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传销是怎么把人骗上贼船的?

字数:2106

上一节我们说的是符合论的真理观。根据此论,一个命题之所以是真的,就是因为它符合事实。但我也指出了,这个真理观最大的麻烦就是:它预设了真理、真相或者事实本身是可知的——但实际上,所谓的“事实”“真理”与“真相”,其实都已经经过了人类心智的加工了,因此,符合论所说的“符合”,并不是我们自己的主观信念和外部事实之间的相互比照,而只是我们的信念与另外一部分信念的相互比照。

这样一来,对于符合论的本质的分析,就使得这种观点向另外一种真理观归并,就是所谓的“融贯论”的真理观。

什么是“融贯论”的真理观?

“融贯论”的真理观的核心意思就是说:一个信念或者命题之所以是真的,是因为它与你的信念系统中大多数信念彼此都是融贯的——它们彼此之间都不会产生明显的矛盾。

这里面就牵涉到了一个词“矛盾”。“矛盾”又是什么意思呢?

“矛盾”应该分三个层次来看。第一个层次就是所谓的“逻辑之理”意义上的矛盾。譬如,一个信念说张三杀了人,另外一个信念说张三没有杀人,这两个信念在逻辑上是不能同真的。

在第二个层次上,还有语义层面上的矛盾。比如有一个证人,他在法庭上先说了一句话:“我是在案发现场第一次遇到犯罪嫌疑人的。”但是证人又说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他说:“在案发现场我遇到犯罪嫌疑人的时候,他好像比我上一次看到他的时候胖了一点。”这就预设了他已经不是第一次看到犯罪嫌疑人了——而他刚才还说,自己是第一次看到犯罪嫌疑人的。这样的一个矛盾,显然只有通过语义层面上的观察才能得到揭露。

第三种矛盾是处在经验之理的层面之上的。比如,你有一个做公务员的朋友做事一向严谨,为人正直,却被举报贪污受贿。这个新情况就与你对于这个人的秉性与德性的既有判断构成了强烈反差——这就是经验层面上的矛盾。

讲完了什么是矛盾,“融贯”的意思也就明确了:一个在各个层面上排除了矛盾的信念体系,就是融贯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从知识论的角度看,我们并不要求一个信念体系中的任何一个矛盾都被排除以达到彻底融贯的状态。因为这是不可能达到的状态——再完美的知识体系,都会隐藏着一些不被人注意到的矛盾。因此,融贯论所需要的“融贯性”,主要就是指信念体系中的核心信念与别的信念之间的无矛盾性。

当然,什么信念是核心的,这个问题本身也非常暧昧,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譬如,我们或许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这样一些貌似有点精神分裂的人:一边说西方国家非常不好,一边又削尖了脑袋要去拿西方国家的绿卡。他们的信念体系是不是就一定不融贯呢?这也未必,因为他们嘴上说的,未必就是他们的核心信念。我一向认为,一个人的核心信念,便是那些能够转化为行动的信念,而那些廉价的、没有行动兑现力的表白本身,可能就是一种对于真正意图的掩饰。但需要注意的是,我的这一分析方式也未必是对的,因为很多人的信念体系的确真的包含了彼此冲突的部分。人性的复杂性,也正在于此。

从这个角度看,我自己也没法保证我的信念体系真的是具有一种起码的融贯性。或许我自己的信念体系也包含了彼此冲突的不同面向。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一个人在信念体系的核心领域出现很大的不融贯性,是迟早会让他倒霉的,因为不融贯的信念体系迟早会导致错误的、自相否定的行动。所以,对于自身的信念体系的不断反省与不断批判,乃是人生的一项重要精神修炼。

当融贯论者堕入“楚门的世界”时……

现在我们就来谈谈,如何在信息的海洋中运用融贯论的思想工具去伪存真。从表面上看,这似乎不是太难,因为只要按照“排除矛盾”的原则去做,我们就能慢慢清理出一片具有融贯性的信念之地。然而,这个做法还是留了一个麻烦,即如何应对“楚门的世界”的难题?换言之,如果你恰好生活在一种信息被操控的恶劣社会环境中,而你获得的大量的既有信念,很可能就是别人刻意灌输给你以后产生的结果,那么,即使你获得的新信念与你的旧信念彼此吻合,这也仅仅是谬误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印证,而非真理与真理之间的相互印证。

——面对这种可怕的认知环境,我们该怎么办呢?

而要抵制“楚门的世界”的诱惑,一个方便法门是引入“认知敬畏原则”。这说的是啥?意思就是说,世界本身的复杂性可能远远超出我们个体的认知水准,所以,我们要对世界本身的复杂性与残酷性抱有应有的敬畏。

——但这个思想,与“楚门的世界”有啥关系呢?

——有关系。俗话说,“无利不起早”。精心布局“楚门的世界”的人,肯定有他自己的利益出发点,而不太可能是纯粹为了恶作剧。而一种最常见的利益出发点就是:布局者忽悠大家成为自己的某项计划的炮灰或者韭菜(大家可以想想股市里的那些散户是如何被论坛上放出的虚假消息戕害的)。很显然,一个人要忽悠别人成为自己的炮灰,就会将真实世界的图景描述得非常简单,好像被忽悠者只要一低头,就能拾起黄金的样子。换言之,像“轻松赚大钱”“轻松搞定敌人”“我有立即实现你减肥目标的神药”“轻松实现你的工作目标”之类的传销类语言,乃是构建简化的认知图景的常见套路。这样构造出来的认知图景,也恰恰是因为其简单性而变得更容易具有那种肤浅的融贯性。然而,任何一个有经验的老侦探都应当知道,如果犯罪嫌疑人在警察的威逼下马上能够随口说出他在案发时的不在场证明的话,那么,他所构造的这幅案件图景,恰恰就会因为其简洁性而留下了作伪的痕迹。同理,那些主人公在其中太容易成功的励志故事,大概率也都是故意编出来忽悠你的。换句话说,只要你对世界自身的残酷性具有起码的尊重,你就不会被那些在纸面上所画出的大饼所忽悠。

不过,说到“认知敬畏原则”,我们应当发现:上节所谈到的“符合论”的原则,已经在一种新的形式中借尸还魂了。具体而言,“认知敬畏原则”对于世界的复杂性的设定,实际上便以一种新的形式,包含了符合论思想对于符号之外的世界所具有的独立性的承认。所以,符合论的思想,依然是有其部分的合理性的。


73. 后真相时代中的我们还能知道事实吗?75. 怎么看“名正言顺”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