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使朝使团
字数:613
诏敕和其他旨意不仅由中国敕使带往朝鲜,而且由从中国返回的朝鲜使节带回朝鲜(“顺附诏书”)。表4显示了有清一代朝鲜接到诏敕的次数和频率。
表4中国使团和诏令
资料来源:《同文汇考》第43册。
按:使团的数量是按照离开北京的年份计算的。尽管一个使团也许会传达不止一道圣谕或诏令,但仍按一道计算。
朝鲜平均每年接到一道诏敕,其中的2/3是由敕使带到朝鲜的。有意思的是,在康熙和雍正两朝,它们全部是由皇帝所派使团带至朝鲜的,但在晚清时期,一多半是由朝鲜使团带回朝鲜的。这个变化也许可以用来证明,满洲统治者当初对朝鲜的压制已经缓和,他们对朝鲜的态度越来越友好了。乾隆末年,乾隆皇帝只向朝鲜派遣过四个使团,尽管他在同一时期经常向周边的其他国家派出使团。
虽然中国的敕使没有专门的名称,但他们的任务与我在前面描述使团的种类和任务的部分中所讲的事项大体相同。在表1中,除第3—6、24和26类(这几类都是朝鲜单方面的事务)以外,其他各类多涉及中国敕使的任务。
大清的钦命使团一般由一名正使、一名副使、两名大通官、两名次通官和18名随从组成。[38]在早期,一些敕使原本是朝鲜人。
中国使团所走路线与朝鲜使团前往北京的路线相同,唯一的例外是前者不到沈阳。[39]
接待敕使是朝鲜最重要的事务之一,部分原因在于这是一项沉重的财政负担。一旦接到使团离京的消息,朝鲜就成立一个专门负责接待敕使的临时机构。[40]在中国使团从鸭绿江前往汉城途中,至少会有五批朝鲜官员及其随员奉派前往迎接。[41]使团在沿途好几个地方受到奢华的宴请。[42]地方政府也参与此项接待任务。[43]汉城的接待更加奢华和讲究。敕使在汉城期间(时间相对短一些)会多次受到国王的接见和宴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