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圣俞诗集序

字数:1722

欧阳修

不知是论是记是传是序,随手所到,皆成低昂曲折。少年偷见此等文字,便思伸手泚笔自作古文。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¹而多穷²,斗引一语。夫岂然哉³?劈手推倒。盖世所传⁴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自出妙论。先以一句判倒,下接手详写之。凡士之蕴⁵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⁶其奇怪,内⁷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⁸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⁹。详写古今诗人,真被写绝。然则非诗之能穷人¹⁰,殆¹¹穷者而后工也。妙论,至。结束上文。

予友梅圣俞,先出人。少以荫¹²补为吏,累举进士,辄¹³抑于有司¹⁴。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¹⁵五十,犹从辟书¹⁶,为人之佐¹⁷,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次出遭遇。其家宛陵¹⁸,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¹⁹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次出文章。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方出诗。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²⁰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²¹,而追商、周、鲁《颂》²²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如叙事,如发论,曲折低昂,离合转换,备极文情。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七字,写尽真正诗人。其妻之兄子谢景初²³,惧²⁴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²⁵为十卷。真正诗人,其室中必定有此一人。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²⁶也,辄序²⁷而藏之。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²⁸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²⁹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曲折低昂,离合转换,节节入妙。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惘然不尽。

注释:

¹达:尊贵显达。

²穷:潦倒不得志。

³夫岂然哉:难道真是这样吗?

⁴传:流传。

⁵蕴:胸怀。

⁶探:探究。

⁷内:内心。

⁸羁臣:被贬谪放逐在外的官员。

⁹工:精美。

¹⁰穷人:使人潦倒不得志。

¹¹殆:音dài,大概。

¹²荫:父辈功绩的荫庇。

¹³辄:每次。

¹⁴有司:主考官。

¹⁵今:即将。

¹⁶辟书:聘书。

¹⁷佐:幕僚。

¹⁸宛陵:今安徽宣城县。

¹⁹说:通“悦”。

²⁰王文康:即王曙,洛阳留守,欧阳修、梅圣俞都做过他的下属。

²¹清庙:宗庙。

²²商、周、鲁《颂》:《诗经》中的商颂、周颂、鲁颂。

²³谢景初:字师厚,庆历进士,博学能文,尤长于诗。

²⁴惧:担心。

²⁵次:编。

²⁶类次:以类编次。

²⁷序:作序。

²⁸铭:作墓志铭。

²⁹掇其尤者:选取其中最好的。

译文:

我听到世人常说:诗人仕途畅达的少,穷困潦倒的多。难道真是这样吗?大概是由于世上所流传的诗歌,多出于古代穷困潦倒的人的笔下吧。大凡胸藏才智而又不能充分施展于世的士人,大都喜爱到山上、水边去放浪形骸,看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等事物,往往探究它们的奇特怪异之处,内心有着忧愁感慨愤激的郁积,这些情感化为诗兴,即寄托在怨恨讽刺之中,道出了逐臣弃妇的慨叹,而写出了人所难于言传的感受来。大概人越穷困就越能写出好诗。如此说来,并非写诗使人潦倒,应该是潦倒以后才能写出好诗来。

我的朋友梅圣俞,年轻时由于承袭祖上的爵位,当了个下级官吏,屡次被推荐去考进士,总是遭到主考部门的压制,在地方上困厄了十多年。直到五十多岁了,还要靠别人下聘书,去当人家的办事员。他郁积着自己的才能智慧,不能在事业上充分地表现出来。他家乡在宛陵,幼年时就学习诗歌,从他还是个孩童时起,写出诗句来就已使得父老长辈惊异了。等到长大,学习了六经仁义的学问,他写出的文章简古纯正,不苟且取悦于世人,因此世人只知道他会写诗却不知道他的诗妙在何处。然而当时人不论贤愚,谈论诗歌必然会向圣俞请教。圣俞也把自己不得志的地方,喜欢通过诗歌来发泄,因此他平时所写的东西,其中诗歌就特别多。他在社会上已经是知名人士了,却没有人向朝廷推荐他。先前,王文康公曾看到他的诗作,慨叹地说:“二百年没有这样的作品了!”虽然对他了解很深,可还是没有加以推荐。假使他有幸得到朝廷的任用,写出如《诗经》中雅、颂那样的作品来歌颂大宋的功业恩德,献给宗庙,使他类似于商颂、周颂、鲁颂等作者,难道不是很伟大的吗?可惜他到老也不得志,只能写穷困潦倒者的诗歌,白白地在虫鱼之类上抒发穷苦愁闷的感叹。社会上只喜爱他诗歌的工巧,却不知道他困厄已久,将要老死了,这难道不值得叹息吗?

圣俞的诗很多,自己却不收拾整理。他的内侄谢景初担心它太多容易散失,选取他从洛阳到吴兴这段时间的作品,编为十卷。我曾经酷爱圣俞的诗作,担心不能全部得到它,十分高兴谢氏能为它分类编排,就为之作序并保存起来。从那以后过了十五年,圣俞因病在京师去世,我已痛哭着为他写好了墓志铭,便向他家索求,得到他的遗稿一千多篇,连同先前所保存的,选取其中特别好的共六百七十七篇,分为十五卷。啊,我对圣俞的诗歌已经评论得很多了,所以不再重复。


朋党论秋声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