引燐火,这有什么值得吃惊的呢?

使人不渡河,是可以的;行至河中让人不渡过,则是不行的。

看见老虎身上的文饰,不知道它的威武;看到骐骥的一根毫毛,不知道它善于奔跑。

水虿为(1),孑孑为蚊(2),兔啮为螚(3)。

物之所出,处于不意,弗知者惊,知者不怪。

铜英青(4),金英黄,玉英白;烛捔(5),膏烛泽也。以微知明,以外知内。

象肉之味,不知于口;鬼神之貌,不著于目;捕景之说(6),不形于心。

【注释】

(1)水虿(chài):蜻蜓的幼虫。(cōnɡ):即蜻蜓。

(2)孑孑(jié):蚊子的幼虫。北宋本原作“子子”。《道藏》本作“孑孑”。据正。

(3)兔啮(niè):兔子所食之草。一说为虫名。螚(nài):虫名,能啮人。

(4)英:通“瑛”,玉的光泽。

(5)(fén)烛:即用麻点燃的烛火。捔(jué):暗昧。

(6)景(yǐnɡ):通“影”,影子。说(yuè):喜悦。

【译文】

水虿变成蜻蜓,孑孓化成蚊子,兔子所吃的草可以生成螚虫。

万物的生成变化,出自人们的意料之外,不知道的人感到吃惊,知道的人不感到奇怪。

铜的光泽是青色的,黄金的光泽是黄色的,玉的光泽是白色的;烛光芒昏暗,膏烛光泽柔和。从微暗中知道光明,从外部可以知道内部。

大象肉的味道,不能从口中得知;鬼神的形象,不能从眼睛中显露出来;捕捉影子的高兴,不能够在心里形成。

冬冰可折,夏木可结(1),时难得而易失。

木方茂盛,终日采而不知;秋风下霜,一夕而殚(2)。

病热而强之餐(3),救而饮之寒(4),救经而引其索,拯溺而授之石,欲救之,反为恶。

虽欲谨亡马,不发户辚(5);虽欲豫就酒(6),不怀蓐(7)。

【注释】

(1)“冬冰”二句:于大成《说林校释》:《意林》引《太公金匮》:“夏条可结,冬冰可释。”按,折,疑通“析”。《说文》:析,破木也。一曰折也。按,即破裂、消释义。结,停止。

