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克段于鄢

字数:842

《穀梁传》

鲁隐公元年。“克”者何?能也。何能也?能杀也。何以不言杀,见段之有徒众也¹。段,郑伯弟也。何以知其为弟也?杀世子、母弟目君,以其目君²,知其为弟也。段,弟也而弗谓弟,公子也而弗谓公子,贬之也。段失子弟之道矣³。贱段而甚郑伯也⁴。何甚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⁵,成于杀也⁶。于鄢⁷,远也;犹曰取之母之怀中而杀之云尔⁸,甚之也。然则为郑伯者宜奈何?缓追,逸贼⁹,亲亲之道也。


¹段:即共叔段,郑伯同母弟。

²目君:目:视为。

³段失子弟之道:共叔段贪得无厌,失去了作为弟弟和臣子的本分和规矩。

⁴贱段而甚郑伯:贬抑共叔段也是加重郑伯的罪过。

⁵处心积虑:指郑伯没有尽早教育警告共叔段,而一定要等他发动叛乱构成大罪。

⁶成于杀:犹言置于死地。

⁷鄢:地名,今河南鄢陵县境。

⁸犹曰取之母之怀中而杀之云尔:好像是从母亲怀中抢过来要杀掉一样。

⁹缓追:不要紧追不舍。逸贼:放掉贼人。这里指共叔段。

【译文】

鲁隐公元年。“克”是什么意思?是能够战胜。为什么不说杀?是因为知道共叔段有随从和民众。共叔段,是郑伯的弟弟。怎么知道是弟弟呢?因为战胜世子、同母弟的人都视为国君,因为把郑伯视为国君,就知道共叔段是弟弟。共叔段,是弟弟而不称呼为弟弟,是公子而不称呼为公子,是贬抑他。共叔段失去了作为弟弟的本分和规矩。贬抑共叔段也是加重郑伯的罪过。怎么说是加重郑伯的罪过呢?是批评郑伯处心积虑要置共叔段于死地,要一直等他叛变而构成死罪时才下手。共叔段已经跑到鄢陵这样偏远的地方,就好像是从母亲怀中夺取后而杀掉的,这也是加重郑伯罪责的意思。那么,作为郑伯应该如何呢?不要紧追不舍,而是要放缓追击的程度,而让共叔段逃跑,这才是把共叔段当作亲兄弟的正确做法。

【评析】

《穀梁传》据说是子夏学生穀梁赤所作,是子夏的学生。实际情形是子夏把《春秋》经传授给弟子,其弟子公羊高作《公羊传》,穀梁赤作《穀梁传》,最后由子夏审阅定稿。两书侧重解释《春秋》之微言大义的。本书选了《左传》中的本篇,将两书的同样一篇对照来读,便大有心得。《左传》侧重叙事,讲述“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而本篇则是对这句话每个用字的解释,这对于理解《春秋三传》的相互关系以及我们对于《春秋》的理解都极其关键。既然公羊高和穀梁赤都是子夏的学生,或者是子夏授意二人各自作传,而子夏审阅定稿。故两传都明确记载了孔子的生日,这是我们至今看到的关于孔子出生年月日最早的记载,非常珍贵。


吴子使札来聘虞师晋师灭夏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