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法和聚合性原则

字数:905

聚合性原则还意味着,心理学的各个研究领域都应使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因为不同类型的研究技术各有优劣,所以在得出特定结论所用的方法之间保持相对的平衡是比较理想的。心理学一直以来都因过于依赖基于实验室的实验技术而受到批评。然而,近年来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心理学各个领域所使用的研究方法越来越多样化。为了寻求聚合性的证据来支持他们的理论,研究者已经开始转向越发富有想象力的现场设计。

例如,有大量研究都在探讨所谓的“旁观者冷漠现象”,即一些人在观察处于紧急状况中的另一个人时,没有给予帮助的情况[28]。旁观者给予帮助的可能性,有时会随着在场旁观者人数的增加而下降。这一现象的早期研究者很清楚,如果仅靠观察实验室里的参与者目睹紧急事件时的反应就做出结论,那么这一结论是不可靠的。因此,在一项早期的著名研究中,研究者找到了一家愿意合作的酒类商店,同意假装店内发生了96次盗窃事件。当收银员在商店后面为“顾客”取啤酒时(“顾客”实际上是实验者的同谋),“顾客”拿着一箱啤酒走出前门。在收银台有一两个真正的顾客目睹了这一过程。然后收银员回来问顾客:“嘿,刚才那个人怎么了?你看到他离开了吗?”这样,顾客就有机会报告刚才发生的盗窃事件。与实验室结果一致,另一个人的在场抑制了报告盗窃事件的倾向。

第10章将讨论的许多概率决策原则都源于实验室研究,但也经过了现场研究的检验。例如,研究者使用源于实验室的原理来解释医生、股票经纪人、陪审员、经济学家和赌徒在各自环境中进行概率推理的方式[29]。在一些教育心理学领域中,实验室结果和非实验室结果也具有相当高的聚合性。例如,不同课程体系的实验室研究和现场研究都表明,早期的拼读教学有助于获得阅读技能[30]。

应当记住,研究的综合不总是指向肯定的结果,也就是支持最初的假设。有时,研究的聚合趋向于否定结论,即最初的假设不能得到支持。教育心理学中有关学习风格的研究就是如此。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老师有办法测量每个孩子的“学习风格”。我不想在这里提及具体的风格,因为不同的作者对“风格”的分类不同(这也是问题的一部分)。总之,人们觉得老师应该能够按照学习风格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这样所有学生的成绩都能提高。(有时也有人声称,如果这样做,学生们的成绩会更均衡。)问题是,在对这一想法进行了数百次研究之后,并没有证实这一点[31]。没有可重复的证据表明教师能够针对这些学习风格选择“相匹配”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科学共识向更有效的研究方法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