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证伪性与世俗智慧
字数:585
心理学对世俗智慧所提供的安逸感是一种威胁,因为作为一门科学,它不能安于无法反驳的解释。心理学的目标是对各种行为理论进行实证检验,以排除其中一些理论。某些世俗智慧表述得很清晰,经得起实证检验,这当然是心理学所欢迎的,而且其中许多已经被整合到心理学理论中。然而,心理学并不追求那类事后能解释一切,但事先无法做出任何预测的解释系统所带来的安逸感。心理学也不接受那些永远不需改变、代代相传的世俗智慧体系。试图向学生和公众隐瞒这一点无疑是自毁长城。遗憾的是,一些心理学教师和普及者觉察到心理学对世俗智慧的威胁给一些人造成了困扰,于是他们有时通过传递一种错误信息来试图安抚这种情绪,这种信息隐含着这样的意思:“你会学到一些有趣的东西,但别担心,心理学不会挑战那些你深信不疑的观点。”这是错误的,它对“什么是科学”和“什么是心理学”都会带来理解上的困惑。心理学致力于构建关于性行为、智力、犯罪、经济行为、婚姻的作用、儿童养育以及其他很多人们感受强烈的主题的事实。如果对上述主题的研究没有发现一些令某些人感到不安的事实,那才奇怪呢!
科学寻求概念上的改变。科学家试图描绘世界的真实面貌,而非我们原有信念所认为的世界该有的面貌。现代思潮中一个危险的趋势是,应避免让普罗大众知道世界的本质:一种无知的面纱是必要的,以保护没有能力应对真相的公众。心理学与其他科学一样都反对这样的观点,即人们需要规避那些让他们感到不适的发现。对于那些希望自己的信念不受证据挑战的人来说,心理学不是一个“安全空间”[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