(2)“木方”四句:化自《吕览·首时》。殚(dān),尽。

(3)“病热”句:《人间训》作“病湿而强之食”。

(4):《道藏》本作“暍(yē)”,即中暑。

(5)辚(lín):门槛。楚语。

(6)豫:预备。

(7)蓐(rù):蓐垫。

【译文】

冬天的坚冰可以消释,夏天的茂木可以停止生长,时光难于得到而容易失去。

树木正在茂盛生长,终日采摘而好像不知减少;秋风到来寒霜下降,一个晚上便全部脱落。

患热病而强迫他吃饭,救中暑而让他饮冰水,解救上吊的人而拉绳索,拯救落水的人而交给他大石头,想要解救他,反而害了他。

即使担心马逃走,也不能拆下门槛来阻挡;即使想要预备醉酒,也不会怀着蓐垫子。

孟贲探鼠穴,鼠无时死,必噬其指,失其势(1)。

山云蒸,柱础润(2);伏苓掘,兔丝死。

一家失熛(3),百家皆烧;谗夫阴谋,百姓暴骸。

粟得水湿而热(4),甑得火而液;水中有火,火中有水。

【注释】

(1)“孟贲(bēn)”四句:高诱注:孟贲,勇士,探鼠于穴,故曰“失其势”。按,孟贲,战国秦武王时大力士。噬(shì):咬。

(2)础:柱石。

(3)熛(biāo):火焰。

(4)湿:吕传元《淮南子斠补》:“湿”字当衍。《太平御览》卷八百四十《百谷部》四引无“湿”字。

【译文】

孟贲去探老鼠洞,老鼠不一会儿就要死去,但是必定要咬伤他的手指,因为失去了他的优势。

乌云在山巅升腾,梁柱的基石便要湿润了;茯苓被挖掘,菟丝便要死去。

一家失火,百家都会殃及;谗人诡计乱国,百姓就会暴尸旷野。

谷物得水浸湿便会发热,用火燃烧甑子食物便能煮化;水中有火,火中也有水。

疾雷破石,阴阳相薄。

汤沐之于河,有益不多;流潦注海(1),虽不能益,犹愈于已(2)。

一目之罗,不可以得鸟;无饵之钓,不可以得鱼(3);遇士无礼,不可以得贤。

兔丝无根而生,蛇无足而行,鱼无耳而听,蝉无口而鸣,有然之者也(4)。

【注释】

(1)潦(lǎo):积水。

(2)已:停止。

(3)“无饵”二句:刘台拱《淮南子补校》:《广韵》“(jī)”字引《淮南子》“无之钩,不可以得鱼”。按,,钩上的倒刺。

(4)然:这样。

【译文】

迅雷可以劈开山石,阴阳二气相互迫近而自然形成的。

把热水放到河里洗头,增加的热度不多;雨水注入大海,即使不能增长多少,还比静止要增加许多。

一个网眼的罗网,不能够捕到鸟儿;没有鱼饵的钓钩,不能够得到鱼儿;对士人没有礼貌,不能够得到贤人。

菟丝没有根而生长,蛇没有脚而行走,鱼没有耳朵而能听到声音,蝉没有嘴而鸣叫,有着形成这样的自然原因。

鹤寿千岁,以极其游;蜉朝生而暮死(1),尽其乐(2)。

纣醢梅伯,文王与诸侯构之(3);桀辜谏者,汤使人哭之(4)。狂马不触木(5),猘狗不自投于河(6),虽聋虫而不自陷(7),又况人乎?

爱熊而食之盐,爱獭而饮之酒,虽欲养之,非其道(8)。

心所说,毁舟为枤(9);心所欲,毁钟为铎(10)。

【注释】

(1)蜉(fú yóu):也作蜉蝣。昆虫名。生存期极短。

(2)尽其乐:《道藏》本“尽”上有“而”字。

(3)构:谋划。北宋本原作“傋”。《道藏》本作“构”。据正。

(4)哭:吊丧。

(5)狂:北宋本原作“任”。《道藏》本作“狂”。据正。

(6)猘(zhì)狗:即狂犬。

(7)聋虫:指无知的禽兽。

(8)“爱熊”四句:高诱注:熊食盐而死,獭饮酒而败,故曰“非其道”也。按,獭(tǎ),水獭,食鱼,状如小狗。

(9)枤(duò):高诱注指“舟尾”。按,即舟舵。枤,即“柁(duò)”。

(10)铎:大铃。

【译文】

仙鹤可以活到千岁,而尽情遨游;蜉蝣早晨出生而晚上死去,也享受完了它的快乐。

商纣王把梅伯剁成肉酱,文王与诸侯开始谋图灭纣;夏桀以罪杀害劝谏的人,商汤使人凭吊他们。狂马不会碰到木头上,疯狗不会自己投到河中,即使无知的禽兽,也不会使自己陷入灭亡之地,何况是人呢?

