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季氏

字数:865

(十五)季氏¹

季氏將伐顓臾²。冉有季路見於孔子³,曰:“季氏將有事於顓臾⁴。”

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⁵?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⁶,且在邦域之中矣⁷。是社稷之臣也⁸,何以伐為⁹?”

冉有曰:“夫子欲之¹⁰;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¹¹:'陳力就列¹²,不能者止。'危而不持¹³,顛而不扶¹⁴,則將焉用彼相矣¹⁵?且爾言過矣。虎兕出於柙¹⁶,龜玉毀於櫝中¹⁷,是誰之過與?”

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于費¹⁸,今不取,後世必為子孫憂。”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¹⁹。丘也聞有國有家者²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²¹。蓋均無貧²²,和無寡²³,安無傾²⁴。夫如是²⁵,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²⁶。既來之,則安之²⁷。今由與求也,相夫子²⁸,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²⁹,而謀動干戈於邦內³⁰,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³¹。”

¹季氏,季孫氏,魯國最有權勢的貴族,這裡指季康子,名肥。

²顓臾(zhuānyú),小國,是魯國的屬國,故城在今山東費縣西北。

³冉有和季路當時都是季康子的家臣。見(xiàn),謁見。

⁴事,指軍事。

⁵恐怕要責備你吧?無乃,這裡有“恐怕要”的意思。是,代詞,複指賓語“爾”。過,責備。

⁶先王,指周之先王。東蒙主,主祭東蒙山神的人。東蒙,即蒙山,在今山東蒙陰縣南四十裡,西南接費縣界。主,主祭人。

⁷指在魯國疆土裡邊。

⁸是,代詞,指顓臾。社稷,代表“國家”,這裡指魯國。

⁹為,語氣詞。

¹⁰夫子,指季康子。

¹¹周任,古代的良史。

¹²陳,陳列,擺出來。陳力,這裡有“量力”的意思。列,位次,職位。

¹³危,不穩,這裡指站不穩。持,把著。

¹⁴顛,倒,跌。扶,攙著。

¹⁵相(xiàng),扶著瞎子走路的人。

¹⁶兕(sì),獨角犀。柙(xiá),關猛獸的籠子。

¹⁷龜玉都是寶物。龜,龜版,用來占卜。玉,指玉瑞和玉器。玉瑞用來表示爵位,玉器用於祭祀。櫝(dú),匣子。

¹⁸固,指城郭堅固。近,靠近。費(bì),季氏的私邑,即今山東費(fèi)縣。

¹⁹君子厭惡那種態度:想這樣,卻撇開不談,而一定要為它作些別的說辭。疾,痛恨。夫,代詞,那種。舍,捨棄,撇開。後來寫作“舍”。

²⁰“國”是諸侯統治的政治區域。“家”是卿大夫統治的政治區域。

²¹這兩句話應該是:“不患貧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這樣上下文才講得通。《春秋繁露·制度篇》和《魏書·張普惠傳》引《論語》均作“不患貧而患不均”。寡,指人口少。

²²大意是:財富分配公平合理,上下各得其分,就沒有貧困。

²³大意是:上下和睦,人民都願歸附,就沒有人口少的現象。

²⁴大意是:國家安定,就沒有傾覆的危險。

²⁵夫,句首語氣詞。

²⁶文,文教,指禮樂。來,使……來[歸附]。

²⁷安,用如動詞,使……安定。

²⁸相(xiàng),輔佐。

²⁹分崩離析,等於說四分五裂。

³⁰幹,盾牌。戈,古代用來刺殺的一種長柄兵器。干戈,指軍事。

³¹蕭牆,國君宮門內當門的小牆,又叫做屏。全句是說季氏見疑於哀公,將有內變(依方觀旭說,見《論語正義》)。




--------------------


(十四)衛靈公(十六)陽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