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去世
周恩来走在毛泽东之前,这使毛泽东得以左右周恩来追悼会的安排:他试图借机抑制群众对周的怀念,对周一生的成就只给予了以党的标准而论尽可能低的评价。可是毛这些手段的效果适得其反。很多中国人非但不服气,反而为深得他们敬仰与爱戴的周恩来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而愤愤不平。
周恩来去世的当天下午,政治局开会筹备追悼会事宜,当时仍名义上担任副总理的邓小平于下午6点30分把政治局撰写的讣告草稿送毛泽东批示。第二天一早毛就批准了讣告,对以毛泽东、王洪文、叶剑英、邓小平和朱德为首的107人治丧委员会的人选也没有提出意见。[5-1]毛甚至同意由邓小平致悼词,将周恩来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但是毛泽东没有出席追悼会。追悼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三天前,毛不以为然地对他的警卫团团长汪东兴说:“为什么要我参加总理的追悼会?”[5-2]他让机要秘书张玉凤简单解释说,他行动不便,无法出席(虽然短短几个星期后,他还有体力会见尼克逊总统,会晤时间长达1小时40分)。他确实给周恩来送了一个花圈,但除此之外没有参加任何追悼活动。
在周恩来去世前的最后几个月里,毛泽东也同样与他保持着距离。到1975年9月,周恩来的体重已从过去稳定的130斤减少到仅80斤。[5-3]邓小平、叶剑英等亲密同事常去医院病房看望他,尽管他已经无法说话。1月5日他做最后一次手术时,邓小平和李先念等人守候在一旁。[5-4]尽管毛泽东的体力要比周恩来好得多,却一次也没去医院看望过周。毛还试图弱化外国人对周的悼念。周恩来去世的当天下午4点,邓小平向毛汇报说,很多外国代表请求前来表达敬意。当天下午晚些时候邓小平在会见阿尔巴尼亚大使时宣佈,根据毛的指示,外国驻京大使可以参加吊唁活动,各国领导人可以前往中国驻该国使馆凭吊,但不必派代表团来京。[5-5]
尽管毛泽东态度冷漠,但当电台和广播喇叭里传出周恩来逝世的噩耗后,举国上下都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在群众的眼中,周恩来自1973年以来一直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民众自发流露的哀痛,堪与1945年罗斯福去世或1963年肯尼迪遇刺在美国引起的反应相比。中国人民还记得一年前周恩来出席全国人大会议时虚弱憔悴的样子,故而对他的去世并不感到意外。但让他们担心的是,再也没有谁能够保护国家、使之免于毛泽东和“四人帮”的疯狂行径了。一些在文革中受过迫害的领导人,对周恩来如此心甘情愿地与毛泽东合作深感不满;但是在群众眼里,是周恩来使他们躲过了毛泽东的极端做法。[5-6]很多人担心,周恩来现在已经不能再保护他们,接下来不知会发生什么。
1月11日,北京居民仅仅从小道消息得知为周恩来送葬的车队将在当天出现,就已纷纷聚集在天安门广场,表达他们的哀思。这天下午,运送周恩来遗体的灵车在100辆黑色轿车跟随下,经天安门广场驶往西山的八宝山革命公墓,周的遗体将在那里被火化。尽管是数九寒天,估计有一两百万人伫立于街道两侧。[5-7]悼念的群众听到让他们担忧的谣言说,政治局不顾周恩来的遗愿,下令将他的遗体火化,他们愤怒地堵住了车队,直到周恩来的遗孀邓颖超向他们保证说,遗体火化是周恩来本人的要求。[5-8]
1月12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幅覆盖着党旗的周恩来遗体的照片,这意味着悼念活动已得到允许。[5-9]于是成千上万的人前往紫禁城旁的太庙瞻仰周恩来的骨灰盒。虽然禁止佩戴黑纱,制作黑纱的黑布和扎小白花的白纸还是在北京脱销。[5-10]到1月12日,大约已有200万人曾前往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敬献过花圈和祭文。[5-11]
在1月12日的政治局会议上,张春桥提议由叶剑英元帅在1月15日宣读政治局为追悼会准备的悼词。叶帅在一个月前刚读过康生的悼词,尽管邓小平当时正受到勐烈批判,他还是想给邓小平一个宣读悼词的机会。其他政治局成员接受了叶剑英的建议。[5-12]毛泽东虽然有权阻止,但否定政治局的决定也会令自己难堪,因此也同意了由邓小平宣读根据政治局指示正式拟定的悼词。
在追悼会上,邓小平代表党中央向精心挑选的5,000名与会者宣读了悼词。据经常给周恩来和邓小平当翻译的冀朝铸回忆,很少感情外露的邓小平“刚开口读到‘我们的总理’时就声音哽咽,停顿了一下。每个人也都在落泪”。[5-13]半个世纪以来,邓小平的生活与周恩来难分难解,两人都在毛手下兢兢业业干了几十年,也都在毛手下受过罪。这是邓小平在1977年春天复出之前的最后一次公开露面。
邓小平宣读的悼词颂扬了周恩来。但悼词内容是按政治局的指示写就的,所以毛泽东和“四人帮”也很难不同意。悼词中说:周恩来为党、为战无不胜的人民解放军、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创建、为工人、农民和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作出了贡献。他为无产阶级专政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外交事务上他贯彻了毛主席的革命外交路线。周恩来同志一生忠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他总是顾全大局,遵守党纪,善于团结绝大多数干部。他谦虚谨慎,平易近人,为其他领导人树立了生活艰苦朴素的榜样。邓小平又总结道,他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同疾病作了顽强的斗争。[5-14]
追悼会一过,立即宣佈正式的悼念活动结束。尽管报纸上刊登了追悼会的简讯和邓小平致的悼词,但与革命领袖去世时通常的做法相反,版面上几乎没有刊登任何介绍周恩来生平的文章,也没有关于天安门广场上和运送灵柩时参与悼念群众人数的官方估计。对于这种淡化周恩来去世的做法,很多人感到愤愤不平,不仅是因为没有为受到他们崇敬的人举行适当的悼念会,还因为这暗示着周恩来和邓小平的对手在政治上占了上风,他们将实行与周恩来背道而驰的政策。[5-15]
追悼会过后,按周恩来遗孀邓颖超的请求,由她陪伴周恩来的骨灰前往机场。在那里,工人将骨灰送上一架飞机,从空中撒向他奉献了一生的中国大地。[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