喜欢熊而让他吃盐,喜欢水獭而让它饮酒,虽然想要养好它,但不符合它们生理的规律。

心中高兴,可以毁舟为舵;心里愿意,可以毁钟为铎。

管子以小辱成大荣(1),苏秦以百诞成一诚(2)。

质的张而弓矢集,林木茂而斧斤入(3),非或召之,形势所致者也。

待利而后拯溺人,亦必以利溺人矣。

舟能沉能浮,愚者不加足。

【注释】

(1)“管子”句:高诱注:管仲相子纠,不能死,为鲁所囚,是其辱。卒相桓公,以至霸,是其大荣也。按,《史记·管晏列传》亦详载其事。

(2)诞(dàn):欺诈。诚:指合纵六国抗秦。

(3)“质的”二句:亦见于《荀子·劝学》、《大戴礼记·劝学》。入,北宋本原作“大”。《道藏》本作“入”。据正。

【译文】

管子用小的屈辱成就了大的荣誉,苏秦用百次的欺骗成就了一次诚信。

因此箭靶张开而弓矢便射向中心,林木茂盛而斧斤就要进入,不是有人召唤它们,这是自然形成的趋势所造成的。

等得到好处之后再去拯救落水的人,他人也会用必须得到好处才去拯救落水的人。

船体能沉能浮,就是愚笨的人也不敢乘坐。

骐骥驱之不进,引之不止,人君不以取道里。

刺我行者(1),欲与我交;訾我货者(2),欲与我市(3)。

以水和水不可食,一弦之瑟不可听(4)。

骏马以抑死(5),直士以正穷。贤者摈于朝(6),美女摈于宫。

【注释】

(1)刺:责难、非难。

(2)訾(zǐ):诋毁。

(3)市:交易。

(4)“一弦”句:高诱注:以其失和,故不可听。刺专用也。按,弦,丝曰弦。

(5)抑:压制。

(6)摈(bìn):摈弃。

【译文】

驱赶骐骥它不愿前进,牵引它却奔驰不停,国君也不会用它来赶路。

非议我的行止的,想与我交往;毁谤我的财货的,想与我交易。

用水调和水不能够食用,用一弦的瑟弹奏不能中听。

骏马因为被抑制而死,耿介之士因为正直而穷困。贤明的人被摈弃在朝廷,美女被摈弃在宫殿之中。

行者思于道,而居者梦于床;慈母吟于巷,适子怀于荆(1)。

赤肉县则乌鹊集(2),鹰隼鸷则众鸟散(3),物之散聚,交感以然。

食其食者不毁其器,食其实者不折其枝。塞其源者竭,背其本者枯(4)。

交画不畅(5),连环不解(6),其解之不以解。

【注释】

(1)“慈母”二句:《吕览·精通》高诱注:《淮南记》曰:慈母在于燕,适子念于荆。言精相往来也。按,适子,亲生儿子。适,通“嫡(dí)”。

(2)赤:北宋本原作“亦”。《道藏》本作“赤”。据正。

(3)隼(sǔn):猛禽,又叫鹘(hú)。北宋本原作“集”。《道藏》本作“隼”。据正。

(4)本:北宋本原作“木”。《道藏》本作“本”。据正。

(5)交画:交相错画。

(6)连环:环环相贯之玉环。此为战国名辩家的论题,见《庄子·天下》。亦载于《战国策·齐六》。

【译文】

出外的人在路途上思念亲人,而居家的人在床上便有梦应;慈母在燕国叹息,亲生儿子便会在楚国思念。

悬挂赤肉那么乌鹊便来聚集,鹰隼搏杀那么众鸟便会飞散,万物的聚集分散,交相感应自然形成这个样子。

吃他的食物的人不毁坏他的盛食物的器具,吃它的果实的人不会折断果木的枝条。堵塞河的渊流河水就会枯干,离开它的根本的树木就会枯竭。

交相错画不能畅通,像连环一样不能解开,解开的办法就是不去解它。

临河而羡鱼(1),不若归家织网。

明月之珠,蛖之病而我之利;虎爪象牙,禽兽之利而我之害。

