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献子悟三叹

字数:547

晋语九

初叹,是惟恐不足;再叹,是岂主而有不足;三叹,是已足。轻轻只将“不足”二字翻剔,而已令其主心动于内,意悦于外。有臣如此,主欲不名闻诸侯,不可得也。

梗阳人有狱¹,将不胜,请纳贿于魏献子²,献子将许之。阎没谓叔宽曰³:“与子谏乎⁴!(只四字,忠爱悱恻之甚!)吾主以不贿闻于诸侯⁵,(可惜许。)今以梗阳之贿殃之⁶,(下一“殃”字,妙!)不可。”(只二字,义形于色之甚!初商,用一“乎”字,熟商,用一“不可”字,如闻二人之声,如见二人之心。)二人朝,(句。)而不退。(好。)献子将食,问谁于庭,(好。)曰:“阎明、叔褒在。”(好。)召之,(好。)使佐食⁷。(写献子之视二人如此,是以忠爱形色也。)比已食⁸,三叹。(妙于不谏,此人子事父母几谏之法,而二人以之。)既饱,献之问焉,曰:“人有言曰:唯食可以忘忧。吾子一食之间,而三叹,何也?”同辞对曰⁹:“吾小人也,(一称小人。)贪。馈之始至¹⁰,惧其不足。故叹。(忽然无中生有,想出“不足"二字,又恣意变作三句。妙,妙!)中食而自咎也¹¹,曰:'岂主之食而有不足?'是以再叹。(“惧其不足”,妙!“岂主有不足”,更妙!分明直扎心窝里。)主之既已食,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餍而巳¹²,是以三叹”(再称小人。插此二句,法奇。犹言小人之腹,属厌而已,愿君子亦以是为心也。轻轻已谏毕。)献子曰:“善。”乃辞梗阳人¹³。(献子又妙!君臣如此,直父子也,鱼水不足喻矣。)

【注释】

¹梗阳:魏献子的封邑。狱:诉讼。
²魏献子:即魏舒,晋国正卿。
³阎没:名明,晋国大夫。叔宽:名褒,晋国大夫。
⁴谏:规劝。
⁵主:卿大夫称主。这里指魏献子。不贿:不贪财。
⁶殃:祸害。
⁷佐食:陪同进餐。
⁸比已食:等到吃完这顿饭。
⁹同辞:异口同声。
¹⁰馈(kuì渍)之始至:肴馔刚送上来的时候。馈:所进之食,这里指肴馔。
¹¹咎。责。
¹²属:适。餍(yàn厌):饱。巳:止。
¹³辞:拒绝。


董叔得系于范邮无正论垒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