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 苏联东欧后社会主义体制的政治结构

字数:1145

后社会主义体制的未来政治结构取决于许多因素。真正开始转轨的地方已经举行了第一次自由选举。少数几个政党参与选举,这些政党都已经在他们的宣言中接受了多党制和议会民主。这也适用于经典社会主义体制下执政的共产党。在这个程度上而言,继任政党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而更接近于社会主义民主党,因为他们已经放弃了列宁主义意识形态大厦的基本支柱:不惜任何代价垄断国家权力。

这些事件为体制的变革提供了其所需的基本条件。但必须补充的是,后社会主义今后一系列的发展取决于大量内部和外部因素。

首先,每个国家的出发点各不相同。举例说,波兰和匈牙利作为一方,罗马尼亚作为另一方,它们之间就存在着巨大差异。前两个国家的反对运动已经组织了一、二十年,并且在本章所描述的自由化趋势许多方面的转折点到来之前,它们已经向前推进了很长一段。而罗马尼亚的经典社会主义体制却以极端形式被保留了下来,无情的暴政一直持续到齐奥塞斯库统治的最后一天。在转轨开始时,后社会主义社会的状况与罗马尼亚的极端情形越接近,民主制度和民主精神的发展就越类似于“从零开始”。①

①东德的后社会主义转轨不同于其他任何一个国家。东德是跳过改革阶段,从经典社会主义体制骤然过渡到后社会主义的国家之一,在某种程度上与捷克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的情形相似。德国统一使整个情形变得独一无二。在统一后的德国里,迎接东德社会的议会民主制度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几乎都是现成的。

即便在革命之前酝酿了很长一段时间政治改革的地方,其民主制度也是非常不健全的。新的合法政党需要时间来熟悉议会惯例,独立司法体系的建立需要时间,在旧体制下全能的警察机关让位给在法律控制下服务于公共安全的组织机构不可能在一夜完成。起草实行宪政、保护财产和私人契约,以及捍卫公民自由所必须的法律和规章需要时间;媒体要学会如何履行其责无旁贷的职责(如批评当权政府和调查滥用职权)也需要时间。

新体制继承了沉重的历史包袱,不仅在于其虚弱的民主制度基础,而且还有那些仍然藏在人们心灵深处的残存意识形态。不难发现人们对许多事物抱有很奇怪的两分法观点:多数人准备接受,而且事实上也积极地渴望拥有民主、拥有有保证的公民自由、市场经济、竞争和私人财产安全。但与此同时,他们也期望新政权在最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旧政权所没有履行的承诺。

一个根深蒂固的残留物是向政府索取父爱主义的关心,渴望政府保护个人免受转轨和经济转型过程中的所有冲击。同样残存于人们头脑中的还有平均主义思想情感,它们导致人们对市场经济和私人部门扩大所带来的不平等现象感到痛苦和反感。

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困难掩盖了由于后社会主义转轨巨大经济问题而产生的内在危险。在仍然幼稚的民主政治中会有人成为民粹主义的煽动者,极端民族主义趋向也有可能出现。可以认为,对权力的驾驭依然掌握在民主主义力量的手中,但不能认为反对民主变革就会销声匿迹。经济形势发展得越顺利,危险才会变得越小,也才越有信心期待民主政治的巩固。


18.7 政治改革的局限第十九章 民(私)营部门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