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声赋

字数:1565

欧阳修

赋每伤于俳俪。如此又简峭,又精练,又径直,又波折,真是后学作文之点金神丹也。

欧阳子¹方²夜读书,一句,只如赋序。闻有声自西南来者,声。悚然³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⁴,忽奔腾而砰湃⁵,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铮铮⁶,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⁷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先赋声。极意描写,笔又参差。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借视陪闻,作波。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⁸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渐入。

予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乎来哉!次赋秋声。先咨嗟,次怪叹,总与秋声相副。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⁹;其色,宾。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容,宾。其气栗冽¹⁰,砭¹¹人肌骨;其气,宾。其意萧条,山川寂寥。其意,宾。只要如此生发,虽作万音赋,亦无难。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奋发。连用其色、其容、其气、其意,引其声,便浏然而下。丰草绿缛¹²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二句,未秋。草拂¹³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一气¹⁴之余烈。赋秋声止此。夫秋,刑官¹⁵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次赋秋。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再赋秋。天之于物,春生秋实。再赋秋。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¹⁶,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再赋秋。看其带赋带注,带注又带赋。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此段始是作赋正意,言草木无情尚飘零,何况人有情,又能永年。百忧¹⁷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此是人所宜忧,万不能免者。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此是人所不必忧,而故自犯者。宜其渥然丹者¹⁸为槁木,黟然¹⁹黑者为星星²⁰。此赋之所以作也。奈何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²¹,亦何恨乎秋声!”讥世不必忧而故自忧人。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妙,妙。于大声外,更添一小声,临了又作波。

注释:

¹欧阳子:欧阳修自称。

²方:正在。

³悚然:惊惧状。悚,音sǒng。

⁴淅沥以萧飒:淅沥和萧飒均是象声词,指轻微的风雨声、落叶声。

⁵砰湃:波浪汹涌声。

⁶铮铮:金属相击声。,音cōng。

⁷衔枚:枚,两端有小绳而形状像筷子的小棍,衔于口而系于头后,就不能说话。古代进军常令士兵口中衔枚,防止喧哗。

⁸明河:灿烂的银河。

⁹烟霏云敛:烟雾飘散,云彩聚集。霏,飞扬。敛,聚。

¹⁰栗冽:寒冷。

¹¹砭:音biān,刺。

¹²缛:繁茂。

¹³拂:掠过。

¹⁴一气:一股秋气。

¹⁵刑官:即司寇,古代掌管刑狱的官。周朝以天地四时之名命官,司寇为秋官,掌刑狱。

¹⁶商声主西方之音:古人以五声宫、商、角、徵、羽与四时相配,秋属商,西方又是秋天的方位,所以说商声主西方之音。徵,音zhǐ。

¹⁷百忧:许多忧患。

¹⁸渥然丹者:容颜红润。

¹⁹黟然:乌黑的样子。黟,音yī。

²⁰星星:花白斑驳。

²¹戕贼:残害,伤害。戕,音qiāng。

译文:

我在晚上读书的时候,听到有声音从西南方传来。我惊奇地侧耳倾听,心想:奇怪啊!这声音初来时淅淅沥沥十分凄凉,忽然间汹涌澎湃,犹如波涛在黑夜里翻滚,狂风暴雨突如其来。它碰在物体上,铮铮有声,就像金属相撞那样,又如偷袭敌阵的战士,衔枚急走,听不见号令,只听见人马行走之声。我对书童说:“这是什么声音啊,你出去看看吧!”书童回来说:“月亮星星晶莹洁白,银河横挂天边,四周寂静人声悄然,奇怪的声音来自树木之间。”

我说:“啊,啊,好悲伤啊!这是秋的声音,它为什么要来呢?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呢:它有着忧郁的颜色,烟雾蒙蒙,云气聚集;它有着清明的外形,天空高洁,日色清新;它有着凛冽的气魄,刺透肌肉,寒气入骨;它有着萧索的意态,高山冷落,流水寂寞。因此秋天发出的声音就是凄凄切切的,就像人的哀鸣。茂盛的青草在绿地上媲美,美丽的树木郁郁葱葱惹人喜爱。但是草被秋风一拂,颜色就变了;树被秋风一碰,叶子就落了。那个摧残树木和花草的力量,只是秋气的一点余力罢了。秋天,是掌管刑罚的,在季节上属阴;它又是象征用兵的,在五行中属金。这就是所谓天地之间的义气,常常以肃杀作为特征。自然对于万物,是春天生长,秋天结果。因此秋天在音乐上,商声就是主管西方的音调;而所谓夷,则是七月的音律。商,就是伤,万物衰老就难免悲伤。夷,就是戮,万物盛极一时就遭到杀戮。啊,草木无情,尚且按时凋零;人作为动物,乃是万物之灵,许多忧愁使他心烦,许多事务使他疲惫,心中有感触,定会六神无主。何况还要忧虑那些力不能及、智不能达的事情。这就必然会使红彤彤的脸色变得如同枯木,乌黑黑的头发变得斑驳。为什么要用不是金石的身躯,去和草木争奇斗胜?应该想想究竟谁是害我们的贼人,又何必去怨恨那不相关的秋声?”

书童没有回答,垂下头已经熟睡,只听得四周墙壁上虫声唧唧,好像因同情我而叹息。


梅圣俞诗集序醉翁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