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字数:436
欲之与恶,善之与恶(1),四者变之失(2)。恭之与俭(3),敬之与傲,四者失之修(4)。故善素朴、任惔荡而无失(5),未有修焉,此德之永也。言有信而不为信,言有善而不为善者,不可不察也。
【注释】
(1)善之与恶:明初刊本此句作“善之于善”,《百子全书》本、《指海》本作“善之与恶”,今从《指海》本。
(2)四者变之失:欲(喜好)善(良善)、恶(wù)(憎恶)恶(è)(邪恶)如果变成恶(wù)(憎恶)善(良善)、欲(喜好)恶(è)(邪恶),那就错了。失,错,错误。
(3)俭:通“险”,阴险,险诈。
(4)四者失之修:恭(恭谨)失其本来而成为俭(险诈)、敬(敬重)失其本来而成为傲(傲慢),原因在于矫饰造作。修,指矫饰造情以取悦于人。
(5)故善素朴、任惔(dàn)荡而无失:明初刊本等诸世传本此句作“故善素朴、任惔忧而无失”,“惔忧”语不成义。《无厚篇》有“惔然宽裕,荡然简易”句,“惔忧”或为“惔荡”之失,今改“忧”为“荡”。惔荡,淡泊坦荡。
【译文】
喜好与憎恶,良善与邪恶,这四者如果由喜好良善、憎恶邪恶变为喜好邪恶、憎恶良善,那就错了。恭谨与险诈,敬重与傲慢,这四者如果恭谨失其本来而成为险诈、敬重失其本来而成为傲慢,那是由于矫饰造作的缘故。所以,喜好素朴、一任淡泊坦荡而不失真情之自然,不去矫饰造作,这才能保持德性的长久。说得信誓旦旦却并不做可信的事情,说得天花乱坠却并不诉诸切实的善行,对于这样的人不可不留心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