易道良马(2),使人欲驰;饮酒而乐,使人欲歌。

是而行之,固谓之断(3);非而行之,必谓之乱。

【注释】

(1)羡:贪欲。

(2)易道:平坦大道。

(3)固:通“故”。《道藏》本作“故”。断:决断。

【译文】

对着河流而想得到鱼儿,不如回家织网。

明月之珠,是蚌蛤的疾病却成为人类的宝贝;虎爪象牙,是兽类的利器却是人类的祸害。

坦道骏马,使人想去奔驰;饮酒而快乐,使人想放歌。

正确的去推行它,所以称呼它叫治理;不正确的却实行它,必定称它为混乱。

矢疾,不过二里也,步之迟,百舍不休,千里可致(1)。

圣人处于阴,众人处于阳;圣人行于水,众人行于霜(2)。

异音者不可听以一律,异形者不可合于一体。

农夫劳而君子养焉(3),愚者言而知者择焉。

【注释】

(1)“矢疾”五句:载于《吕览·博志》。舍(shè),军行三十里为一舍。

(2)“圣人”二句:高诱注:水有形而不可毁,故圣人行之无迹;霜雪履有迹,故众人行之也。

(3)君子:指国君。按,其内容亦载于《战国策·赵二》,《汉书·严助传》载淮南王上书,亦有此语。

【译文】

箭速快,不能超过二里,步行迟缓,百舍不停,千里也可以到达。

圣人处在阴面,众人处在阳面;圣人像行于水中不见痕迹,众人像行于冰霜形迹可见。

不同地域的音乐,不能够用一个音调来处理它,万物有不同的形体,不能用一个形体来等同它。

农夫辛劳而养活了国君,愚人说话而聪明的人加以选择。

舍茂木而集于枯,不弋鹄而弋乌(1),难与有图。

夤丘无壑(2),泉源不溥(3);寻常之溪,灌十顷之泽(4)。

见之明白,处之如玉石;见之暗晦,必留其谋(5)。

以天下之大,托于一人之才,譬若悬千钧之重于木之一枝。

负子而登墙,谓之不祥,为其一人陨而两人殇(6)。

【注释】

(1)鹄(hú):天鹅。

(2)夤(yín):大。

(3)溥(pǔ):广大。

(4)十:《道藏》本作“千”。

(5)留:高诱注:犹思谋也。按,即思考谋划义。

(6)陨(yǔn):坠落。殇(shānɡ):伤。

【译文】

舍弃茂密的森林而停留在枯木之上,不去射鸿鹄而去射乌鸦,这样愚蠢的人,难以与他图谋。

大山丘没有沟壑,泉水源流不能广大;寻常的沟壑有源头,可以流灌十顷的大泽。

看见它很明白,处理它们就像玉石一样清楚;看见它很暗昧,必定思考对它的谋略。

把偌大的天下,寄托在一人的才智上,就像把千钧重的物品悬挂在一个树枝上。

背着孩子去攀登高墙,称之为不吉祥,因为这样会使一人跌倒而两人受伤。

善举事者,若乘舟而悲歌,一人唱而千人和。

不能耕而欲黍梁(1),不能织而喜采裳,无事而求其功,难矣!

有荣华者,必有憔悴;有罗纨者(2),必有麻蒯(3)。

鸟有沸波者,河伯为之不潮,畏其诚也(4)。故一夫出死,千乘不轻。

【注释】

(1)梁:通“粱”。刘绩《补注》本作“粱”。

(2)罗纨(wán):指华美的丝织品。纨,细绢。

(3)蒯(kuǎi):茅草,可以织席。

(4)“鸟有”三句:高诱注:鸟,大雕也。翱翔水上,扇鱼令出沸波,攫而食之,故河伯深藏于渊,畏其精诚,为不见。按,沸波,指掀起波澜。河伯,指黄河水神。

【译文】

善于举事的人,就像乘着船而唱起悲歌,一人唱而千人相和。

不去耕田而想得到黍米高粱,不能织布而喜欢彩色衣裳,没有干事业而求得功劳,那是非常困难的啊!

