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武侯问曰:“天久连雨,马陷车止,四面受敌,三军惊骇,为之奈何(1)?”起对曰:“凡用车者,阴湿则停,阳燥则起,贵高贱下,驰其强车(2)。若进若止,必从其道。敌人若起,必逐其迹(3)。”
【注释】
(1)“天久连雨”五句:意谓天气阴雨连绵,车马陷在泥路上动弹不得,四面遭敌攻击,三军惊慌恐惧,这种情况该怎么办?施子美曰:“太公论车骑之地,有曰:‘汙下沮泽,进退渐如,此骑之患地也;圯下渐泽,黑土粘埴,此车之劳地也;日夜霖雨,旬日不止,道路溃陷,前不能进,后不能解,车之陷地也。若是者,皆车骑死败之地。’武侯之所问,天久连雨,马陷车止,此正太公之所戒也。加之四面受敌,三军惊骇,得无忧乎?”
(2)“凡用车者”五句:意谓使用战车的一般方法是:天阴地湿就停下来,天晴地燥就行动,选择高地,避开低地,让强固的战车行驶起来。施子美曰:“高则阳燥之地也,故贵之;下则阴湿之地也,故贱之。凡此皆车之用,贵得其地也。是以成周轮人为轮,有行山之轮,有行泽之轮。行山者欲侔,行泽者欲舒。侔以行山则不甐,舒以行泽,是刀以割涂也。成周之法,因地而异其制。吴子之言,则论其地之所宜。”朱墉引汪殿武曰:“此言车战之法,不可乱用也。如进止之间,必由高燥之道,则驰骋自如而纵横由我。”又引《醒宗》曰:“阴湿则停,此用车趋避法。必逐其迹者,前车即后车之鉴。”
(3)“若进若止”四句:意谓无论是行进还是停止,都必须让战车在道路上,顺路前行;敌人如果有所行动,就要追踪敌人的车辙以免迷路。迹,此处指敌人战车的车辙。施子美曰:“若夫用之又当驰其强车,或进或止,必从其道。从其道者,所以求其利也。敌人若起,必逐其迹,此正践墨随敌也。”朱墉引《大全》曰:“必从其道,道指高燥言,言车道贵高燥,贱阴湿,今久雨道失,务必追寻其道,以为进止。下文云敌人若起,必逐其迹,亦是追其去迹,恐失迷其道也。”李硕之说:“《孙子》主张要‘知天’,就是说要掌握昼夜、阴晴、寒暑等天时气象的变化,以及四季时令的更替等。它是从战略的高度来要求将领的。吴子则从战术的角度,总结了在‘天久连雨,四面受敌’的情况下,与敌车战时的应变措施和具体战法。说明要因天时之变,而采取不同的战法。”
【译文】
魏武侯问吴起道:“天气阴雨连绵,车马陷在泥路上动弹不得,四面遭敌攻击,三军惊慌恐惧,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吴起答道:“使用战车的一般方法是:天阴地湿就停下来,天晴地燥就行动,选择高地,避开低地,让强固的战车行驶起来,无论是行进还是停止,都必须让战车在道路上,顺路前行。敌人如果有所行动,就要追踪敌人的车辙以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