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先進

字数:1466

(1)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¹?”子曰:“師也過²,商也不及³。”曰:“然則師愈與⁴?”子曰:“過猶不及⁵。”

¹師,顓(zhuān)孫師,字子張。商,卜商,字子夏。兩人都是孔子的弟子。

²過,超過。

³不及,沒有達到。

⁴愈(yù),勝過。與(yú),疑問語氣詞。

⁵猶,像……一樣。這句是說:超過或沒有達到,都是不好。孔子以“中庸之道”作為行為的準則,所以認為“過”與“不及”同樣不好。




--------------------

(2)季氏富於周公¹,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²。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³!”

¹季氏,季孫氏,魯大夫,權威大於魯侯。於,介詞。富於周公,比周公富。

²求,冉求。聚斂(liǎn),指搜刮錢財。附益,增加。

³徒,徒黨。小子,指門人。鳴,這裡是使動用法。




--------------------

(3)子路問:“聞斯行諸¹?”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²!”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³,故進之⁴;由也兼人⁵,故退之。”

¹聞,聽見,這裡指聽見了應當做的事,即“聞義”。斯,就,馬上。行,實行,實踐。諸,“之乎”的合音字。

²如之何,等於“如何”。

³退,指遇事畏縮不前。

⁴進,使動用法。下文“退”的用法同此。

⁵兼人,指勝人。這是說子路喜歡勝過別人。




--------------------

(4)子路、曾晰、冉有、公西華侍坐¹。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²。居則曰³:'不吾知也⁴。'如或知爾⁵,則何以哉⁶?”

子路率爾而對曰⁷:“千乘之國⁸,攝乎大國之間⁹,加之以師旅¹⁰,因之以饑饉¹¹。由也為之,比及三年¹²,可使有勇,且知方也¹³。”

夫子哂之¹⁴。

“求,爾何如?”

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¹⁵,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¹⁶。如其禮樂,以俟君子¹⁷。”

“赤,爾何如?”

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¹⁸。宗廟之事¹⁹,如會同²⁰,端章甫²¹,願為小相焉²²。”

“點,爾何如?”

鼓瑟希²³,鏗爾,舍瑟而作²⁴,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²⁵。”

子曰:“何傷乎²⁶?亦各言其志也²⁷!”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²⁸,冠者五六人²⁹,童子六七人³⁰,浴乎沂³¹,風乎舞雩³²,詠而歸³³。”

夫子喟然歎曰³⁴:“吾與點也³⁵。”

¹曾晰(xī),名點,曾參的父親,孔子的弟子。

²這兩句話歷來有不同的解釋,今依孔安國說,大意是:不要因為我的年紀比你們大,就不敢回答我的問題。乎,於。爾,你們。

³居,間呆著,指平日在家的時候。

⁴知,瞭解。

⁵或,有人,無定代詞。

⁶等於說:你們打算做些什麼事情呢?

⁷率爾,輕率急忙的樣子。

⁸乘,兵車。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在當時只能算中等國家。

⁹攝,逼近。攝乎大國之間,意為處於大國中間不得伸展。

¹⁰加,加到……上。之,指千乘之國。師旅,指侵略軍隊。

¹¹因之,等於說“繼之”。饑,穀不熟。饉,菜不熟。饑饉,泛指荒年。

¹²比及,等到了。

¹³方,道義的方向。

¹⁴哂(shěn),笑。

¹⁵如,或者。下文“如會同”的“如”同。這兩句是指周圍六七十裡和五六十裡的小國家。

¹⁶足民,即使民富足。

¹⁷如,若,至於。俟,等待。

¹⁸我不敢說我能夠做,但是,我願在這方面學習。

¹⁹宗廟之事,指諸侯祭祀祖先的事。

²⁰會,指諸侯會盟。同,指諸侯共同朝見天子。

²¹端,古人用整幅布做的禮服,又叫玄端。章甫,一種禮帽。端和章甫這裡都用如動詞,即穿著禮服,戴著禮帽。這裡指小相所服(依劉寶楠說)。

²²相(xiàng),在祭祀或會盟時,主持贊禮和司儀的人。按:宗廟會同,都是諸侯的事。公西華願為小相,只是謙詞。

²³希,稀。這裡是說瑟的聲音已近尾聲。

²⁴鏗,象聲詞。鏗爾,等於說鏗然,這裡形容推瑟發出的聲音。在古代漢語中,象聲和繪景是用同一種構詞法,所以加“爾”或“然”(比較:率爾、喟然)。舍,捨棄,這個意義後來寫作“舍”。這裡指放下。作,起,這裡指站起來。

²⁵撰,才具(才幹),指從事政治工作的才能。

²⁶傷害什麼呢?意思是“有什麼關係呢”。

²⁷亦,副詞,這裡有“只是”“不過是”的意思。

²⁸莫(mù),後來寫作“暮”。暮春,指三月。者,語氣詞。

²⁹冠(guàn)者,成年人。古時,到了二十歲的男子,須行冠禮,此後,就算成年人了,所以用冠者稱成年人。

³⁰童子,未冠的少年。

³¹1)沂(yí),水名,在今山東曲阜縣南。

³²風,用如動詞,吹風,乘涼。舞雩(yú),是古時求雨的壇,在曲阜縣東面。

³³詠,唱歌。

³⁴喟(kuì)然,長歎的樣子。

³⁵與(yù),贊成,同意。孔子當時知道他的政治主張已經實行不了,所以這樣說。




--------------------

三子者出,曾晰後。曾晰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¹?”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²!”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³,是故哂之⁴。唯求則非邦也與⁵?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⁶?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⁷?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⁸?”

¹夫(fú),指示代詞。

²已矣,罷了。

³讓,謙讓。

⁴是故,等於說“因此”。

⁵這句大意是:[子路談的固然是治理國家的大事,]難道冉有說的就不是治國大事嗎?唯,句首語氣詞,幫助判斷。邦,國家。

⁶安見,怎見得。者,語氣詞。

⁷不是諸侯的事情是什麼?這是說,那也是國家大事啊!

⁸公西華只能給諸侯做小相,那末誰能給諸侯做大相呢?之,指諸侯。小,小相。為之小,是雙賓語結構,下句同此。




--------------------


(九)鄉黨(十一)顏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