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列传赞

字数:388

司马迁

史公不喜武帝穷兵匈奴,然又不敢深论,故特地一笔出,一笔入。

孔氏著《春秋》,隐、桓之间则章¹,至定、哀之际则微²,为其切当世之文而罔褒³,忌讳之辞也。(罔褒者,言不得不褒,则不如微之也。赞匈奴传,先著此一行,最有意。)世俗之言匈奴者,患其微一时之权⁴,而务調纳其说⁵,以便偏指⁶,不参彼己⁷;将率席中国广大⁸,气奋,人主因以决策,是以建功不深。(此数十语,逐句含吐。)尧虽贤,兴事业不成,得禹而九州宁⁹。(忽然又撤笔外去。)且欲兴圣统,唯在择任将相哉!唯在择任将相哉!(不唯择将,兼宜择相,有味哉,有味哉!)

【注释】

¹章:彰明。
²微:隐微。因孔子仕于定公、哀公之际,根据孔子为尊者讳的原则,所以对定、哀之际的大事,在《春秋》中记得较隐微。
³罔:无。
⁴微一时之权:求一时的权宠。
⁵谲(chàn谄):谄媚。纳:进。
⁶便:适宜。偏指:片面的意指。
⁷不参彼已:据司马贞《史记索引》云:“不参详终始利害也。”意为不作全面考虑。
⁸将率:即将帅。率:通“帅”。据《史记索隐》认为是指樊哙、卫(青)、霍(去病)等。席:凭借、倚仗。
⁹九州宁:九州安宁,即天下太平。史公引尧得禹而九州宁,以讽刺汉武帝不能选择贤能将相,而专听谄纳小人浮说,多伐匈奴,损害平民。


伯夷列传卫将军列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