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字数:501

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陽(今湖北襄陽),曾祖時,遷居河南鞏縣。祖父杜審言是武則天時著名詩人,父親杜閑曾任兗州司馬和奉天縣令。杜甫早年刻苦學習,三十五歲以前在江南和山東等地過了十年遊歷生活,後來在長安住了十年,在仕途上很不得志,一直到四十四歲時才做上了右衛率府胄曹參軍(太子屬官,掌軍器儀仗公廨營造等事)。安祿山作亂,杜甫由鄜州往靈武投奔肅宗,途中被安祿山部下俘獲押解到長安,過了一年俘虜生活。肅宗至德二年(西元757 年),他由長安逃到鳳翔,做了肅宗的左拾遺。不久,因上疏救房琯,被貶為華州(在陝西鄭縣一帶)司功參軍。後來,他棄官入蜀,在成都築了一所草堂,安家定居。兩年以後,西川節度使嚴武任他為節度參謀,並舉薦他為檢校工部員外郎,因此,後人又稱為杜工部。嚴武死後,他便東下夔州(今四川奉節一帶),住了三年。代宗大曆三年(西元768年),他帶領全家去湖南, 大曆五年,在去郴州的途中,病死在由岳陽到長沙的一條小船上。 杜甫是一位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出身寒微,一生不得志,在動盪和戰亂中,流離失所,東西漂泊。他在現實生活中看到了社會的黑暗、人民的疾苦。他的整個詩歌創作,就是他的時代的一面鏡子,因此,後人把他具有強烈的民主性和現實主義、愛國主義精神的詩篇稱為“詩史”。杜詩最通行的注本有清代錢謙益的《草堂詩箋》,仇兆鼇的《杜少陵集詳注》,楊倫的《杜詩鏡銓》,浦起龍的《讀杜心解》。


俠客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