有富贵荣华的,必有憔悴不堪的人;有身穿漂亮罗纨的,必有身穿麻布粗衣的人。

大雕掀起巨浪,河伯因此而不敢兴起大潮,是害怕它的精诚。因此一个战士拼死作战,千乘之国不可轻视。

蝮蛇螫人(1),傅以和堇则愈(2),物固有重而害反为利者(3)。

圣人之处乱世,若夏暴而待暮(4);桑榆之间,逾易忍也(5)。

水虽平,必有波;衡虽正,必有差;尺寸虽齐,必有诡(6)。

非规矩不能定方圆,非准绳不能正曲直。用规矩准绳者,亦有规矩准绳焉(7)。

【注释】

(1)螫(shì):刺人。

(2)傅(fū):敷。北宋本原作“传”。《道藏》本作“傅”。据正。和堇(jǐn):高诱注:野葛,毒药。按,疑即断肠草。

(3)重而害:《道藏辑要》本作“重害而”。

(4)“圣人”二句:高诱注:夏,日中甚热。暮,凉时。言圣人居乱世,忍以待凉。按,暴(pù),日晒。北宋本作”。《道藏》本作“暴”。据正。

(5)“桑榆”二句:高诱注:言乱世将尽,如日在西方桑榆间,将夕,故曰“易忍”。按,逾(yú),更加。

(6)诡(ɡuǐ):差别。

(7)“用规矩”二句:高诱注:准平绳直之人,能平直耳。故曰“亦有规矩准绳”。

【译文】

蝮蛇螫人,用和堇敷上就会痊愈,万物中有为害很大而反成为大利的。

圣人处在乱世之中,就像遇到夏天的酷热而等待日落一样;等到太阳处在桑榆之间,就更容易忍受了。

水面即使很平,必定有波澜;秤杆即使平正,必定有差错;尺寸即使很一致,必有不同。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没有准绳不能正曲直。使用准绳规矩,也是有规矩准绳的。

舟覆乃见善游,马奔乃见良御(1)。嚼而无味者,弗能内于喉;视而无形者,不能思于心。

兕虎在于后,随侯之珠在于前,弗及掇者(2),先避患而后就利。

逐鹿者不顾兔,决千金之货者,不争铢两之价。

弓先调而后求劲,马先驯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3)。

【注释】

(1)“舟覆”二句:高诱注:善游,故覆舟不溺;良御,马奔车不败。故见之。按,覆,倾覆。

(2)“随侯之珠”二句:高诱注:随国在汉东,姬姓之侯。出游于野,见大蛇断在地,随侯令医以续傅断蛇,蛇得愈。去后衔大珠报,盖明月之珠,因号随侯之珠,世以为宝也。按,随侯之珠,本书四见。掇(duō),拾取。

