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702

武侯问曰:“吾与敌相遇大水之泽,倾轮没辕(1),水薄车骑(2),舟楫不设(3),进退不得,为之奈何?”起对曰:“此谓水战,无用车骑,且留其傍。登高四望,必得水情。知其广狭,尽其浅深,乃可为奇以胜之。敌若绝水,半渡而薄之(4)。”

【注释】

(1)倾轮没辕:意即大水冲坏车轮,淹没车辕。倾,倾斜,这里是冲坏的意思。没,淹没。

(2)薄:迫近,这里是快要吞没的意思。

(3)设:准备,安排。

(4)敌若绝水,半渡而薄之:意谓敌人如果渡河,就在他们渡到一半时攻击敌人。绝水,渡河。薄,迫近,这里是攻击的意思。施子美曰:“《孙子·行军》有处山之军,有水上之军。武侯之所问者,水上之军也。……古者水战有蒙冲,有斗舰,有海鹘,若此之类,皆水战之具也。设与敌遇于此,舟楫未具,则何以哉?不过留而不行,登高以望,知其浅深广狭之处,则水情为可以得矣。既得其情,必制以奇,乃可以胜。敌若绝水而来,必候其半渡而举之,此韩信之所以囊沙睢水,候其半渡而击之者,得乎此也。”解文超说:“《六韬·鸟云泽兵》之言‘泽兵’者,则袭用《吴子·应变》之之‘水战’,《六韬·鸟云山兵》之言‘山兵’者,则袭用《吴子》之‘谷战’。《六韬》之‘十一卒’,即袭用《吴子》之‘五练’。在此,《六韬》沿用并发展了《吴子》的作战思想和作战方法。”薛国安说:“在河流湖沼地带作战,吴子名之为‘水战’。对于水战,吴子强调,第一要迅速察明水情,‘知其广狭,尽其浅深’。第二,要求根据河流湖沼地带的地形特点,放弃车兵和骑兵,‘无用车骑,且留其傍’,而以步兵为主力与敌较量。第三,结合天时,以特殊战法,‘为奇以胜之’。如果敌军‘居军下湿,水无所通’,恰逢‘霖雨数至’,就‘可灌而沉’。如果敌军‘居军荒泽,草楚幽秽’,恰逢‘风飙数至’,便‘可焚而灭’。”

【译文】

魏武侯问吴起道:“我军与敌人在很大的河水湖泽地带相遇,大水冲坏车轮,淹没车辕,快要吞没车兵与骑兵,而我军却没有准备舟船,进退都不行,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吴起答道:“这叫做水战,不要让车兵与骑兵出战,把他们暂时留在水岸旁边。登高四处远望,必能了解水情大势。察明水域的宽窄,掌握水的浅深,这样才可以出奇招战胜敌人。敌人如果渡河,就在他们渡到一半时攻击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