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古代漢語:文選注 - 王力(主编) >
- 第三單元 論語 禮記 >
- 論語
(十七)微子
(1)齊人歸女樂¹,季桓子受之²,三日不朝。孔子行。
¹歸,見《陽貨》章注。女樂(yuè),女子歌舞隊。
²季桓子,季孫斯,魯國的上卿。
--------------------
(2)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¹:“鳳兮²!鳳兮!何德之衰³?往者不可諫⁴,來者猶可追⁵。已而⁶!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⁷!”
孔子下⁸,欲與之言。趨而辟之,不得與之言。
¹接輿,姓陸,名通,字接輿(依邢昺說),楚國的隱者,為了避世,假裝瘋狂,所以稱為楚狂。歌而過孔子,一邊唱著,一邊走過孔子的旁邊。
²鳳,比喻孔子。兮,語氣詞,多見於詩歌韻文,用在句末和句中,大致和現代漢語的“啊”相近。
³為什麼德行這樣衰微呢?這是譏諷孔子不能隱退。
⁴諫,諫止。
⁵未來的事還可能來得及。暗指孔子現在隱退還來得及。
⁶算了吧!而,語氣詞。
⁷現在從事政治的人危險了!殆,危險。
⁸下,下車(從包鹹注)。
--------------------
(3)長沮桀溺耦而耕¹。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²。
長沮曰:“夫執輿者為誰³?”子路曰:“為孔丘。”曰:“是魯孔丘與?”曰:“是也。”曰:“是知津矣⁴!”
問於桀溺。桀溺曰:“子為誰?”曰:“為仲由。”曰:“是魯孔丘之徒與⁵?”對曰:“然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⁷,而誰以易之⁸?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⁹?”耰而不輟¹⁰。
子路行以告¹¹。夫子憮然¹²,曰:“鳥獸不可與同群¹³。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¹⁴?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¹⁵。”
¹長沮(jū)、桀溺,都是當時的隱士。長沮桀溺可能不是這兩個人的真實姓名。耦,古代的一種耕作方法,即兩人各執一耜(sì,犁),同耕一尺寬之地(兩耜合耕,耕出之地的寬度,恰為一尺)。耦而耕,用耦耕的方法來耕。
²津,渡口。
³那個在車上拿著韁繩的人是誰?執,這裡有執轡(韁繩)的意思。執輿,是執轡于車的意思(從邢昺疏)。
⁴三個“是”字都是代詞,當“這個人”講。是也,這裡有“[是]這個人”的意思。
⁵徒,徒黨。
⁶然,等於說“是的”。
⁷洪水彌漫,天下都是這樣。比喻社會紛亂。因問渡口,故借水作比喻。滔滔,水彌漫的樣子。
⁸你們和誰來改變它呢?以,與。易,改變(依朱熹說)。
⁹再說,你跟隨“避人之士”(指孔子躲避壞人,不同他們合作),難道趕得上跟隨“避世之士”(躲避亂世的人,桀溺自謂,嗎?且,連詞,這裡有“再說”的意思。而,你,指子路。“與其”和“豈若”相呼應,等於現代“與其”和“不如”相呼應。
¹⁰耰(yōu),播種以後,用土蓋上。輟(chuò),停。
¹¹以告,把這話告訴了孔子,“以”後省略了賓語。
¹²憮(wǔ)然,發愣的樣子。
¹³鳥獸[我們]不可以跟它們同群。即不能隱居山林,必須在社會中生活。
¹⁴我不是跟人群在一起而是跟誰在一起呢?這是說不能隱居。斯,這。徒,徒眾。斯人之徒,等於說人群。兩個“與”字都當“跟……在一起”講。
¹⁵“與”字後面省略了賓語。
--------------------
(4)子路從而後¹,遇丈人²,以杖荷蓧³。
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
丈人曰:“四體不勤⁴,五穀不分⁵,孰為夫子?”植其杖而芸⁶。
子路拱而立⁷。
止子路宿⁸,殺雞為黍而食之⁹,見其二子焉¹⁰。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隱者也。”使子路反見之。至則行矣¹¹。
子路曰:“不仕無義。長幼之節,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¹²!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¹³。”
¹子路跟隨孔子而落在後面。
²丈人,老人。
³荷(hè),扛。蓧(diào),古代除草用具。
⁴四體,四肢。勤,勞。
⁵五穀,稻、黍(黃米)、稷(與黍相似,不黏,即穈子)、麥、菽(豆)。分,辨別(依朱熹說)。
⁶植,倚(依孔安國說)。芸,通耘,除草。
⁷拱,拱手,表示敬意。
⁸止,留。
⁹為黍,作黃米飯。
¹⁰使二子拜見子路。見(xiàn),使見。
¹¹到了丈人家裡的時候,原來丈人已經走(出門)了。
¹²想使自己身子乾淨,卻亂了大倫。倫,人倫,古代社會所規定的人與人之間的正常關係。大倫,指君臣之義。
¹³[自己的]學說行不通,[自己]早已知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