(3)“弓先调”三句:语载《荀子·哀公》,并见《韩诗外传》卷四、《说苑·尊贤》。

【译文】

船翻了才能见到善于游泳的人,马奔驰才能见到优秀的骑士。咀嚼而没有滋味的东西,不能进入喉中;观察没有形体的东西,不会在心里思考。

兕牛老虎在后面,即使随侯之珠放在前面,也没有人来拾取,首先避开祸害而后才接近利益。

追逐野鹿的不会顾及兔子,处理千金货物的,不在于铢两的价钱。

弓先调试然后才能求到强弓,马先训练然后才能求得良马,人先取信然后才能求得贤人。

陶人弃索,车人掇之;屠者弃销(1),而锻者拾之(2),所缓急异也。

百星之明,不如一月之光;十牖毕开,不若一户之明。

矢之于十步,贯兕甲;及其极,不能入鲁缟(3)。

太山之高,背而弗见;秋毫之末,视之可察(4)。

【注释】

(1)销:《文选·张协〈七命〉》李善注引《淮南子》许慎注:销,生铁也。

(2)锻:北宋本原作”。刘家立《淮南内篇集证》本作“锻”。据正。

(3)缟(ɡǎo):白色丝织品。

(4)察:辨别。

【译文】

陶工丢弃绳索,赶车人拾取它;屠夫丢掉生铁,而打铁的人捡起它,因为所使用的缓急有所区别。

百星的光明,不如一个月亮的光辉;打开十个窗子,不如开一扇门光亮。

箭在十步之内,可以贯通兕甲;等力量到了尽头,不能穿透鲁缟。

高耸的泰山,背朝着它看不见;秋毫的末梢,对着它可以考察清楚。

山生金,反自刻;木生蠹,反自食;人生事,反自贼(1)。

巧冶不能铸木(2),工匠不能斫金者,形性然也。

白玉不雕,美珠不文,质有余也。

故跬步不休(3),跛鳖千里;累积不辍(4),可成丘阜。城成于土,木直于下,非有事焉,所缘使然(5)。

【注释】

(1)“山生金”六句:亦载于《说苑·辨物》。刻,《荀子·礼论》杨倞注:“减损。”指开掘。贼,败,害。

(2)冶:北宋本原作“治”。《道藏》本作“冶”。据正。语载《公孙尼子》。

(3)跬(kuǐ):半步。

(4)辍(chuò):停止。按,语载《荀子·修身》。

(5)缘:依循。

【译文】

山里生出黄金,反而使自己受到开凿;木头生出蠹虫,反而让自己被吃掉;人生出事端,反而使自己受害。

巧妙的冶工不能铸造木头,高明的木匠不能砍斫金属,这是由于不同事物形体的特性决定的。

白玉不要雕琢,美珠不要文采,天然的质朴就已经足够了。

因此不停地小步走,跛腿鳖也可以到达千里;堆积不停,可以形成高丘。城墙耸立由于土,木头挺拔由于根,不是有人规定它,所依循的自然规律使它形成这个样子。

凡用人之道,若以燧取火,疏之则弗得(1),数之则弗中(2),正在疏数之间。

从朝视夕者移,从枉准直者亏(3)。圣人之偶物也(4),若以镜视形,曲得其情(5)。

杨子见逵路而哭之(6),为其可以南,可以北;墨子见练丝而泣之(7),为其可以黄,可以黑。

趍舍之相合(8),犹金石之一调,相去千岁,合一音也。

【注释】

(1)疏:远。

(2)数(shuò):近。高诱注“疏,犹迟也。数,犹疾也”,有误。此言阳燧聚焦取火,与快、慢无关。

(3)枉:邪。

(4)偶:高诱注:犹周也。按,即周合、周遇义。

(5)曲:引申有全部义。

(6)杨子:战国魏人,哲学家。《列子》有《杨朱》,载其事。逵(kuí)路:九达之道。其事载《列子·说符》、《荀子·王霸》。

(7)练丝:即把丝织物煮得柔软而洁白。其事见《墨子·所染》。练,高诱注指“白”。

(8)趍(qū)舍:取舍。《精神训》作“趣舍”,《齐俗训》作“趋舍”。

【译文】

大凡用人的方法,就像用燧取火一样,距离它远了就得不到火,距离它近了就不能得中,正好在远近适中(即焦点)的时候才能燃着。

从早晨看晚上太阳移动了,从斜的测量正的就觉得有了亏缺。圣人周遇万物,就像用镜子看外物,全部得到万物的性情。

杨朱看到四通八达的道路而哭起来,因为它能够南行,也可以北行,不知如何选择;墨子看到洁白的生丝而抽泣,因为它可以染成黄色,也可以染成黑色,人性也会受到了环境影响而变化。

