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 政治改革的局限
不同国家具体政治事件的历史进程各不相同。如同前面所提到的,政治改革的趋向遭到了强有力的反对,反对派力图尽可能多地保留传统体制的政治结构。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时期,反对势力的力量组合都各不相同。
在某些国家里政治体制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是铁板一块,产生了特有的“政治改革均衡”。例如从20世纪50年代直到铁托逝世之前的南斯拉夫,匈牙利也有15到20年的卡达尔统治时期,这两个国家的“改革均衡”并不完全一样,均衡时期内特有的自由化与镇压组合也有所不同。但在两个国家里,力量组合都维持了很长一段时期。“原教旨共产主义者”的团体并不打算恢复经典社会主义体制,而在此期间企图超过铁托或卡达尔改革的民主派力量也没有强大到能将体制从矛盾的均衡状态中转移出来。
不过,即使在这两个国家,均衡状态也并不稳定。①紧张不断加剧,最终的力量平衡还是压倒性地向迫切要求自由化改革的一方倾斜。其他国家的政治改革即使也处于矛盾平衡的中间状态,但它们都无法在更长时期内保持政治体制的统一。1980年在波兰浮出水面的政治运动背后就存在这样的推动力,以致让执政的波兰统一政党(共产党)感到垄断权力处于危险之中,因此,在1981年动用军事力量解散了团结工会。②
从执政的共产党的角度来考虑一下这个问题。改革和发展使它必须面对失去权力的可能性,因而它必定会想办法阻止这一趋势,不仅在最高领导层之中,而且在党政机构的所有层级都可以发现这种决心,其背后有几个因素。我们应该懂得国家权力对共产主义者而言,具有巨大的内在价值。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完全清楚,国家权力一旦失去就无法夺回,这是众所周知
①与这些说明相连的含义可以在动态体制的数学理论中找到。有两个不同的问题:体制是否处于动态均衡之中以及均衡是否稳定。前者意味着所有影响体制的力量之和为零,而后者暗示在体制被冲击扰乱失去均衡时,存在着一种内部机制可以使其回复到均衡轨道上。②未来的历史学家们将会判断苏联的说服或压力以及波兰共产党宣布战时状态,在诉诸于军事行动的决定中起了多大的作用。
的最可怕的灾难,官方意识形态早已把这种观点深深地根植于他们的内心深处[→4.6]。这种担心可能还伴随着某种个人焦虑:如果发生体制的革命性变革将可能使他/她失去工作、地位、个人权力以及物质特权;他/她完全有理由担心受到报复。
在此可以对政治改革的讨论作一下总结。前面描述了政治领域形成的自由化趋势和矛盾状态。政治自由化趋势有时强劲,有时却被击退,有时对它的镇压采取较为温和的手段,有时则是极为残酷。只要体制变革仍然被称作改革并且没有发展成革命,就存在可识别的政治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