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不值钱
从前面关于检验世俗智慧的讨论中,我们得出了可证伪性原则的另一个有趣推论:想法不值钱。更准确地说,我们的意思是,某些类型的想法不值钱。生物学家和科学作家史蒂芬·古尔德[30]对此是这样阐述的:
15年的每月专栏写作生涯让我收到了非专业人士关于科学方方面面的海量来信……我发现了常见误解中最为典型的一种。人们会写信告诉我,他们提出了一种革命性的理论,该理论将拓展科学的边界。这些理论通常以单倍行距打印在几张纸上,全都是对最深刻的终极问题的推测——生命的本质是什么?宇宙的起源?时间的起点?但是,这些想法不值钱。任何智力正常的人都能在早饭前产生几个这样的想法。科学家们也能够就这些终极问题提出想法。但我们不这样做(或者说,我们只让它们留在自己的脑子里),因为我们想不出验证它们的方法,以决定它们是否正确。从原则上来说,一个看似吸引人但无法被证实或证伪的想法,对科学来说又有什么价值呢?
古尔德最后一个问题的答案是:“没有任何价值。”古尔德所说的这些想法是廉价的,也是我们之前在对卡尔·波普尔观点的讨论中所提到的宏大理论,这些理论是如此包罗万象、复杂而“模糊”,以至于能够用来解释一切。这种理论的建构更多是为了提供情感支持,因为它们没打算被改变或被抛弃。古尔德告诉我们,这种理论对于科学目的是无用的,无论它们多么让人感到安慰。科学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但是这种创造性需要让概念结构与实证数据相符。这并不容易做到。那些如实解释世界的想法一点儿也不廉价。或许这就是为什么好的科学理论如此难以获得,而不可证伪的伪科学信念体系无处不在的原因,因为后者容易建构得多。
事实上,它们是如此容易构建,以至于有一个叫作“糟糕的特设性假说大赛”(BAH-Fest)的活动,专门颁奖给通过特设性假说和事先声明而变得不可证伪的最有创意的理论[31]。构建不可证伪理论之所以很容易,是因为防止理论被证伪的一个万无一失的方法是,在理论中塞满模糊和难以理解的术语[32]。许多不可证伪的阴谋论(例如,美国政府蓄意传播艾滋病,或者美国政府事先知道“9·11”恐怖袭击)都具有这种性质。这就是为什么阴谋论中的信念往往是相互关联的——如果你相信一个,你就倾向于相信另一个[33]。人们似乎有一种普遍的倾向,即容易对不可证伪的模糊性着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