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重耳对秦客
《礼记·檀弓下》
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¹,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于斯,得国恒于斯²。虽吾子俨然在忧服之中³,丧亦不可久也⁴,时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图之⁵!”
以告舅犯⁶。舅犯曰:“孺子其辞焉。丧人无宝,仁亲以为宝⁷。父死之谓何?又因以为利⁸,而天下其孰能说之?孺子其辞焉!”
公子重耳对客曰:“君惠吊亡臣重耳⁹。身丧父死,不得与于哭泣之哀¹⁰,以为君忧。父死之谓何?或敢有他志以辱君义¹¹。”稽颡而不拜¹²,哭而起,起而不私¹³。
子显以致命于穆公¹⁴。穆公曰:“仁夫公子重耳!夫稽颡而不拜,则未为后也¹⁵,故不成拜。哭而起,则爱父也。起而不私,则远利也¹⁶。”
¹吊:吊唁,慰问死者家属。
²恒:经常。斯:此,这。
³俨(yǎn)然:庄重、恭敬的样子。
⁴丧:流亡在外。
⁵孺子:年轻人。图:考虑。
⁶舅犯:即狐偃,重耳的舅父。
⁷仁亲:仁爱和怀念亲人。
⁸为利:指利用父亲之死谋取君位。
⁹亡臣:流亡在外之臣。
¹⁰与:参与。指不能哭泣父亲之死。
¹¹他志:指回国谋求君位。
¹²稽颡(qǐsǎng):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虔诚。
¹³不私:不和使者私谈。
¹⁴子显:即公子挚,秦穆公派去慰问重耳的使者。
¹⁵未为后:古代丧礼,继承人答谢吊唁者要先稽颡而后拜。重耳稽颡而不拜便是表现自己不是。
¹⁶远利:避开谋求君位之事。
【译文】
晋国献公的丧期中,秦穆公派人慰问公子重耳,并传话说:“寡人听说:失去国家常常在这个时候,得到国家也常常在这个时候。虽然您恭敬严肃,正在忧伤的服丧期间,但流亡在外也不可太久,时机也不可失去啊,年轻人,请考虑一下吧!”
重耳将这事告诉舅舅子犯。舅舅子犯说:“年轻人还是推辞吧。居丧之人没有值得宝贵的东西,最可珍贵的只有仁爱和亲情。父亲死这是何等重大的事情啊?又凭借这事来谋利,那么天下谁能赞成这样呢?年轻人还是推辞吧。”
公子重耳便对客人说:“君王赏脸慰问流亡的重耳,在父亲死去居丧时候,不能直接参与到哭泣表达悲哀的丧礼中去,而让您操心了。父亲死去这是何等重大的事情啊?我哪里还有其他的心情而辜负您来慰问我的情义啊?”重耳行稽颡之礼但不拜谢,哭着站起身来,起身后也不跟客人私下交谈。
子显复命将事情告诉穆公。穆公说:“仁人啊,公子重耳!叩拜但不拜谢,是他没以晋献公的继承人而自居,所以没有拜谢。哭着起身,就表示敬爱父亲。起身但不私谈,就表示远离个人利益啊。”
【评析】
公子重耳受骊姬陷害,流亡到狄。晋献公去世,晋国无主,秦穆公派使者到重耳处吊唁,并试探他是否有乘机夺位之心。重耳和舅父子犯摸不清穆公真实意图,怕授人话柄,于己不利,于是用大道理婉言谢绝,得到穆公倍加赞许。秦穆公之问,应该有试探之意,也观察重耳之为人。重耳征求舅父意见后答复,基本是舅父的原话。因此得到秦穆公的赞许。其实舅父子犯和重耳都急切希望回国即位,不过不知道秦穆公真实心理而已,政客之嘴脸很充分,因此吴楚材评说:“英雄欺人,大率如此。”孔子说“晋文公谲而不正”,大概也指这些地方。