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叔叔的小屋 - 杨怡译
第一章 本章向读者介绍一位讲人道的人
第二章 母亲
第三章 丈夫和父亲
第四章 汤姆叔叔小屋里的一个夜晚
第五章 展现“活财产”易主时的情感
第六章 发现
第七章 母亲的抗争
第八章 一丘之貉
第九章 从本章看来,参议员也只是个普通人
第十章 “财产”启运了
第十一章 在本章中,“活财产”浮想联翩
第十二章 合法买卖的范例
第十三章 贵格会教友村
第十四章 伊凡杰琳
第十五章 汤姆的新主人及其他诸事
第十六章 汤姆的女主人及其看法
第十七章 自由人的反抗
第十八章 奥菲莉娅小姐的经历及其看法
第十九章 奥菲莉娅小姐的经历及其看法(续)
第二十章 托普西
第二十一章 肯塔基
第二十二章 “草必枯干——花必凋谢”
第二十三章 亨利克
第二十四章 征兆
第二十五章 小福音传道者
第二十六章 死亡
第二十七章 “这是世界的末日。”
第二十八章 团聚
第二十九章 失去保障的人们
第三十章 奴隶货栈
第三十一章 途中
第三十二章 黑暗之处
第三十三章 凯茜
第三十四章 一个夸德隆女人的遭遇
第三十五章 纪念物
第三十六章 爱米琳和凯茜
第三十七章 自由
第三十八章 得胜
第三十九章 计策
第四十章 殉道者
第四十一章 小主人
第四十二章 一个证据确凿的鬼故事
第四十三章 结局
第四十四章 解放者
第四十五章 结束语
版权信息
书名:汤姆叔叔的小屋
作者:【美】斯陀夫人
ISBN:9787532762705
译者:杨怡
责任编辑:张建平
产品经理:@nachzugler
关注我们的微博:@上海译文
关注我们的微信:stphbooks
译本序
1852年,原在《国民时代》上连载的反奴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以单行本的形式问世,立即在美国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国内,小说的出版打破了因《1850年妥协法》等一系列法案通过后社会对奴隶制问题的冷漠态度,重新激起了人们对它的义愤,从而使南北方的矛盾日趋尖锐,反奴斗争的浪潮四处涌现,直至1864年内战爆发。所以林肯总统后来在接见该书作者斯陀夫人时曾幽默地称她是“写了一本书,引发了这场战争的小妇人”。一年之内,小说就销售了三十万册(当时美国的人口只有三千万),同年还被改编成剧本在百老汇和全美上演,盛况空前。在国外,这部小说相继被译成数十种文字出版(该作最早的中译本出版于1901年,名《黑奴吁天录》,译者为译界先驱林纾和魏易),并被改编成多种语言的剧本,在世界各地演出,影响巨大。斯陀夫人因此三次应邀访英,受到民众的热烈欢迎和维多利亚女王的接见。
斯陀夫人(1811—1896),全名哈里叶特·伊丽莎白·比彻·斯陀,是美国废奴文学的代表人物,也是黑人文学的开创者。她生于美国东北康涅狄格州列奇菲尔德一个清教徒家庭,父亲是牧师,担任过神学院院长之职。她和姐姐、兄弟自幼在浓郁的宗教氛围中长大,笃信宗教,关注社会疾苦。少年时代随父迁居辛辛那提,在那里生活了十八年。辛辛那提离南部蓄奴制仅一河之隔,系营救逃奴的“地下交通网”的重要据点。在那里她经常接触不堪忍受南部奴隶主残酷迫害的逃奴,她的三个兄弟和丈夫都曾救援过他们。她还多次去过南方,亲眼目睹黑奴任人宰割的悲惨遭遇,内心受到极大震撼,对他们的命运充满了同情。这一切都为她日后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1836年她与神学院教授卡尔文·斯陀结婚,斯陀是著名的圣经学者,也是位传教士。婚前,斯陀夫人是在哈特福德(康涅狄格州首府)后在辛辛那提当教师;婚后,她相夫教子,因家境清贫,在自己家中办私塾,教育自己子女,也接受黑人子女入学,并在丈夫的鼓励下开始写小说。除了代表作《汤姆叔叔的小屋》,斯陀夫人还主要出版了:《五月花号》(1843年);《汤姆叔叔的小屋题解》(1853年),作品针对南部舆论对《汤》书的攻击而写,书中以大量事实证明其作品有事实根据;《德雷德:一个阴暗的大沼泽的故事》(1856年),另一部反对奴隶制的小说,以美国著名的黑人起义领袖纳特·特纳为原型,描写黑人德雷德率众出没于沼泽,武装打击奴隶主;《牧师求婚记》(1859年);《老镇人》(1869年)等等。另外她还写了大量反映新英格兰地区中产阶级和乡村生活的小说、散文和诗歌。
《汤姆叔叔的小屋》是一部描写反动的蓄奴制下奴隶命运的小说。汤姆原是肯塔基州奴隶主谢尔比家的奴隶,因主人投机失败,和另一个小奴隶哈里(谢尔比夫人贴身女仆伊丽莎的儿子)被卖以偿债。他先是被卖给一个漂亮的富有同情心的奴隶主奥古斯丁,成了他家女儿伊娃喜爱的仆人。但在奥古斯丁父女两人不幸去世后,又被卖,落到了残酷的棉花种植园主勒格雷手里,在谢尔比先生的儿子赶来赎救他之前被活活鞭打致死。与此同时,穿插着另一条描写女奴伊丽莎及其丈夫逃亡加拿大追求自由的故事。当伊丽莎偷听到心爱的儿子哈里要被卖的消息时,连夜带着儿子逃跑了。她在奴隶贩子的追捕下,抱着儿子跳上俄亥俄河上的浮冰块,逃向自由州,和逃出另一个奴隶主之手的丈夫不期而遇。最后在废奴派人士的帮助下,逃到加拿大,获得了自由。
