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向贺贫

字数:1631

《国语·晋语八》

叔向见韩宣子¹,宣子忧贫,叔向贺之。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²,无以从二三子³,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

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⁴,其官不备其宗器⁵,宣其德行,顺其宪则⁶,使越于诸侯⁷。诸侯亲之,戎狄怀之⁸,以正晋国。行刑不疚⁹,以免于难¹⁰。及桓子¹¹,骄泰奢侈,贪欲无艺¹²,略则行志¹³,假货居贿¹⁴,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及怀子¹⁵,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¹⁶,以亡于楚¹⁷。夫郤昭子¹⁸,其富半公室¹⁹,其家半三军²⁰,恃其富宠,以泰于国²¹。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²²。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²³,其宠大矣,一朝而灭,莫之哀也,唯无德也。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²⁴,是以贺。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

宣子拜,稽首焉²⁵,曰:“起也将亡²⁶,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²⁷,嘉吾子之赐²⁸。”


¹叔向,春秋晋国大夫羊舌肸(xī),字叔向。韩宣子:名起,是晋国的卿。爵位在大夫之上。

²实:这里指财富。

³无以从二三子:意思是家里贫,没有供宾客往来的费用,不能跟卿大夫交往。二三子,指晋国的卿大夫。

⁴栾武子:晋国的卿。无一卒之田:没有一百人所有的田亩。古代军队编制,一百人为“卒”。一卒之田是一百顷。是上大夫的俸禄。

⁵宗器:祭器。

⁶宪则:法制。

⁷越:超过。

⁸怀:怀念,归附。

⁹刑:法,就是前边的宪则。行刑不疚:指栾书弑杀晋厉公而不被国人责难。

¹⁰以免于难:因此避免了祸患。意思是没有遭到杀害或被迫逃亡。

¹¹桓子:栾武子的儿子。

¹²艺:度,准则。

¹³略则行志:忽略法制,任意行事。

¹⁴假货居贿:把财货借给人家从而取利。贿,财。

¹⁵怀子:桓子的儿子。

¹⁶离桓之罪:因桓子的罪恶而遭罪。离,同“罹”,遭到。

¹⁷以亡于楚:终于逃亡到楚国。

¹⁸郤(xì)昭子:晋国的卿。

¹⁹其富半公室:他的财富抵得过半个晋国。公室,公家,指国家。

²⁰其家半三军:他家里的用人抵得过三军的一半。当时的兵制,诸侯大国三军,合三万七千五百人。一说郤家人占据了晋国三军中一半的职位。晋国有三军,三军主将与将佐,合称为“六卿”。

²¹以泰于国:就在国内非常奢侈。泰,过分、过甚。

²²其身尸于朝:郤昭子被杀,陈尸朝堂。其宗灭于绛:他宗族在绛被灭掉。绛,晋国的旧都:今山西省翼城县东南。

²³八郤,五大夫,三卿:郤氏八个人,其中五个大夫,三个卿。

²⁴吾子:您,古时对人的尊称。能其德矣:能够行他的道德了。

²⁵稽首:顿首,把头叩到地上。

²⁶起:韩宣子自称他自己的名字。

²⁷桓叔:韩氏的始祖。

²⁸嘉:赞许。这里是感谢的意思。

【译文】

叔向去拜见韩宣子,韩宣子正为贫困发愁,叔向却向他表示祝贺。宣子说:“我有卿大夫的名称,却没有卿大夫的财富,没有钱可以跟你们这些卿大夫们交往,我正为此发愁,你却祝贺我,这是什么缘故呢?”

叔向回答说:“从前栾武子连一百顷田也没有,家里穷得连相应官职祭祀的器具都备不齐全;可是他能够传播德行,遵循法制,名闻于诸侯各国。各诸侯国都亲近他,一些少数民族都归附他,因此使晋国安定下来。执行法度,没有弊病,因而避免了灾难。传到桓子时,他骄傲自大,奢侈无度,贪得无厌,犯法胡为,放利聚财,应该遭到祸难,但依赖他父亲栾武子的余德,才得以善终。传到怀子时,怀子改变他父亲桓子的行为,学习他祖父武子的德行,本来可以凭这一点免除灾难;可是受到他父亲桓子罪孽的连累,因而逃亡到楚国。那个郤昭子,他家的财产抵得上晋国公室财产的一半,他家里的用人抵得上三军的一半,他倚仗自己的财产和势力,在晋国过着极其奢侈的生活,最后他的尸体在朝堂上示众,他的宗族在绛这个地方被灭亡。如果不这样的话,那八个姓郤的中有五个做大夫,三个做卿,他们的权势够大的了,可是一旦被诛灭,没有一个人同情他们,只是由于没有德行的缘故!现在你有栾武子的清贫境况,我认为你能够继承他的德行,所以表示祝贺,如果不忧愁德行的建立,却只为财产不足而发愁,我表示哀怜还来不及,哪里还能祝贺呢?”

宣子下拜,并叩头说:“我正在趋向灭亡的时候,全靠你拯救了我。你的恩德我不敢独自承受,恐怕从我的祖宗桓叔以下的子孙,都要感谢您的恩赐。”

【评析】

叔向去韩宣子家拜访,“宣子忧贫,叔向贺之”,这个开头便很引人注意。叔向层层深入地展开论述。文章先举出栾、郤两家的事例说明,说明贫可贺,富可忧,可贺可忧的关键在于是否有德。接着再把宣子与栾武子加以类比,点出可贺的原因,并进一步指出,如不建德而忧贫,则不但不可贺,反而是可吊的,点出本文的中心论点。逻辑严谨,非常有说服力。最后用韩宣子的拜服作结,说明论点,有巨大的说服力。这样既把道理讲得清清楚楚,又使人感到亲切自然。本文引用晋国近代的历史事实,当时的人们都很熟悉,故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最核心的观点是大臣“忧德不忧贫”,其实和孔子提倡的“君子忧道不忧贫”是一致的。“骄泰奢侈,贪欲无艺”将会遭到失败的论点也是很可取的。


敬姜论劳逸王孙圉论楚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