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游资的吸收

字数:3788

一、农村货币的充斥

农村中发生游资的现象是一年多来特别可以令人注意的事。有一次我们在昆阳的一只小船里,看见有一个老太太在付船资时,向衣兜里摸出一大卷钞票来,而且全是伍元拾元的大票子,当时真把我看呆了。穿得这样不整齐的乡下老妪竟是个富翁!最近我疏散到离昆明有20公里的乡下住,据说我们的房东过去一年有2万元的收入,并不是滇币,这又使我初听来不易相信的事。又据说中山大学离开澄江时,学生们在短期内,曾把旧货换得农民十几万元的货币;一条绒毯竟卖到几百元!大热天气,路上会碰见披着大衣的乡下佬。货币有如潮水一般涌进农村,和两年前1毫钱可以雇工一天的情形相比,真是有隔世之感了。

农村货币充斥并不限于云南,11月21日昆明《中央日报》载有中央社重庆航讯,美丰银行经理的谈话谓:本年度川康农村出售食粮和副产品约有20万万元,从前农民把农产品出售后,即购买其他日用品,通货可以再流入城市;今年却不然,20万万中只有半数复入市面,其余半数却呆滞在农村里。这谈话中的数字若是可靠的话,则农村游资已成了很严重的问题了。

二、农村里哪里来这批货币呢

农村中货币的充斥是目前一件很显著的事实。他们哪里来这些货币的呢?我们不应忘记抗战之前中国的农村到处都闹着金融恐慌。为什么不到三年,后方农村中反而会发生游资的问题呢?简单地说来是农民收入的增加超过了他们支付的增加,超过的结果是剩余了一大笔没有动用的资金,滞留在农家,不再回到市面上去——即使动用的话,也大部在农村范围之内。

《新经济》第4卷第2期吴景超先生发表了一篇《抗战与人民生活》,这是他5月间在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去考察的一篇报告。他的结论是农民生活在抗战的几年中普遍地改善了。改善的原因是在他们收入的增加。他更分析农民收入增加的原因有下列几种:

(一)农产品价格的高涨。

(二)农民在运输工作上,得到一笔很大的收入。

(三)许多机关学校因为疏散的关系,都从都市搬到乡间,以前花在都市里面的钱,现在都花在乡间了。

(四)农民在副业上的收入,大有增加。

(五)农贷的积极推行。

(六)农村失业问题完全解决,人人有事做。

据这分析,我们可以见到在抗战过程中,农村经济的传统自给程度已受到打击。抗战已迫着农村把农产品大量地输出,把他们的劳力加紧地利用,他们已成了前方的军队和后方都市居民生活资料的供给者,他们的经济由“自给”成了“他给”。

三、生活程度提高的困难

敌人的经济封锁,前方军需的需要,以及后方人口的集中——这些都刺激着内地农村的生产力,加重了他们供给别人生活资料的担负。可是他们得到的是些什么呢?内地都市能有什么东西拿来和农村交换呢?

我们若分析这一方面的问题,就可见到为什么货币呆滞在农村中的原因了。当然农民的生活,好像吴景超先生所说的,是普遍地提高了。老百姓现在比以前吃得好了,衣服穿得整齐了,新建筑比以前加增了,赎田的人多了,田价涨了,田赋的收入增加了,不必急于把新谷出售了,还债的能力提高了,市镇中杂货店生意好了,乞丐游民减少了——可是我们若仔细一查,吴先生所举出的10项中,只有很少的几项是表明农民向都市获取的生活资料在那里增加。农民穿的土布大都还在农家织的,吃的更不用说还多是自己家里的。只有市镇杂货店生意好的一项透露了一些都市产品输入农村的消息,农村输出增加而输入不成比例的增加,则他们的地位就会像美国在大战中成了黄金输入国一般,只是他们输入的不是黄金而是纸币罢了。

为什么都市向农村的输出不能成比例地增加呢?这也是抗战中不易避免的现象。抗战过程中都市工业总是在军用品上发展,即使不把原有制造日用品的工厂改造成军需工厂,至少在轻工业方面不会有突飞的发展,这在中国尤其是如此。后方都市既没有大量日用品生产,若是要提高农民的生活程度,其势不能不利用国外的输入,这在抗战中又是不可能的。即以政府所允许的输入品来说,因为数量少,运费贵,总是不容易达到农民的手中——以上是从都市的供给能力方面来说明农民生活资料不易改善和增高的原因。

在农民本身说,收入增加对于他们改善生活的刺激还是不够大。我们可以想像一个常在债务中挣扎的农民,突然鸿运亨通,手边有了一卷一卷的钞票,他若不是个朝不顾夕的无聊家伙,第一件事要做的自然是料理债务;还有余钱,也不会敢放胆花去;中国的农民是素来在勤俭两字中训导出来的,而且经验告诉他厄运是随时会光临,所以积蓄一些生命的保障金是他们认为和吃饭一样必要的。这样使他们的生活程度不易跟着收入增加亦步亦趋地提高的主观原因。在吴先生所列的10项生活好转的事实中,重要的也是还债赎田,留些谷子在家,和置一些不易消耗的不动产。抗战中人民的生活是好转了,可是好转的速度并没有赶上他们收入的增加。

四、节约而不储蓄的危险

从每个箱子藏着一大卷一大卷纸币的农民来说,他们确是很能勤俭立家的人,“有的时候想着没有的时候”,留着一些钱以防将来农村不景气的时候用,这是最可奖励的打算。可是大批的通货呆滞在农村中,从整个国家的经济上来说,却并不是一个好现象。通货入藏和储蓄是不同的,通货的入藏是把一部分可以用来再生产的经济力埋没了,储蓄是积聚分散的游资用来生产的意思。入藏和储蓄的区别告诉我们节约而不储蓄是件有害于国家经济的举动。