进退的互相取合,就像金钟石磬的调式固定一样,相距千年,音调仍然不会发生变化。

鸟不干防者(1),虽近弗射;其当道,虽远弗释。

酤酒而酸(2),买肉而臭,然酤酒买肉,不离屠沽之家(3),故求物必于近之者。

以诈应诈,以谲应谲(4),若被蓑而救火,毁渎而止水,乃愈益多。

西施、毛嫱,状貌不可同(5),世称其好,美钧也;尧、舜、禹、汤,法籍殊类,得民心一也。

【注释】

(1)鸟:高诱注:燕之属是也。干(ɡān)防:触犯、冒犯。防,通“妨”,害。

(2)酤(ɡū):买酒。

(3)沽:通“贾”,一曰坐卖。

(4)谲(jué):诡诈。

(5)不可同:于大成《说林校释》:“可”字疑衍。

【译文】

燕子之类不伤害人类,即使相距很近也没有人射伤;鸟类中挡道妨碍人类的,即使离人很远也不会放过它们。

买酒而发酸,买肉而变臭,但是打酒买肉仍然离不开屠坊酒店,因为寻求外物必定会去接近的地方。

用欺诈应对欺诈,用骗术对付骗术,就像披着蓑衣去救火,凿开沟渎而止水,会使混乱增加更多。

西施、毛嫱,形体外貌很不相同,世人称赞她们的美艳则是相同的;尧、舜、禹、汤,法令典章是根本不同的,但是得到百姓拥护则是一致的。

圣人者随时而举事,因资而立功,涔则具擢对(1),旱则修土龙。

临菑之女(2),织纨而思行者,为之悖戾(3)。室有美容,缯为之纂绎(4)。

徵羽之操,不入鄙人之耳(5);抮和切适,举坐而善(6)。

过府而负手者(7),希不有盗心。故侮人之鬼者(8),过社而摇其枝。

【注释】

(1)涔(cén):雨水多。擢(zhuó)对:高诱注指“贮水器”。

(2)临菑(zī):周代齐国都城。在今山东淄博东北。

(3)悖戾(bèilì):粗劣。

(4)纂绎(zuǎn yì):松紧不一。高诱注:不密致,志有感故。按,纂,聚集。绎,松弛。

(5)“徵羽”二句:高诱注:徵羽正音,小人不知,不入其耳。按,操,乐曲。

(6)“抮(zhěn)和”二句:高诱注:抮,转。转其和,更作急歌,激楚之音,非正乐,故“举坐而善之”。按,和,平和。切,急切的音调。俞樾《诸子平议》认为,“切适”当作“适切”。抮,北宋本原作“於”。《道藏》本作“抮”。据正。

(7)府:储藏财物、文书之所。负手:反手于背。

(8)侮:担心。

【译文】

圣人随着时势变化而行事,按照资用而建立功勋,水涝时要准备贮水器具,干旱时就要修治土龙致雨。

临淄的女工,织绢时思念远方之人,就会织出粗劣的丝帛。室中有美貌之人,心中不定,织缯就不会细密。

徵羽的高雅之声,不能进入小人的耳中;把抮转平和之音改用急促的俗调,全坐席的人都加以称赞。

经过府库而背着手的人,很少不存有盗窃之心的。因此害怕别人的鬼魂作祟而得病的,经过神社时就要摇动树枝。

晋阳处父伐楚以救江(1),故解捽者不在于捌格(2),在于批(3)。

木大者根欋(4),山高者基扶(5),蹠巨者志远(6),体大者节疏。

狂者伤人,莫之怨也;婴儿詈老,莫之疾也,贼心亡止(7)。

尾生之信,不如随牛之诞(8),而又况一不信者乎(9)?

忧父之疾者子,治之者医,进献者祝,治祭者庖。

【注释】

(1)阳处父(?—前621):春秋晋大夫。江:古国名,在今河南正阳西南。

(2)解捽(zuó):解决冲突。捽,打击。北宋本原作“椊(zuó)”。《四库全书》本作“捽”。据正。捌(bié)格:分别参与战斗。捌,分开。格,斗。

(3)批:打击要害。按,《道藏辑要》本作“伉”,通“亢”。《说文》:“亢,人颈也。”

(4)根欋(qú):根系四布。欋,通“衢”。

(5)扶:扶佐。

(6)志:王念孙《读书杂志》:“志”当为“走”。

(7)亡止:《道藏》本作“”。按,“止”为“也”字之误。

(8)“尾生”二句:高诱注:尾生效信于妇人,信之失。随牛、弦高矫君命为诞,虽然,以存国,故不如随牛之诞。

(9)一:常。

【译文】

晋阳处父讨伐楚国来解救江国,因此解决冲突不在于参加战斗,而在于击中要害,使争斗者被迫分开。

树木大的根系分布广,山陵高大的根基牢固,脚步大的人能走远路,身体高大的骨节稀疏。

神经错乱的人伤了人,没有人埋怨他;婴儿骂老人,没有人憎恨他,因为害人之心不存在。

尾生的守信用,不如随牛的欺骗,更何况经常不守信用的人呢?

担忧父亲疾病的是儿子,给他治病的是医生,进献祝愿的是祝,筹办祭祀的是庖厨。


第十六卷 说山训第十八卷 人间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