《汤姆叔叔的小屋》一书的题材取自于现实生活,体现了历史发展的进步潮流,是一部具有很强思想启迪作用和鲜明艺术特色的小说。它的创作突破了长期以浪漫主义为统治地位的传统,以现实主义为主导,通过感人的人物形象和细微的情景描绘,展示了整个一个时期的美国社会生活面貌。这种创作风格对同时代和后世作家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美国二十世纪著名文学评论家埃德蒙·威尔逊在其论述南北战争时期文学的评论集中称此书是有巨大影响的文学作品。
《汤姆叔叔的小屋》的艺术魅力主要来自于人物的塑造。主人公汤姆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一个,汤姆生性正直善良、品德高尚,对主人忠心耿耿;他笃信宗教,既安于天命做奴隶、委曲求全,内心又极其渴望自由。作者通过生活叙述、心理刻画,尤其是典型事例的描写,如得知自己与伊丽莎儿子一起被卖时,汤姆经过思想斗争决定不逃走,牺牲自己以保全庄园;在勒格雷庄上启发帮助女奴凯茜逃走并宁死不出卖她等等,突出了汤姆的性格和舍己救人、舍生取义的高尚精神,使汤姆的形象丰满而立体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读来有血有肉,令人感动。除了汤姆,作者还成功地刻画了各种不同的奴隶形象,如宁死不屈、争取自由的哈里斯,为救儿子孤注一掷冒死跳过浮冰的伊丽莎,受尽屈辱最后机智地逃出魔窟的凯茜,世故机灵的小托普西,被折磨致死的老普鲁,沦落为奴隶主帮凶的萨姆波和昆波。逼真地勾画了不同类型的奴隶主和奴隶贩子,如对奴隶宽厚、但不善经营濒临破产不得不卖掉汤姆的谢尔比;不赞同奴隶制却又无力改变现状,于是玩世不恭、对奴隶宽容放任的圣·克莱尔;视奴隶为草芥、残暴成性的恶魔庄园主勒格雷;满嘴讲人道却贪婪成性、心狠手辣的奴隶贩子哈利;唯利是图、凶狠残暴的人贩子马克斯等等。就是其他众多人物,如表面赞同惩罪逃奴法案但心地善良、于危急之中出手相救伊丽莎母子的议员;做事循规蹈矩、一丝不苟、谨记教义最后帮助小托普西成自由人的奥菲莉亚小姐;和蔼可亲热情助人的贵格会众教友……也都写得可圈可点。正是通过这一个个活灵活现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他们的生活和命运,使读者看清了万恶的蓄奴制血淋淋的真相、对人性的毒害和注定要灭之的必然趋势。
这部作品的艺术魅力还来自于作者对全书的布局和情景的描写。小说以穿插叙述的方式讲了同为奴隶的汤姆和哈里斯夫妇的两个故事,这两个故事几乎是独立的、平行展开的,但又是有机地交织在一起的。他们对被奴役的态度不同,最后的命运也不同,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反映出作者在同情汤姆,赞扬他品德高尚的同时呼唤民众进行抗争的意愿。而对情景的描写,作者的笔触细腻生动,有的部分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对人物的塑造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但是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这部作品也存在着不足或局限性,其中最让人诟病的是,全书的宗教色彩过于浓厚,说教宣传性过强。如作者出于自己的宗教偏见,给主人公汤姆罩上了一个神圣的光环,把他描写得像圣徒一般,过于称颂他的逆来顺受、俯首帖耳和委曲求全,以致于后来在黑人中间产生了“汤姆叔叔主义”,即“驯顺型黑奴”这一贬义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汤姆的形象,也削弱了作者对蓄奴制的批判力度。又如伊娃,她本是个天真烂漫的孩子,却被作者描写成了天使,赋予了神圣的使命,整天在思索如何解救众生的严肃问题,使这个人物显得不太真实和可信。此外,全书两个平行故事的发展也显得不够平衡,有些段落的行文略嫌拖沓。但是瑕不掩瑜,这些不足或局限并不影响该书成为一部优秀的有巨大影响的文学作品。事实是:自《汤姆叔叔的小屋》问世后的一百六十年来,她始终是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之作。
2012年12月
这是第一篇第一章 本章向读者介绍一位讲人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