假如我们的货币是黄金,而黄金的产量不能突然提高的话,则入藏的结果是可以使货币流通量缩紧,压迫物价下落,货币的流转困难,生产力降低。但货币若是纸币,又处在战时,农村中一批批把货币入藏的结果,却会引起纸币发行额的不断扩大,以维持战时金融的流转。而且因为货币不断地吸出市面,减轻了通货膨胀的威胁,使发行机关更可大胆发行。可是货币入藏并不是销毁,每一张藏在箱子底下的纸币,每时每刻都可以走入市面上发生货币作用的。大量的入藏虽则暂时地减轻了通货膨胀的威胁,可是潜在的威胁却更大。若是有一个时候,收藏的人忽然对于货币缺乏信用而要在市面上换取货物时,很可以促成金融的危机。

货币呆滞在农民手中,不去用在生产事业上,在目前情形中,还有一个不良的影响,就是农民没有急于把农产品抛售在市场的需要,因而促进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增加一般非农民的生活费用,而且更加速地使货币流向农村。

这样说来,农村游资的呆滞不但是旷费国家的生产力,而且还潜伏着对于国家经济很大的危险。可是我们怎样能去吸收这一批在农民箱子底下、衣兜角里的纸币呢?诚然,我们是不应当,也不可能,从努力提高农民消费量和农村的输入额来解决这问题,因为问题不是在农民节约节错了,而是发生在节约之后没有继之以储蓄的缘故。

五、吸取游资的方法

我们所谓吸收游资的意思,是在使这一笔可能的生产力实现出来,换言之,是要把农民现在所收藏的钱用在生产事业上。因之减少入藏的最捷途径,自应是增加用在农业上的资本,使农民自己来利用他们的储蓄。

这问题又牵连到我们的农业中还能吸收多少资本的题目上来了。反过来说,我们要吸收游资,还得开辟农业投资的门路。譬如在云南农村中用化学肥料的人家极少极少,我们所调查过的地方还没有看见过。他们所用的肥料是牲口和人类的粪,“油枯”(豆饼)和草。除了油枯是有市场者外,离市镇稍远之处肥料全是自给的。因之,肥料一项就不成为利用资本的项目。若是国内能有化学肥料的生产,一方面可以吸收大量的农村资金,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农田的生产力。

若是在农业本身开辟投资的门路比较困难,则我们还得在农村副业中增辟投资之路。好像各种纺织机的输入农村等,都是应当注意的方法。

除了奖励农民自己利用他们的资金外,我们还得想法把他们多余的钱借出来用到农业以外的生产事业上去,可是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钱到了农民手上就像黏着一般,不易吸出来了”。要农民节约,那是一些也不难,因为节约的好处,早已由痛苦的经验,深深地印在他们的心上了。要他们储蓄在银行里则不然,因为银行在农村还是件太新的东西,短期中极难取得他们的信仰。在这过渡期间有什么方法可以比较有效地把农村游资吸收出来呢?

在回答这问题之前,我们最好先看一看农村中原有的金融机构。在中国任何农村中我们都可以见到“钱会”的组织,这种组织在云南俗称“上賨”。它的机构大致是如此:凡是需要大宗资金的人,出头集会,入会的人大家拿出一份钱来凑给他,以后每定期集一次会,由会员轮流收款,已收款的则按期归还,这是一种整借零还和零存整取两种方式并合而成的。我曾这样想:我们能不能利用这个机构来集中农村游资,然后再想法把这笔集合了的资金利用在生产事业上去?利用这机构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由政府或特许银行做会首,在农村中集会,任农民自由加入,并予以较高的利息,以资奖励;二是政府或特许银行提倡集会,规定凡集会者,政府或特许银行可入股若干,会首由农民自任,这样凡是有利用资本能力的农民,都容易在这机构中获得资金,而且在会规里面,公家所认股子的利息可以特别降低,以示提倡之意。

或者有人以为钱会的组织只能限于较小的亲密团体中,它信用的基础是人情和面子,若是公家参加了,就不易顺利进行,这一层我是觉得并不必顾虑的,因为依我们实地调查钱会的组织并不一定限于近亲,即是不太相熟的人也可以入会的,据张君之毅在玉溪调查,那里的钱会可以扩充得很大,参加同一组织的有百人以上,这个例子表明了若将这种机构稍加改良,就能有很大的活动能力,活动的范围也可以超过亲密的小团体。无论如何,我认为这是一件值得慎重试验的事业,希望农村金融的负责当局能留意及之。

还有一种吸收游资的方法值得试验的是奖券和有奖储蓄。在货币充斥的农村中,已发生了赌风滋长的情形,我们在昆明附近的乡村中,就知道有大规模的赌博,一夜的输赢有高至2000元的。这种现象是很自然的,因为游资无法吸收在生产事业中,投机行为就会发达,这在都市中是如此,农村中亦然,单靠一纸公文来禁止是没有用,而且反而增加行政机构腐化的引诱。最好就是政府能利用人民这种投机心理来吸收零批游资。现在中央储蓄会的有奖储蓄在吸收都市零批游资上已有很好的成就,可是加入储蓄会的至今还大都限于都市居民,这辈居民并不是入藏货币的重要人物。怎样可以使农民加入储蓄会?怎样可以引起他们的兴趣?怎样可以特别使农民容易得奖?我在这短文中不能提出来详细讨论,但是我愿意唤起金融界当局的注意,希望他们能及早在吸收农村游资上有具体的方案。


货币在农村中清理农家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